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士聊酒》20220930

享受时光(杨国琴)

<p class="ql-block">我的战友博力扬博士是北京安贞医院的科室主任,医学博士。在我大谈葡萄酒的好处与好喝的感受的同时,他从医学角度谈了他的看法。转发来这供圈友参考!我?我觉得有道理,但我不会听的,他说他没喝酒没有病,我说我喝酒没有病。人的一生由自己作主,或长寿,或开心,或开心地长寿,我觉得是自己的选择加天命!您说呢?[偷笑][抱拳][玫瑰]——杨国琴</p> <p class="ql-block">博士:霍勇,北大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曾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九十年代初我们很熟。有一次他去某医院去讲课,我恰好去那家医院帮忙做手术。手术后医院领导让我也去听听。我去了见到霍勇,霍勇当时就和那个医院的听众说:博力杨主任!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生,虽然不是我们心血管界的,介入手术历史比我长。[呲牙]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数量是否可能出现拐点,这个问题在一次卫生部会议上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这个拐点很难出现!因为如果我们中国人健康状况越好,我们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就会越长,老年人的群体就会越大。老年人群越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越多!不但是心脑血管疾病,所有老年性疾病(肿瘤、呼吸性疾病、消化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等等)都会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国琴:葡萄酒肯定有极大的作用,只是这位医生不喝,没体会!</p><p class="ql-block">比如我昨晚喝了葡萄酒,比较好的,今早身体本身就感到很清凉,很舒服!</p><p class="ql-block">让吃蔬菜,水果,等等,实际葡萄酒里的白藜芦醇不可否认的作用,我感觉我自己是要比同龄人要好些。</p><p class="ql-block">餐酒葡萄酒的度数是12到16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士:对于我们在健康食品的某些宣传中,有一些物质在我们的营养学实验中确实提到过可以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保健作用,甚至还有说某种白酒中含有抗癌物质,但是必须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量,并持续保持很长时间。这就是霍勇提到的一次喝200瓶葡萄酒,而且还要定时补充50瓶葡萄酒来维持这个血液浓度。</p> <p class="ql-block">国琴:这是个莫名其妙的数据,要达到什么什么标准,那喝了低度的葡萄酒的身体花青素和白藜芦醇是不是要比没喝的高?不能说因为没有达到什么标准的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的摄入量就不建议喝葡萄酒?葡萄酒本身的好喝就会给人带来愉悦,这一层是医生不能给予的吧?人的身心总是处在愉悦里,对身体本身好处也是医生给不了的。</p><p class="ql-block">恰恰相反,白藜芦醇的天然消炎作用本身就会对身体有种天然的治愈作用。吃化学的药可以消炎,喝天然的白藜芦醇也是消炎,哪种更好?</p><p class="ql-block">我除了今年的初一开始发烧吃了几片,真是就是几片的阿莫西林,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吃任何药了。</p><p class="ql-block">这不能说跟我平时长期喝葡萄酒里的白藜芦醇没有作用。</p><p class="ql-block">我现在三不高,暂时还没有哪里不舒服,我每天跑跑步,不多,但浑身已达到了出汗的目的。</p><p class="ql-block">眼睛还没有花,这也不能说花青素一点作用没有吧?</p> <p class="ql-block">国琴:为了可能喝酒会带来的副作用,坚决不喝一点酒,那不喝酒的应该不得病了?那医生的工作都是在为喝酒的人服务了?</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大部分喝酒的人抑郁症应该是有所减少的。因为谁喝了酒或多或少地都会开心,哪怕是傻乎乎滴开心,反正是开心了。</p><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来到人间为了延寿,更不是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地讲长寿;而是应该享受人生。只要不是作,都不应该用所谓的“科学”强制剥夺任何人的人生享受;人的明天谁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士:关键是含有的浓度。以及吸收入血的血液中的含量。这和我们人类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一样,都需要一定的量。营养达不到会饿、水量达不到会渴、保健物质的量达不到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国琴:不喝200瓶,达不到医生要求的量就是对身体有害?从喝一口到200瓶的葡萄酒摄入都是无用的?要么不喝?要么就喝200瓶?</p><p class="ql-block">如果喝不了200瓶,就吃化学做的药💊 ?</p><p class="ql-block">我原来可是把你看成神的!</p> <p class="ql-block">博士:人生确实不是简单的寿命长短!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和生理和心理的更佳状态!但是不管是寿命的长短、心理和生理以及人心社会性概念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每一个方面的对于人体有益或有害的物质和做法,而且每一种做法也有可能是益害都有。