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里最亮的那颗星------读梵高传《渴望生活》

娉婷雨荷

<p class="ql-block">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让我们看到窗外的世界是如何的色彩缤纷,窗外的人们是如何的努力生活。然后,在心与心之间,与书中的主人们做一次灵魂之间的对话,这感觉是何等的触动人心,又是何其的美妙。</p><p class="ql-block">最近读梵高传记----《渴望生活》就很过瘾。关于梵高,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一些画作现在价值不菲。那么,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大师,梵高的成长之路又是如何的呢?一口气读完全书,让我深受感动的是,梵高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灵魂上饱含深情的苦行者。他用其短暂执着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尽管这故事里总是满含悲情。</p> <p class="ql-block">故事是从梵高的22岁讲起的。那时候,年轻气盛的梵高在位于伦敦的一家画廊里做销售工作,每个月有5磅的收入。在与房东女儿乌苏拉小姐的交往中,他情窦初开,深深的爱上了乌苏拉。如果命运能对梵高友好一点,让他顺顺利利的娶了心爱的姑娘,也许梵高的一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一切,但是生活从来没有如果。</p><p class="ql-block">被乌苏拉拒绝后的梵高不得不离开他的伤心之地。离开伦敦后的梵高后来又去了荷兰的博里纳日,去投奔在那里当海军中将的叔叔。他打算先在那里学习一段时间的神学,然后从事牧师这个职业。然而,这段经历似乎也对他很不友好,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他对神职人员的从教理念上,他都无法在这个领域获得别人的认可。最后,当牧师的理想也就此失败。这也使梵高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对他后来有影响重大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教梵高神学的老师曼德斯。在我看来,正是曼德斯对梵高说过的一些话,对梵高日后选择画画,以及表现绘画都起到了理念上的指导。</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梵高和老师曼德斯谈到了伦勃朗的画,曼德斯是这样评价伦勃朗的。他说,“他(伦勃朗)已经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一切。他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价值。至于社会如何对待他,那是无所谓的。伦勃朗不得不画,他画得好坏与否是无关紧要的。有了绘画他才成其为一个人。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艺术家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得怎样。”我想正是老师的这句话,艺术家要表达自己的内心,在梵高心里生了根,才有了他后来画作的最大特点,忠于内心,表达自己,在画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感情。</p><p class="ql-block">而面对梵高对自己今后的迷茫,曼德斯还说了这么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他说:“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耐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结果也许会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至少你是去做了,这才是重要的。”他还告诉梵高的是“不论你选择哪种途径,总有一天,你会把你内心的一切充分地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他在梵高最最迷茫的时候不仅在绘画上还在人生上都或隐或现的指引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或许是他冥冥之中就是要走上绘画这条道路。总之,在做了一段不算太长的牧师生涯后,梵高又失败了,他最终没能转为正式牧师。已经26岁的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职业和生活。其实,在这段临时牧师的生活里,梵高已经着手作画了。这段时间,他画了很多关于矿工以及矿工生活的作品。虽然他的画笔还很笨拙,绘画也不讲究什么技巧。但是,不得不说梵高已经开始用心作画了。</p><p class="ql-block">梵高作画的初心就是要表达思想,表达内心。这在他与弟弟提奥的一次对话中体现出来,梵高说:“我们内心的思想,它们表露出来过吗?也许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但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过路人只看见烟囱中冒出一缕青烟,便接着走自己的路去了。那么,听我说,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应该守护着心中的这团火,保持自己的热情,耐心等待着有人前来取暖的时刻吗?”这就是梵高,在外人看来,他孤僻怪异,可是他心里始终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而怎样把心中的这团火表达出来呢?梵高最终找到了他情感的出口---绘画。他说:“在虚度了许多岁月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我准备做个艺术家。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我必须得做。”不得不说,梵高就是凭借着他这种坚定的信念以及后来的执着精神,才使得他的画一步步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画家。