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5.29《常州日报》刊登了夲人的《我与〈常州日报〉五十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图:《常州日报》2007、2010、2013、2015(连四期 “遊美记”)及2021年刋登本人的部分文稿。</span></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 我与《常州日报》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新年伊始,居文芳记者要我为《常州日报》再写点“记忆文章”,她的新年之约,忽让我想起50年前的1972年春天,时任《红常州报》(小型单張的 日报前名)王晨总编在“ 大火弄 ”的《通讯员结业班》上,他要我们通讯员们常给报社多多写稿呵,回想起这五十年来,我与报社一茬茬记者的宻切交往,那一张张一件件往事,我至今还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1970年第一春,我从青島对调常州冶金厂,从事15吨自卸汽车制造(改)做钳工、后任方向机班班长,其间,我写了《小郎头敲出大翻斗》反映自力更生造大车的“活报剧”,后又写了教育千余进厂新工人的《师徒俩》的“对口剧“,总工会盛赞,並组织展演,厂部认为我是“一个笔杆子“,就把我送到报社学习当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在报社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集体到常州客车厂进行实习采访。我写了《缸头班小改革创出大功效》一稿,被报社采用了。虽然只有短短百余字的一“小豆腐块”,但那整整齐齐的印刷体字,却给了我极大的喜悦和激励。</p><p class="ql-block"> 回厂后,我按捺不住写稿的激情,一连投了好几篇稿子,报社却一稿未用,我就向倪铁成记者请教,他不吝赐教告诉我,写新闻稿件要做到:一要“新、快、准”,就是要新鲜、及时、准确;二是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及过程写清楚;三是要应用“种菜经”,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好。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话我记住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史无前例”年代。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批判唯生产力论”浪潮。我就按倪记者授予的“锦囊妙计”,写了一篇《底盘车间热火朝天,开展小改小革劳动竞赛》300余字的稿子,《常州日报》居然全文刊登了,当时一位叫季春的车间书记,象报童一样,左手夹了一叠报纸。右手晃着一份日报,边走边喊:“看啊,《常州日报》登了我们车间的消息啦!”各班组竞相争看,我暗自喜悦:喔,一篇小文章,竟能如此鼓舞大家,这舆论宣传很重要嘛!</p> <p class="ql-block">3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技术归队政策”,我被调到市交通局筹建成立市航道处工作,並开始由我负责从事市区航道疏浚,建处之初,航道处只有一艘12立方/小时的小型挖泥船,两个木质泥驳队,卸泥要挑土上岸,或到小河浜去卸泥,后来添制了一艘60立方/小时的链斗式挖泥船,常熟造船厂为常州建造了一艘80立方/小时的吹泥船,又建造了十二只铁泥驳船,组成二个泥驳轮拖隊,每年挖泥量从数千方到2万余方,为采菱河南侧郊区的新农大隊,吹填了上百亩低洼之地,因泥土肥沃,都成为农作物高产田地,《常州日报》将这一讯息报导后,引起省交通厅和交通部的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因为常州创造和解决了平原地区航道疏浚的一个极大的出土难题,不久,在全国一次航道疏浚会议上,要常州在会上作专题介绍,《常州日报》的新闻报道,使常州市航道处及常州市名声大作,名气远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天,市政府决定整治市区(8,92公里)运河,市运河整治指挥部调我任运河东段段长,负责市区(同济桥至冶炼厂)东段4.5公里的不断航整治工程。按市府要求,指挥部决定开展“东门大会战”,要求抢在春天“桃花水”来臨之前,完成东印厂门前300米深水段驳岸 ! 时间紧迫,难度极大。</p><p class="ql-block"> 我就从东段的26个土石方工程队中,挑选苏北泰兴、如皋作为两个深水段驳岸突击施工隊,指挥部协调各方支持,全力协同、日夜奋战,此时,《常州日报》等记者,常来现场采访我,报社等多次宣传报导,极大地激励了参战人员的士气,终于赶在汛期前,完成了这个上级确定的工程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项工程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个宝贵的“经典经验”,即要完成好一项大的工程或一项大的事业;一要争取政府支持,二要依靠各方配合,三要重视媒体宣传,四要加强自身努力!