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发了新书,回到家总要用旧报纸或者其他什么纸包一个书皮,为的是在以后漫长的阅读时间里能保护书的原皮不被弄脏和弄烂。</b></p><p class="ql-block"><b> 几十年后,我为别人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做了一些封面设计。但封面设计是一门很专业的艺术,并非会画画的都能胜任,所以我做出来的封面总觉得不太满意,以至于有时候就觉得不过就是象小时候包的那个书皮儿一样。</b></p><p class="ql-block"><b> 但我又总是在兴趣的驱使下硬着头皮接受了领导、朋友的安排和委托,然后很认真、很入境地去做,并且力求做到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最好。虽然这些劳动都没有报酬,但是,首长(领导)和朋友们的信任其实也是一笔丰厚的报酬,不是吗?所以我有勇气把这些东西搜集起来,回望这一条蜿蜒岔道上的小风景,不失为一个工作小结。别人的臧否,并无大碍。说得好听了,吾心安矣;若是能提出批评意见的,我也能闻过则喜。既安且喜,何乐不为!用现在的流行语叫“双赢”!多好啊!😃😄</b></p><p class="ql-block"><b> 令我感慨的是,在收集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一些人、一些事油然出现在眼前,于是就勾起了一些愉快的回忆。但,还有人,已经悄悄地,或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们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此刻,一种难言的沉重骤然涌上心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下面的一部分章节里,我会讲述到这种沉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84年,我在沈阳军区守备八师司令部作训科任测绘参谋。</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天,我接到一项任务,和防化科的参谋白志军一同,把司令部的一批军事学术论文整理成册,然后再印刷成书。我还要为该书设计一个封面。</b></p><p class="ql-block"><b> 白志军当时已是很有成就的军营书法家,我们合作起来很愉快。封面的题字就是他的手笔。(他现在更是在全国书法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百度一下,你就知道)</b></p><p class="ql-block"><b> 一段时间以后,就有了这个书皮儿。</b></p><p class="ql-block"><b> 那时部队还没有普及电脑应用,更没有打印机,整个司令部只有一台复印机,所以,封面设计全靠手绘。</b></p><p class="ql-block"><b> 这是我第一次涉足设计书皮儿。或者,就叫封面设计吧。年头太久,我手里已经没有这本书了,这个图是远在佳木斯的战友祁作祥发给我的,他当年是机要科的参谋,难得他还保存着这本书,真是个有心人。</b></p><p class="ql-block"><b> 我和白志军一起,几经辗转,在佳木斯市联系了一家印刷厂完成了这本书的印刷成书,在当时的条件下,师首长很满意,大家也都给予了一致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不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本报告文学集——《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因为内容全是守备八师的题材,我又一次担纲书皮儿的设计。我个人甚至还以《军营雕塑家王银庵》为标题被写进了书中(那时我刚完成了营区两尊大型雕塑)。作者是谭孟生,是部队一位很有才华的湖北籍战士,(现居北京,已成为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尤其是文学功力很厚,属于实至名归的成功人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贰~~~~~</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转业回到老家,在司法局上班,翌年,受县文联委托,设计了这两本书的封面,也是纯手工绘制。</b></p><p class="ql-block"><b> 书名题字的作者,资深书法家李清业先生已然故去多年,看到此图,想起当年和他在一起讨论这本书有关事宜的情景,不禁令人唏嘘慨叹,~~</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接着,又很仓促地为县委的一些教育活动做了几个书皮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叁~~~~~</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这是为一个学校做的。我当时为这个学校做了一件雕塑,这个封面算是附加的小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为剧作家崔夫德先生的戏剧作品集做的设计,这时候,我刚买了电脑和打印机,刚开始学PS,虽然做得很费劲,但因为这是从手绘到鼠标键盘的转型和迈进,所以孜孜不倦,兴意盎然。</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是第一次用PS做设计,操作很不熟练。另外,构思也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唐雎使秦》四个字,不应该用黑体字,如果用隶书或者秦简就更贴切一些。</b></p><p class="ql-block"><b> 可惜,一切成为过去的事情都没有“如果”👈👉</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崔夫德先生的另一部作品封面,写的是一位叫周成义的精神病医生的事迹,周医生以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病人治愈率高而闻名遐迩。我和崔先生一起骑了三十多里的自行车去他的医院。我用照相机拍了他的头像,经过PS处理,作为封面的主要构成元素。</b></p><p class="ql-block"><b> 不知怎的,在和这位精神病医生交谈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身上有一点儿神经质😌</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这个也是崔夫德先生的著作。为了设计需要,我专门做了神童甘罗的雕塑作为封面的主要元素,不可谓不用心也。