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颐和园北宫门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州街,穿过苏州街长桥和慧因慈福牌楼,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有一组汉藏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这就是颐和园四大部洲。</p><p class="ql-block">颐和园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进行建造的。它是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颐和园四大部洲与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普宁寺的四大部洲用了同一图纸,因此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又称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国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部洲为乾隆年间修建,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四大部洲为1980年按原样复建。</p> <p class="ql-block">经幢,四大部洲前的两个佛教装饰,上面有许多小佛像,还刻有金刚经。</p> <p class="ql-block">金刚墙,一堵砖墙,将四大部洲整体抬高,显示出其威严。</p> <p class="ql-block">正殿,由琉璃瓦砌成,金碧辉煌,代表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央的须弥山。</p> <p class="ql-block">香岩宗印之阁,是四大部洲中心建筑,象征着须弥山,仿照西藏桑耶寺而建。当时是一座3层高阁,1860年英法联军毁坏后,光绪十四年重修颐和园时改建为单层佛殿。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前后有廊。正脊歇山黄色琉璃瓦顶。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两侧供奉十八罗汉。阁东、西各有3间硬山顶建筑,坐南朝北。</p> <p class="ql-block">黑,红,白,绿喇嘛塔,代表佛教中的四种智慧</p><p class="ql-block">白:大圆镜智</p><p class="ql-block">红:成所作智</p><p class="ql-block">黑:平等性智</p><p class="ql-block">绿:妙观察智</p> <p class="ql-block">以前拍摄的黑塔</p> <p class="ql-block">东胜神洲的建筑为月牙形,代表佛家所说的“风”。西牛贺洲的建筑为圆形,代表佛家所说的“水”。南瞻部洲的建筑为三角形,代表佛家所说的“火”。北俱芦洲的建筑为正方形,代表佛家所说的“地”。在它东西两侧分别为日殿、月殿,供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意为环绕须弥山的太阳和月亮。北俱芦洲建筑的大门是开放的,可以南北穿越。</p> <p class="ql-block">继续登顶便能看到壮观的智慧海,它是颐和园最高处的无梁佛殿,由纵横交错的拱券结构组成。</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网上搜到的四大部洲全景图,下次对照此图再详细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