这条“经典经验”,也一直成为我后来一生工作的重要指导经验!</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 1992年,苏南运河开始全线整治,市航道处任我总工並负责负责横林东桥、横林大桥、工农桥、金牛大桥、奔牛人行铁桥及九里桥的七座桥梁的拆旧建新,同时兼监(並负责按质按期报请拨付交通承担之款)由市建委负责的同济桥、广化桥、同安桥及戚墅堰大桥的四座桥梁的改建。</p><p class="ql-block"> 建桥之职,我从未担过,同学好友为我担忧,但,“人生那有几回搏 ?” 我聘请著名桥梁专家蒋兴善高工为我的顾问,每座桥梁开建时,就请他上课,讲述该桥梁施工的关键和要点,我呢,“摸着石头过河 ”,有时日夜坚守在现场,掌控关键部位施工状况,在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首座下承式横林东桥胜利建成!《常州日报》狄华栋记者,为此专门写了《横林东桥胜利建成》的全过程長篇报导,给参与建设者尤其给本人以极大的鼓舞和促进,我从首桥建造中,掌握了建一座大桥的基本经验,要注意的主要关键,后来一座比一座建造得好,且投资都略有积余,並均被省交通厅验收为优良!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狄记者,他后来又先后撰写了金牛大桥、同济桥、横林大桥及戚墅堰大桥等五篇長篇报导,对桥梁建设的加快进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1998年初,地处闹市区的怀德桥改建,工期紧,要求高,矛盾多,困难大。我积极支持和配合倪露江记者举办《常州日报》开展 <我与怀德桥> 的有奖征文活动,市民们热情参与,征文活动十分成功,投稿者达500余人,营造了极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敦促了各方对工程的支持、促进了市拆迁部门的拆迁,激励了市政公司管线的施工和武进交通工程公司的桥梁建设进度。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矛盾,怀德桥仅用十个月时间,就按原计划胜利完成折旧建新任务!並顺利通过验收评为 “优良工程”,这在常州建桥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而且怀德桥的改建,还造就了6位之多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后来均晋升为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並在各个岗位上担任要职!取得上述业绩,《常州日报》真的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说到怀德桥,我深有一感慨,我14岁去上海学徒,乘的是小木质快班船,穿过河中还是两排木桩的木怀德桥到表场上岸,后又见到怀德桥改建成混凝土双曲桥,想不到今日,在我的监建之下,改建成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属沪宁地区首座三拱无风撑钢筋混凝土桥,由此我感到不胜荣幸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 2000年元旦,本人开始退休,单位返聘我做些未完工作,2002年起,我受聘市交通运输协会建设工程分会秘书长工作,负责武进、金坛、溧阳及包括常州市政总公司等在内的一市三县33家工程公司会员单位开展学习、交流、培训及交通调研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在“交协”的五年里,曾组织会员单位到北京参观全国交通工程展览,两次到上海参观南浦、扬浦及卢浦大桥,也参观江阴、苏通大桥施工建设,尤其江阴长江大桥,从桥墩灌注桩到桥面施工及竣工通车,曾三次组织大家去参观学习,(在此,我向大家透露一些知识讯息;我曾荣幸地代表常州到无锡参加江阴長江大桥净空论证会,为何专门论证呢?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净空仅24米,只能通行5000吨级货轮,因此上游(现己建120余座)长江大桥的净空,均皆同或低于南京长江大桥净空,国家为了发展南京下游的300公里長江的航运事业,故论证江阴首座長江大桥,必须能通行巴拿马5万吨级散装货轮,净空不得低于50米!