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有亲,不染俗尘(二)

卧云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父子有亲,不染俗尘(二)</b></p><p class="ql-block"> ———寄语儿子24岁生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父子有亲”,传统教化的人伦里,恐怕唯有这一人伦关系古今不变,中外相通。父子相处之道,应该不需教化宣扬。父子演绎的情感,往往炽热震憾而又温馨动容。</b></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特别怕隔壁的教爹,教爹是玩伴满堂的爷(爸)。不只是我,我们队几乎没有不怕教爹的。他老人家强悍霸气,年青时好勇斗狠,打出码头,对手逢教爹,都得退避三舍。教爹在家虎威雄踞,满堂的姆妈,满堂的五六个哥哥姐姐,都唯唯诺诺,汗不敢出。唯独幺儿子满堂,可以翻箱倒柜,还可以跟他爷硬犟。头脑中常出现我儿时伙伴满堂和他爷的画面。夏日余辉未尽,我在自家门前的竹床上,看着相邻的满堂家门口,早已摆好小方桌,一到家的教爹,往往吆三喝五、骂骂咧咧,雄居桌前主座,伸开两长腿,各占左右两座,对座属满堂专座。幺儿子一上桌,教爹才开始喝酒。往往抿一口酒后,都要先给小儿子夹一筷子菜:“来来来,你先吃一口!”然后嚼一两粒枯豌豆下酒,一脸的满足。见惯了教爹的威猛,难得一见教爹慈祥的模样。有一回,满堂一手打泼了他爷的酒杯,教爹一边惊呼“好酒糟蹋了!好酒糟蹋了!你这个小鬼!”一边满嘴啜吸着洒在桌面上的酒。我以为这回满堂要挨揍了,没想到教爹要讨好幺儿子一样:“酒是人的命,你打人都行,泼酒不行!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一次,教爹和已分家的大儿子(满堂的大哥)干起来了!以教爹的影响力,这种劲爆的场面看客不会错过,收工回来的四邻都在不远处看热闹:教爹狠声在外,可满堂大哥也是膀大腰圆的壮汉。只见教爹环瞪豹眼,怒气冲天,可大儿子并没被老爹的气势降服,直接冲向父亲,四邻准备看一场打斗大戏,还是孩童的我,也惊恐刺激的在围观的人群中。只一回合,战斗就结束了。满堂的大哥,一冲上去,父亲根本没反应,就被儿子撂倒在地……只见满堂大哥打赢了以后,一边不知嘟囔什么,一边起身就往自家屋里躲起来了。看客们颇感遗憾,桐爹感慨到:“教爹老了,打儿子都打不赢了!”我以为,教爹原来是个纸老虎!我成为父亲后,才慢慢推究出真像,强旺如教爹的男人,在儿子面前,也是柔软的,总想维持平日的威风,一但儿子真的冲向自己时,他是毫无抵抗力的。满堂大哥得胜后跑回家里躲起来,是作为儿子感到羞愧,只有他知道,自己冲向父亲的那一刻,父亲根本不会作出攻击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的四伯(儿子的四外公),和不太正常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在县城角落的最底层,我第一次去四伯家,除了一只15瓦的灯泡和一个蜂窝煤炉子,实在找不出像样的东西,让我见识了城市里居然还有这样生存的人。听说四伯曾做个老师,抽调进工厂当过工人。从农村出来,能吃商品粮的,都是农村出类拔萃的人。人世无常,四伯几个孩子早夭,妻子病故,唯余幼子。我了解四伯的时候,他已困窘不堪,有些麻木,每天重复着照顾儿子的流程。偶尔参加亲朋的请客吃席,一聊到他儿子,如数家珍,停不下来,如果不打断,他会啰嗦碎语不断。阅历告诉我,滚滚红尘的角落,都有四伯这样的人,倔强的生存着。我在人世沧桑的缝隙里,看到的四伯,既是可怜的,又是崇高的!倒不是可怜他穷已到底的个体命运,而是我可怜他没有在有生之年,培养儿子的生存能力。作为父亲,四伯放弃了所有可能的抗争,本能的选择陪伴儿子,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 多年前,酒桌遇一异人胡言,说:“不要以为我们跳出了农门,我们这一辈,出生光荣,正宗的贫下中农;我们的下一辈,大概率会保持这一光荣血统。”历经生活的一地鸡毛后,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个酒后胡言。</b></p><p class="ql-block"><b> 人生海海,都在水中。贵胄坐船,卿相弄桨,扯上风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庶人白衣,徒手无依,唯有奋力争渡,躲过急浪逆流。环顾四周,自有强弱;弱者无助,只能随波;躲过了风浪,躲不过旋窝。</b></p><p class="ql-block"><b> 滚滚红尘,光鲜耀眼的是浪漫的霓红灯,压在身上的是现实的垢尘。网上名声不好的一位女作家,很不浪漫,不合时宜的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我看到这句话,就有瑟瑟之感。经历的沧桑变幻,见过的悲欢离合,不就是“尘”与“山”的转换吗?</b></p><p class="ql-block"><b> 我是个浪漫的俗人,也是个虔诚的父亲。对儿子中献,时而苛责,时而唠叨,一直顽固偏执,常常转嫁危机。我希望孩子明白:人在水里,不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起码能“旋窝逆流,能够自救”;身处红尘,也许尘土飞扬,做不到体面干净,也要能扛得住几粒尘。</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献24岁生日,整理完这些话,正是这一天的上午十点,也算我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英国伦敦还是凌晨,中献起床后,应该就可以看到,希望能从生日礼物中,读得懂爸爸的自白,对人生有更多的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