🧒</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李昀先生是上海人,文革前人大毕业生,曾任鄢陵县文化馆长,也已经去世多年,这是为他编著的一本文学作品集做的封面设计,书中还收录了我写的两篇文章。</b></p><p class="ql-block"><b> 李先生也是一位诗人,他学富五车,待人随和,做事认真。早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大学毕业后,不敢奢望回上海,主动要求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结果就分配到了当时不太发达的鄢陵。</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朋友张建刚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其诗词、文章信手拈来,洋洋洒洒,读之若春凤拂面,秋声贯耳。他在北京武警部队服役期间,受部队委培进修法律,退伍后安排到司法局法律顾问处从事律师工作,四年后担任律师事务所主任。后调任县人大法工委任副主任、主任、人大法制委主任、人大常委会委员、四级调研员。所履职场,皆有声有色,绩显业彰。我全程参与了他的这本文集的出版,不仅做了封面,还为全书的装帧、页面的布局等都提出了方案和建议。起初,他还要我写前言,我以人微言轻而拒不从。最后我们做了折中:我为该书写了一篇跋,依然有一丝耿耿然,总觉得诸如前言啊,跋呀之类的面子事,应该由位尊名显的大人物来做才合乎规矩。🍀</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行文至此,就有了前文提到的“</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沉重”</i></b><b style="color:rgb(1, 1, 1);">!一番戚然和慨叹顿然生起……这里的名字叫做逍逸的责任编辑,其实是建刚的爱妻李翠花的笔名。翠花美丽端庄,聪明智慧,是一个几近完美的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在家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相夫教子、样样拿得起;在外曾任鄢陵县液化气公司门市部主任,公司工会主席,公司监事会主席等职。后调入鄢陵县供销社,任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连年被评为工作标兵,先进工作者。而且多读书,爱习文,秀外慧中。她为丈夫的这本文集顷注了一腔心血,十分劳苦。只恨天妒英才,2022年3月,在与病魔顽强抗争数十年后,一张无情的黑幕,使她与亲爱的丈夫、儿子、还有牙牙学语的爱孙阴阳两隔……</b></p><p class="ql-block"><b> 五十八岁,太匆匆!太匆匆!</b></p><p class="ql-block"><b> 一年多以后的某一天 ,建刚到我寒舍小坐,说到他不久前在家拾掇旧物,意外发现了一札红布包裹着的书信 ,打开看,原来是他在部队期间和翠花的鸿雁传书!还有她病重期间断断续续写给他和爱子的书信。这类似遗嘱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溢着一个普通女人伟大的母爱和崇高的人性!</b></p><p class="ql-block"><b> 说到此,建刚泪眼盈盈,我亦潸然莫禁……</b></p><p class="ql-block"><b>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遥想当年贺铸,应是泣血成文,堂堂大丈夫,难掩泪成河!</b></p><p class="ql-block"><b> 而生活还要继续,昨天终将挥别。今年以来,离任行政事务的建刚,大半精力寄情文学诗歌创作活动之中,邀朋偕友,采风观光,诗作连篇,足迹广涉太行、伏牛、衡山、天柱、秦岭、韶山、洞庭湖、小浪底、黄河入海口……。又创立《嘤鸣文学》微刊,发起文友微信群,大有初笋新雨后,梅花入冬时之气象。我为好朋友的成就而高兴,并欣然应约为《嘤鸣文学》微刊做了刊徽。还勉为其难写了一副刊头题字,我的字写不好,所以我跟建刚说了,下一期,赶紧换。</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上图,梅子工作室。梅子真名叫梅香,也是一位才女,是许昌市民盟会员,她和丈夫一同做出版印刷生意,成就斐然,和鄢陵文化圈很多人都很熟稔。十多年前,也被病魔划上了生命的句号,好像不到五十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肆~~~~~</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老家的族谱。</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推辞不过,我写了家谱序言。我先是主张署名为这次组织编写族谱的一位年长老教师,但他不肯;署我的名字,出于前文所述之原因,我又觉得不妥,于是就干脆不署名,反正,大抵也没有人抠究这个事儿。</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这是我自己编著的一本书。收录了高中老同学三十多年前和现在全家老小的生活情景图片,以及每个人这些年的沧桑经历,所以称图像志。</b></p><p class="ql-block"><b> 书封面,“同学们”三个字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集字,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b></p> <p class="ql-block"><b> 封二和扉页。</b></p> <p class="ql-block"><b> 封三。</b></p> <p class="ql-block"><b> 封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伍~~~~~</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君山,鄢陵县文联原主席、县作协原主席赵俊峰的笔名。他出版过许多文集,这本书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应邀为他画了一个书中主人翁的线描画,后来,出版社把这个画放到了封面上,成为了封面的一部分,于是乎,我就被冠以“封面绘图”的作者。</b></p><p class="ql-block"><b> 忝列的感觉,有一点儿。😗</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鄢陵诗词学会,不定期的出版一本作品集,我为该书做了一系列封面。