但是我们在任何方面都是把每一种东西的益与害都通过研究分析后进行综合的趋利避害,推荐人们的健康行为和饮食!其实人们抽烟饮酒以及很多不健康的行为都可以在某一些人群中起到心理调节作用,但是对人体的伤害真的不可小嘘!我们在讨论问题,其实我们认真思考并讨论问题真的是对你和你提出的问题的重视!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倾向。你在国外待过,西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特别希望有人质疑并和我们争论。因为这样才能弥补我们在思维上的不足和局限。而且这种质疑和争论有可能使得双方都受益并成为莫逆。我们中国人有的时候特别不希望自己的想法受到质疑,而且从文化上讲好像对别人质疑和争论是对人家不尊重!所以“沉默是金”!科学的真理就是这样质疑、争论、研究,再质疑、再争论、再研究…………,最后的结果更加圆满!在现代科学中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其实是一个弱点。[抱拳][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国琴:也许,医学,是最大可能地做到“让人活着”。</p><p class="ql-block">文学,是让人能立体地活着!</p><p class="ql-block">好像人有了病都是因为抽烟喝酒,如果遵医嘱就别抽烟喝酒。抽烟喝酒会让人得病不健康。</p><p class="ql-block">那么,可以再重复我说的上一句:医生看的病人都是因为抽了烟的喝了酒的!</p><p class="ql-block">不必认真,只是瞎聊,晚安!</p> <p class="ql-block">博士:其实我们除了看病手术以外也出去进行过几百次的义务健康讲座。我们认为老百姓要的医学健康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活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是干这个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是认真的。其实即便是认真的应该只是在理论及依据方面,即便是争论再激烈应该不涉及情绪问题![抱拳][抱拳][呲牙]</p> <p class="ql-block">国琴:不会有情绪,不过医学有点没有把心理医学一起考虑。幸亏我没有学医,要不,一定耽误我当诗人了。</p> <p class="ql-block">博士:虽然我并不知道现在老年人是指多少岁以上的人群。也不知道是否我算作老年人群,但是我的现在并不需要医院,尽管我有一点血脂高。</p><p class="ql-block">我的身体真的不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体力,跑步-12公里/小时的速度10分钟应该没有问题;游泳一口气1000-1200米没有问题;划船一小时围颐和园昆明湖一圈没问题;爬山-香山鬼见愁登顶50分钟以内(北京武警比赛记录28分钟多)。俯卧撑、仰卧起坐一口气50都没有问题。我用的哑铃16公斤/个。2)身体的协调性很好,尤其是唱歌曾经可能现在也是大夫里面最好的美声歌手。各种感觉非常正常就连人常说的“花不花,四十八”的老花眼我这个快70的人也没有。3)除了继续我自己的专业-医学健康学外,读书、背书(中国的历史-经典文化以及世界各种历史和经典文化)。并且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中体会和理解各种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结果,并且也因此而产生了自己内心的幸福(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希望和追求,也参加了我们安贞医院老专家组成的“相约99”的活动),和周边不管是邻居、同事、家人或群友的和谐(包括生活的交往和思想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不论是平和的心与心的交融还是带有某种情绪的怨气交互,扩大自己的胸怀和格局以感染更多的人),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形成我们与自然的相互滋养的理念。我当然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健康(人的寿命总会有终点),甚至不能真正的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要我们的身体、心理在人、世、自然的各个领域不断拓展、进取,只要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那样的美好,在我们的心中每一天就都是健康的“99”![加油][加油][呲牙]</p> <p class="ql-block">博士:西式养老模式?还是吸收了全世界各种文化基础上的养老模式?我们到处宣传WHO的养老模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和这个老人的养老方式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理膳食,我们要求的是荤素搭配、适可而止,每食七八分饱,量出为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适量运动,1)消耗性运动,摄入的各种食物热量应该通过走路(年轻点的人可以慢跑)、游泳等等尽量消耗出去不要积累在体内。2)力量性运动,哑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等。尽量维护自己的肌肉存量,保持身体的健康能力。3)拉伸性运动,可以做一下太极、瑜伽,或最起码每天早上起来后将自己身体各个关节的各个方位角度都拉伸几十次,保证人体灵活而在活动的时候不受伤害。4)技巧性运动,跳舞、唱歌和韵律操等等。保持大脑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精准控制。5)益智性运动,读书、背书、运算等等并将自己读书后的感悟形成文章并与别人交流以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保护自己的大脑各方面的功能。