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书法自成一家,被称为毛体。毛体洒脱狂放、遒劲刚健,向来是学校校名的首选字体。全国采用毛体作为校名的学校不计其数,绝大多数都是从毛主席的各种作品、题词里集字而成。但有二十所学校,校名货真价实是毛主席题写的。李安梅今年八十有五,素习毛体书法 ,十余年来,始终不辍。通过查询各种资料,找到这二十所学校题名,并摹写出来,奉献给大家。写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h3> <h3>北京大学1949年12月12日,经北京大学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泽东主席起草信件,邀请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庆纪念日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收查。</h3> <h3>清华大学1950年6月,毛主席应清华全体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版本,还特意备注“右下草书似较好些”。</h3> <h3>安徽大学1958年9月,毛主席到合肥视察。当时的安徽大学还叫合肥大学,校长曾希圣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时,毛主席说:“还是‘安徽大学’好”。并在当天晚上就写了四个版本的“安徽大学”给学校挑选,合肥大学也就从此更名为安徽大学了。</h3> <h3>北京师范大学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要改换校徽,校长林砺儒写信给毛主席,请毛主席题字。毛主席在“送师大林校长”的回信中,将“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横向写了三行,从上到下字体逐渐放大。毛主席还特意用圆圈标出他比较满意的一行,写上“一般用”三个字。</h3> <h3>南开大学1950年,南开大学学生会组织学生到八达岭郊游,中途住在了北大,听北大学生说他们的校名是毛主席亲笔题写之后,都非常羡慕。回到学校后,大家就写信给毛主席请他也为南开题名。毛主席很快回信:“来信收悉,照写于另纸”,随信寄到的另一张纸上是毛主席写的三四幅“南开大学”校名。</h3> <h3>湖南大学1950年,湖南大学全体学生写信给毛主席,请求把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毛主席拒绝之后,校长李达又请他给学校题名,在给李达的回信中,毛主席写了三个版本的“湖南大学”,信的原件和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复制品现在都保存在湖南大学档案馆。</h3> <h3>湘潭大学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大学也是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在1958年办起来的。同年9月,毛主席应邀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当时也是写了两个版本供学校选择</h3> <h3>湖南第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是毛主席的母校,毛主席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学习、工作、革命时光,1950年,毛主席亲自为母校题写了校名。<br></h3> <h3>复旦大学1950年,复旦要更换校门“国立复旦大学”的匾额(于右任题写),校长陈望道写信给毛主席请他为复旦题名,第二年毛主席题字并回信。</h3> <h3>广西大学广西大学自1928年在广西梧州成立。1952年,时任广西大学校长杨东莼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学校名。</h3> <h3>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h3> <h3>中央美术学院1949年11月,毛主席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院长徐悲鸿。1950年,国立美术学院与另外两校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名中“美术学院”四字采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另集。</h3> <h3>中央戏剧学院1949年11月,毛主席为正在筹备的国立戏剧学院,亲笔题写了4个版本的校名供选用。1950年1月,学校改名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认为再请毛主席题名不太妥当,“中央”二字就直接采用了央美的版本。</h3> <h3>北京交通大学1951年,毛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名,当时他写了两个版本,并圈定较为满意的第二行。2003年学校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京”为集字。</h3> <h3>有意思的是,全国其他6所交大都直接将“交通大学”4个字用在了自己的校名里,果真全国交大是一家。</h3> <h3>华南农业大学1952年,毛主席为华南农学院题名,1984年,学校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新校名中的“业”和“大”字另集。</h3> <h3>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的校名,摘自毛主席寄给山大古文字学家高亨的一封信,既不是毛主席专门题名,但也不能说它是集字。</h3> <h3>中国政法大学1952年,毛主席为北京政法学院题名。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不过这次新校名没有另外集字,而是由邓小平在1986年重新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br></h3> <h3>北京语言大学1974年9月9日,毛主席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名(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为大学题名),1996年,学校改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又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大”字另集。</h3> <h3>东山学校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亲笔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沿用至今。这里是一代伟人毛主席走出韶山冲、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也是开国大将陈赓、谭政和革命先辈毛泽覃、杨幼麟等早年求学的地方。</h3> <h3>韶山学校韶山学校是毛主席亲自命名、亲笔题名并亲临视察过的一所农村学校,其前身是1921年毛主席倡导创办的毛氏族校。学校自创办至今,已经历100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韶山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1952年冬,毛主席得知家乡兴建了学校,甚为高兴,欣然题写了“韶山学校”四个大字。1959年6月26日,是全校师生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毛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和师生们合影留念,留下了那张“听得见笑声”的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