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老爸九十岁生日快乐!

薪火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国庆节对于我们王氏家族来说是个喜上加喜的日子,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老父亲九十岁生日,值得儿女们好好庆祝一下。老父亲1933年出生,排行老大的父亲兄妹四人,是目前我们王氏家族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长老,见证了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生活变迁。我哥策封他为“王氏元老”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如今,九十高龄的父亲依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这让我们做儿女的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无比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动身启程赶往天长老家,车上载上平时舍不得用的美酒和保健品,有的物品提前半个月就准备好,一起带回来孝敬老爷子。自从老父亲过了八十岁生日以后,每逢10月2号他的生日(今年提前一天),我们姐弟三人轮流安排,以过生日的名义促成儿孙满堂家庭聚会,起初这种创意出自于我的父亲,老父亲的用意就是想让儿女们能够常回家和他团聚一次,今年已经延续了十年,我们姐弟三人也是非常尊重老人家的心愿,不大操大办,一切从简,生日聚会仅限于家人和至亲代表一两桌。</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天地安康和为贵,人间五福寿在先”。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健康是一切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础。家有高寿是晚辈的福气和荣耀。正因如此,王氏家人们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携儿带女,不远千里,赶来参加祝寿团聚。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我们王氏家族“百事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儿孙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展示出父亲大人的齐天洪福和王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今天,是伟大祖国的节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候,我们王氏家人在天长百姓人家酒楼欢聚一堂,恭祝老爸九十岁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父亲九十年的人生历程,饱经风霜和坎坷。父亲从小上过自家办的私塾,《天长文史》记载着我们家族中的两个太太(清末民初著名秀才王曲江、王竹斋),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家族文化底蕴的熏陶,父亲作为家中的长子,肩负着家族的传承和希望。所以父亲很早就懂得知识的重要性,立志要出人头地,使他顺利地考取了建国后天长师范第一届学员(安徽师范大学天长分校),上学期间开荒种菜、自建校舍是父亲经常引以自豪的事情。毕业后分配在天长宣传部和教委工作,之后辗转天长多个乡镇学校的创建(其中有金集中学、关塘中学、仁和中学、天长二中等),为天长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退休后父亲会写一些回忆录,里面会提起他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和工作业绩,时常值得我们儿女在记忆中展现。父亲一生与世无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当过宣传部干事、教育局股长、学区校长、总务主任再到校办厂长,官是越当越小,可他依旧任劳任怨,哈哈一笑。“心地清净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这可能就是父亲大智若愚的一种智慧,文革期间他平安度过,而且靠着杯水车薪养活了我们全家人,包括接济家族里一些至亲。从青年到老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父亲为了我们兄弟姊妹,为了我们的学习成长,成家立业,他和我们慈爱的母亲一道含辛茹苦,日夜操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记得我第一次远途省城求学,父亲为了先让我轻装挤上客车,他却拖着我的行李跟后一班省城的车(过去从仁和到省城要经县城和滁县两次转车,全程大约需要七八个小时),从省城车站下车后,为我扛起沉甸甸的行李徒步十几里,到达我的住处已是深夜。看到父亲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让我历历在目,有种刻骨铭心的心痛。父亲最激励我的一句话,是我在省城遇到挫折时候说的一句话:“不要放弃,相信你可以的!”。这么多年来,这句话一直鼓励和鞭策着我。父亲是个有政治觉悟的人,八几年我哥在滁州师专上学,期间赶上了学潮,想乘机享受免费绿皮火车去京城游玩,父亲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把我哥接回老家,阻止我哥免费畅游京城的梦想,之后我哥一直留着他的身边学校工作。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我大姐很早就走出家门独立生活。大姐也是我们家晚辈中最先加入中共党员的人,在她平凡的岗位上体现着自身应有的价值。父亲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早年先是我大哥溺水身亡,后是父亲一生最为遗憾的事,就是我三哥第一年参加高考就超出录取分数线,那个年代可是改变人一生命运的“铁饭碗”,可是体检发现胸膜一点积水和炎症,被政审拒之门外。那时父亲知道我哥要准备体检,父亲却被安排带队送高考英语生去滁县面试(父亲是总务主任不分管教学),使我哥错过提前减轻家庭负担和留在更好的城市发展的可能。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子女,承受了一切,奉献了一切。父母既是我们的亲人,又是我们的恩人,更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和教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父亲与人为善品质,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也成为我们今后拼搏进取的源泉和动力,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父亲认为这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报答。</p><p class="ql-block">为老人过生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关爱互助,才能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德高人长寿,心宽福自来”。父亲在生日聚会上感言:“今天的美好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家庭的温暖和子女的孝顺。"</p><p class="ql-block">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让我们在这里一起向老父亲送上一份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老爸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寿康宁永相随。让我们期待着明年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带老父亲来南京总统府游玩,父亲说他曾在总统府住了一段时间,说我外公的一个堂弟当时任南京市财政厅厅长,过去他们办公住宿都在总统府。父亲当时来南京是徒步走过去的,去一趟也不容易,所以就在总统府住了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后续: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曾经是国民时期的保长,听我爸回忆说是花钱买的官,当时家里面有十几条长枪,解放后都上交了,我的爷爷也因当时的历史问题服刑六七年。我的父亲就是这个因素,一直到八四年才入上党。父亲的大爹爹是天长著名的秀才,毕业于黄麗师范,曾任天长郑集小学第一任校长,后因学校私藏共产党教员被辞退。我的外公曾经当过八路军的通讯员,经常身揣个手雷一人穿梭天长扬州等地传送情报,后因探亲耽误了北撤,在老家墙壁夹缝里躲藏了一二个月,最终被人告密俘获,文革虽遭到批斗,但有幸保全性命。外公说刘少奇曾经给他们开过会,外公还送我一个军用指南针,和现在滁州博物馆里保存的一摸一样。让人不解的事,外公和爷爷两个当时不同政治立场的人,结果却结为亲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