其实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就已经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WHO194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戒烟限酒,烟酒的危害在此我们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博士:心态平衡,心态实际上是我们人体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和在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心理定位。当我们的适量运动中的益智性运动中的读书背书以及感悟的过程中建立了我们内心的文化基础和行事规则以及我们自己的基础规则和社会的融合。其实在健康的领域中我们不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证明好的,而且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并实施于自己的保健实践中,我们都可以借鉴并实施。所以好的东西一定要讲明白,让大多数人都容易懂、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的生活实践中来。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句话:接地气!就是这个意思。[呲牙]</p> <p class="ql-block">博士:不仅仅是医学健康学方面是这样,学习文化以建立内心的信仰也是如此!保护自己的健康方面我们不管要用什么文化基础的健康模式,为的都是共同的目的:让老百姓平均寿命活的长,让老百姓各个年龄层段的人群平均生活质量活的好(当然生活质量我们不管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解读。而且主观感觉及社会交往能力的评价)。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的评价综合水平画一条线,线上的就是健康人群(当然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也不一样,有人健康有人更健康!有人这方面突出一些,有人在那方面)。文化和感悟也是如此,我们在读书或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带有一种目的,想解决或解释什么问题。这在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初心”,在佛教中也有一种说法叫“起心”(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佛)。当然也有人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许他们读书的过程中会建立自己的起心和立意。有了目的不管是做事还是读书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感到思维的充实和内心的美好。而建立和由这种思维体系指导的人生和行为才能够形成人体、心理和人心交互的真正健康。</p> <p class="ql-block">国琴:我可以用简单地用“嗯”来回答看到文字了,细看觉得说得有道理,如果容易受摆布的大脑会努力地向着这个方向去生活。</p><p class="ql-block">可我觉得,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只是存在,不能用存在的时间的长与短来衡量存在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国琴:真的,不是喝酒不好,是医生没有喝到好酒[偷笑][偷笑]。昨晚请客是位女老板喝了一口酒就订酒。</p> <p class="ql-block">博士:其实我们并不是像反对吸烟那样完全反对饮酒,所以我们WHO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中提到的是“戒烟限酒”。我们也知道在人类从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很多习惯确实对人体是非常不好,但是由于某些人群长期存在即便是像吸烟这样的习惯我们也没有办法完全干预。这里确实有习惯心理的问题。但是医学健康学的研究是客观的,所追求的是一个绝对的结论,并且在我们宣传的时候每一种习惯的优缺点我们都是客观地研究和客观的宣传,当把诸多研究结果运用到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时,我们无法强行管控。尽管我们知道这些人继续延续他们的这些不良习惯有诸多问题,但是这里面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确实见过纵隔上部的癌症挤压了上腔静脉的回流,人体其他部位都很瘦但头颈部水肿的像大胖子,临死之前的几天还让他老婆用轮椅推他到楼梯拐角处抽烟。这种心理无法有效调整的人确实没有办法,硬性的管控可能更不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将我们的研究结果给更改了或在宣传健康的工作中说那些模棱两可的话。每一项健康方面的研究都是严格的,这些研究结果在不同的人身上如何组合是因人而异的。</p> <p class="ql-block">国琴:法国葡萄酒是法国的酒文化之一,多少百年都在喝,法国人的平均体重和心血管病远低于欧美国家。法国人喝瓶好酒比吃口好菜都重要。</p><p class="ql-block">问题是酒的品质和助兴作用。</p><p class="ql-block">适量喝葡萄酒确实是促进血液循环,不能说葡萄酒里没有白藜芦醇,酒里的白藜芦醇在低度酒精的作用可以到达末梢神经,昨夜手脚都是热的,但不燥。总之,医生还没有喝到好酒或喝葡萄酒太晚了,没有意识到好的葡萄酒的作用![偷笑][偷笑]玩笑!</p><p class="ql-block">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作为人生,我已高质量地来过一回,接下来就是享受,不憋屈自己,多一天少一天就看造化。</p><p class="ql-block">难道吃药不损害身体?可能比酒损害更厉害!