<p class="ql-block">安泽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部,太岳山东南麓,处在临汾、晋城、长治三市交界,东与屯留区毗邻,西与古县、浮山县交界,南与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源县相连,南北长约68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309国道和326省道纵横全境。</p><p class="ql-block">安泽县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6镇,67个行政村,1个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5574人。</p><p class="ql-block">安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是大禹分九州之冀州治所。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设立县治,魏晋南北朝之后归河东道、平阳府管辖,当时取北部的“安吉”和南部的“泽泉”两地名的首字称“安泽县”。又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就诞生在这里,这里也是战国名将冀缺、卻芮一门“五夫三卿”的栖身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300多名荀乡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尤其是1942年4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安泽的石槽亲自召开“石槽会议”,做出了“开辟和巩固、建设岳南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改造基层政权,发展地方游击队”的重要指示,实现了我军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重大转折。2007年,安泽是全省首家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证为中华“千年古县”。</p><p class="ql-block">安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美誉。海拔间于750—1500米之间,处在东经112°5′—112°35′、北纬35°35′—36°30′之间,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24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年平均气温为9.4℃,年平均降水量为539.1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6%,全年无霜期172天左右,年平均风速1.5m/s,形成了安泽独特的小气候。</p><p class="ql-block">安泽县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00立方米。水质主要为重碳酸盐质水,属适度硬水。较大的河流25条,小泉小水145处,黄河一级支流、山西省第二大河——沁河纵贯全县南北109公里,较大支流有东洪驿河、蔺河、横水河、李垣河、郭都河、兰村河、王村河、泗河、兰河、石槽河、马壁河。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6836万m3,属低矿化度淡水。</p><p class="ql-block">林业资源:全县林木覆盖面积198万亩,林木绿化率达67.2%,森林覆盖率45.4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西安泽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安泽森林公园和红叶岭森林公园)、一个省级湿地公园(府城湿地公园)、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红泥寺自然保护区)。安泽森林公园包含了五个景区(麻衣寺、黄花岭、青松岭、安泰山、赵圪堆)。森林蓄积量达到401万立方米,人均48.9立方米,相当于每个农民在“绿色银行”里存款3.4万元。全县境内野生植物多达1000余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乔木树种100余种;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400余种,尤其是野生连翘面积达120余万亩,蕴藏量达4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野生动物217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金钱豹、红尾狐等珍禽异兽10余种。广袤的森林中还蕴藏有松蘑、草磨、木耳、羊肚菌等菌类物质,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