而苏通大桥及沪苏通公铁大桥净空更高,达62米),我的上述一些大桥讯息,《常州日报》曾也作过报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 “交协 ” 期间,我曾撰写有15篇交通调研报告,其中两篇获市领导批示:《要重视市区运河污染淤积问题》《要重视常州水、公、铁的协调发展》,尤其《新闸设闸,设也白设》一文,获水利部上海太湖局及江苏省水利厅的重视,专门给本人来函致意:“值得重视 ”,《常州日报》曾多次摘登过“市交协”的交通调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此,我要深情感谢居文芳及张丽芬两位记者,在2010年常州推选《常州十佳有为老人》时,她俩详情地采访和了解我从事运河事业及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写了长长一篇《魂系运河七十载,……》的推介文章,刊登于2010年8月20日《常州日报》,由此,使我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提名奖”,这对我是莫大的荣耀和鼓励,因此我要向居文芳、张丽芬两记者,深致我真诚的衷心的谢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要感谢的记者不少,如张国平、谢雪妹、沈芸……等记者,他们在我们一市三县创建文明航道时、在我担任四年半之余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时、在我们白氏续谱修祠全过程中……,他(她)们都曾写过不少新闻报导,对我和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春天,我迁徏北京生活,正值朝阳街道筹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欢迎居民参加,我也报了名,当予审者看了我钩写的《龍腾虎耀》一笔空心字,大为赞赏,当场定演,我演出那天,在北京京剧院琴师们合奏的《夜深沉》优美的京曲声中,我流畅地书写了《龍腾虎耀》四个一笔空心字,竟引起观众轰动,並収获了三个粉丝,演出结束后,主办领导特来与我握手致意,称赞我为这次庆祝活动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赞许令我振奋!我把此讯息投报《常州日报》,后见报上刊出标题是:《常州七旬老人成了北京香馍馍》!</p><p class="ql-block"> 我虽生活在北京,但我心仍系《常州日报》,我常向报社投寄:《国家大剧院五周年庆典观感》《感受北京京剧文化盛宴》等文章,《常州日报》也多次采用。</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开始,我国开展京杭运河的“申遗”工作,我对“运河最早是在何处开挖?”及“运河倒底是多长?” 这两个長期混淆不清的问题开始尋解。</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位老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到首都图书馆查阅运河史料,冒着酷暑到运河北起点的北京通州、积水潭(元代)、东直门(明代)实地考证运河遗迹,撰写了一篇《千古运河的两大疑问》,尋解了两大疑问:</p><p class="ql-block"> ①查明:运河最早是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从苏州开凿经无锡到常州170华里的江南运河,九年之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才开凿扬州到淮阴175华里的邗沟(后称里运河),否定了原称扬州的邗沟是运河最早开凿段的这个历史之错!</p><p class="ql-block"> ② 查《京杭运河工程史考》史书,京杭运河由八个分段累计的全线長度是:1789公里,加苏、锡、常新开绕城运河增加5公里,运河全长是:1794公里。此成果获国家文物局来函认可。</p><p class="ql-block"> 否定了遥感测量未测全部分段的运河全長1710公里的这个不实長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3年11月18日,《中国水运报》全文刋登了我撰写的《千古运河两大疑问》,《常州日报》倪露江记者获悉后,认为我改写了运河的历史,于是她与沈芸记者两人对我进行详细追踪采访,于2013年12月19日,《常州日报》用大半个版面,图文并茂地刊登了《尋解千古运河两疑问》这篇长文,这让我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尋解的两项成果获国家文物局来函认可,我对自己人生中取得这一重要业绩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来说 2015年初,我随居美国生活了两个半月,先后遊览了华盛顿、费城、纽约三个城市,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景点和科技及文化等博物馆,回来后,我写了6千余字的《美国逰记》,投给《常州日报》后,获得报社 陈荣春记者的好评,但一直未见刊登,直到习近平副主席(时任)访美前夕的2015,8,25起,以《一个7旬老人眼中的美国》的标题,每周刊登一篇,连续四期刊登,在此,我要感谢陈记者对我的文稿作了精心编排和编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让我文稿为习副主席访美前营造一种中美和谐的良好氛围,对此使我深感荣幸和欣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