</p><p class="ql-block">这段路很漫长,他足足艰辛的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十年。这十年里,他没日没夜,如痴如狂的进行他的绘画写生。这十年里,他辗转埃顿、海牙、纽恩南、以及巴黎和阿尔等地,学习绘画,遭受到的除了失败还有世人的不理解。但是,很幸运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弟弟提奥都是梵高最有力的支持者。弟弟为他提供生活费、提供绘画的原料,而且还提供思想上的有力支持。兄弟情深,足以另读者动容。我想,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弟弟提奥的强有力的支持,梵高是不可能有十年的坚持,也就不会有梵高后来的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梵高习画的突飞猛进是在他来到小城阿尔以后。1888年2月,已经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了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只是为了寻找他心中的阳光。结果,他不仅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阳光,还发现了那金灿灿的麦田还有向日葵等等。</p><p class="ql-block">在这一时期,梵高像一台绘画机器一样,创作出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他每天黎明前就起身,然后步行几公里去乡间找个地方画画。每天晚上,他都带着一幅油画回来。只有在辛勤作画时,他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至于个人生活,他是没有的。他只是一套机械装置,一台每天早晨加进食物、酒和颜料,晚上就制造出一幅油画成品的盲目的自动绘画机。他不知道自己的画是好是坏,他不在乎。</p><p class="ql-block">他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欲望,就是一心只想把他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梵高的一些名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比如《阿尔的吊桥》、《盛开的桃花》、《麦田》以及《向日葵》、《开花的果树》、《夕阳和播种者》和《星夜》等作品。</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梵高这种高强度的作画,也一步步的摧垮了他的身体。他害了齿龈病,满口是假牙。他的头发全都晒秃了,眼睛红得像是得了梅毒病,脸已经瘦瘦巴巴的干枯无肉,神经也已经极度衰弱……也不知道,这样的梵高还能坚持多久。</p><p class="ql-block">而在这后不久,梵高就精神错乱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然后被人送进了精神病院。尽管精神出了问题后的梵高还一心想画画,但是那时的他却已经力不从心了。终于,在他37岁那年走完了自己悲情又伟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说悲情是因为,梵高坚持绘画十年,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靠着弟弟的接济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而他画了那么多画,生前,也仅仅卖出了一幅。另一方面,痴迷于绘画的梵高感情生活上一直是不顺利的,或者说一次次的接受着打击。</p><p class="ql-block">《渴望生活》中介绍了梵高的四段感情生活。第一段,是和房东女儿乌苏拉的恋爱,尽管最终以梵高的失恋告终,但是因为是初恋,对梵高的打击还是很大的。第二段恋情是从梵高遇见表姐凯开始的,梵高对表姐一见钟情,一心想和表姐组建家庭,但是却被表姐断然拒绝。后来,穷困潦倒的梵高又遇见了风尘女子克里斯汀,同病相怜的境遇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他们还差点结婚了,可是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在这几段感情波折里,梵高一直在为爱付出着,可是却没有人回报他的爱。这让他心灰意冷的同时,也只能把多余的精力都投入到对绘画的狂热里。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叫玛高特的女子。那个女子狂热的爱上了梵高,在这段感情里,梵高才感受到了那种被人爱着的滋味。可是,这段感情也没过多久就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梵高在情感生活上一直都是悲情人物。尽管有时候他也想有一个家,让自己有人疼爱,但是命运却在这方面始终没有垂青于他。</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命运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也许这就是画家梵高的命运吧!才使得在感情世界里遭遇不顺的梵高,可以有更多的坚持和努力去投入他心爱的绘画事业,并最终独创了自己的风格,为世人留下了千古的名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完《渴望生活》我还是产生了一些疑问的,梵高就是用他的生命作画,所以才过早的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而面对生活,有的人选择狂热,有的人选择冷静。我在想,在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的追求上,也许每个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也无可厚非。那么,如果让我去做出选择,我又会怎样呢?最后我想,不管做出如何吧,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都无法重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