</p> <p class="ql-block">现代科学以及现代医学的研究确实是博士: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分析,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是不容混杳的。而每一个人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每一个方面的选择不同。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我们选择的是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人群的大数据长期的观察对比后再做概率统计学的分析。我们承认每一个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生活方式的感受不同,但是我们的宣传只能用我们具体的研究结果和大数据研究的结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绝大多数的人,我们要的是整体的感受。其实我们也希望葡萄酒的12~16度指的不是酒精而是白藜芦醇。[偷笑]</p> <p class="ql-block">我:我们国家的恐怖是在假酒或勾兑酒。关于酒精含量我认为不能那么绝对。</p><p class="ql-block">人的心情不好才是致病的最大因素,医生忘记了心理因素。</p><p class="ql-block">医生死咬着致病就是酒精是不完全对的。如果不喝酒的得病了,怎么解释?还好这世界上很多人不听这套医生认为有理的理论,按照自己感到幸福开心的生活方式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博士:我们搞医学健康学的人们都是关照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体的健康体现包括这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又各有特色也相互关联。而且任何一种和人类生活有关的方式或食品不管是人类认知领域中的好方法或好食品也都有其好坏的两个方面。甚至即便是好的东西如果进入人体过多也增加了人体的负担而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但是如果某一种物质确实在研究中对于人体有好处也是需要达到有效的含量或浓度。例如:人类心理对于人类健康的即时影响确实有很大作用,而且即便是我们都知道的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损害的生活行为也可能对人类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例如:1、吸毒、吸烟等等这类生活行为。2、人类社会性的问题也如此,当一个人在心里受到极大刺激的时候,也可能对于某些人攻击他人就成为宽慰他内心的最好方式。所以不管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性的健康问题,也不管是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或我们人类所能够接触到的一切问题,我们都是分成几个层次的研究:</p><p class="ql-block">1、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或社会性方面各个方面以单一方面并尽量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的研究测试结果!这个就包括各种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影响,以及达到这种影响的有效达标指数。这就是关于白藜芦醇的有效含量问题。而酒或葡萄酒中是否有什么成分可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可能与白藜芦醇的含量达不达得到有效含量不是一回事!</p><p class="ql-block">2、人体多方面的健康结果综合测试研究。这种测试多半都是一种大数据的概率统计学的长时间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一种三方面的综合指标,而没有任何有益的物质的摄入只要你对一些人进行心理引导也可以达到一段时间的有益效果。例如我们实验过,脑梗塞高危人群给他们吃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安慰剂也能够降低这个人群的短时间的发病率,但是长时间无效!所以我们在做药物试验的时候有一种试验叫做双盲实验,就是在对于同样级别疾病风险人群的药物试验将人群一半服药一半服安慰剂并且除制作药包(药包上有人名)的人知道药包里所装的内容外服药人和发药人都不知道包里所装是药还是安慰剂。这就使所有服药人都在具有同样心理暗示的情况下来比较服药和未服药的差异,再用这个结果来对比未服药人群。当然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有一种习惯,就是我要想说什么好就会举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是在说这个事情有多少好处。但是医学的研究往往是将同一事物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事情是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反过来也是不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只是大小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的影响也不同。)都同时研究。再用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而拿出是否该取舍或在什么情况下合理使用!吸烟,喝酒心理的抚慰作用我们都承认,这也是为什么仅从生理角度来看认为其有害而人类社会并没有硬性取缔!但是并不代表红酒中的某些好东西的含量已经达标。[偷笑]</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国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