自然,每次我都能得到几本成书,进而在书中认识许多诗人,读诗人的作品,可以窥见其人的情怀、品格,我因此对一些作者充满敬仰,虽然有的从未谋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陆~~~~~</b></p> <p class="ql-block"><b> 画集封面和封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为书法家高云周先生编著的书法作品集设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为书画家高连池先生作品集所作。高先生性格稍内向,敦厚少言,经年勤奋作画,尤以花鸟画为长。我用这种形式做封面,潜意识里觉得与他的内在气质有某种契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县文联主办的不定期刊物《花都风》。封面设计和封面上的雕塑作品均出自一人之手。当然,这是文联领导安排布置的,不是我“争取”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柒~~~~~</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鄢陵故事》,很厚的一本书,在编撰之初就把封面设计的任务交给了我。由于时间不紧迫,所以我做得也很松弛,开始画了几个方案,都不理想,就索性撂下了。</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县里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的一批雕塑方案正在审核中,是由南方一家大公司承揽的。其中,一件表现鄢陵历史的大型浮雕,连续三次没有通过。甲乙双方都很焦急。这时,一位领导提出要我参与设计,我于是就立刻进入了这个浮雕的设计工作中。经过两次修改,2021年5月21日(农历小满),两家方案一起在县委一个小会议室汇报,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文化局、建设局等部门领导听取两个方案的汇报。</b><b style="font-size:18px;">最终,我的方案得以通过。(小满,小满意,小确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不久,《鄢陵故事》又问封面设计事,我立刻就想到了浮雕设计图,只需稍加修改,它就可以挪用过来。结果是,我在原来的浮雕设计图的左下角画了一列高铁,这是鄢陵高铁站驶出的列车。封底的画,是《郑伯克段于鄢》中掘地见母的情节,这个封面设计也顺利的通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鄢陵故事”四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张继题写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回头再说说那个浮雕的事。我仅是被采纳了设计图,二百多平米浮雕的制作工程依然是人家的,这很正常,只是,做出来的浮雕,太不令人满意了,人物刻画和效果色彩都不很到位……是一大遗憾!现在,博物馆已经对公众开放,许多朋友拍了浮雕照片发给我看,可是我看了后,心中五味杂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转念一想,本来就是“小满”,小确幸,不是大满意,大圆满,得了……🤭🤭🤭</b></p> <p class="ql-block"><b> 《鄢陵故事》封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这是浮雕设计图,我当时起的名字叫《故国遗韵》,但是最后没用,可能不合领导口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是朋友发给我的,完成了的浮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我自己拍的,时间是2023年9月末。</b></p> <p class="ql-block"><b> 华越学校校长汪金水先生主持完成的一件大工程——《跨越时空龙吟地》。(这个封面设计是最近的作业,所以临时补充在这个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摞陈年旧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情丝牵着书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风叩开扉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弹起几团花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絮,花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常在心头来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2年9月29日首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3年11月2日修订补遗。</b></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捌∽∽∽∽∽</b></p> <p class="ql-block"><b> 2025年盛夏,我接受了老友、老大哥、老领导张爱泉先生的委托,为他的诗集设计了封面以及内页装帧设计。张先生一直受到我由衷的尊重,我们彼此信任,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不断完善方案,是一次很愉快的合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下面这段文字,取自我的朋友圈的“这一刻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b>🌿🌹🍀🍁诗的韵律,乐的华章,岁月的印记,在这里如约相聚。泉水叮咚,大河欢唱,哗啦啦,流向远方的海洋……</b></p><p class="ql-block"><b>诗中回响着音符的旋律,音符里跳动着诗的铿锵……</b></p><p class="ql-block"><b>作为音乐科班的诗人、作为诗人的音乐家、作为行政官员的文化人,张爱泉先生《溪川吟草》诗词集披锦问世,11万字、245页煌煌巨制,凝结了作者几十年来于繁冗的行政事务之余在中国诗词文化领域躬耕不辍的心血和汗水,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探寻和拷问……展卷品读,在享受着诗、词、歌、联文化陶冶的同时,能不感谢爱泉君春蝉吐丝的辛勤付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爱泉先生近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期待爱泉君有更多大作问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