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观众已进宫!来自苏轼大展的第一现场

PradaAMQ

一场秋雨,让整个京城充满凉意。<br>故宫文华殿外,细雨伴花香,让观众得以在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的意境中邂逅千古风流人物——苏轼。<br>秋雨中的苏轼展览现场<br>诗人、书法家、美食家、哲学家…现代人为苏轼贴上了很多标签,苏轼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轶事。对不太了解宋代文化史的人来说,他更像是一颗文曲星横空出世,凭着天赋异禀,而在中国文化中熠熠生辉。<br>近来一直备受瞩目的故宫博物院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已经在文华殿布展完成,静待9月1日起观众的参观。 展览将展出至10月30日,9月1日起,故宫官网预约购票即可前往文华殿观展,无需另外单独购票。<br>9月的第一天早上9:00整,第一波观众已入宫。当然,如果你看完展览还意犹未尽,文华殿内也设有书店,本次展览的图录以及《紫禁城》杂志都可现场购买。<br>现场展出 清拓东坡像<br>现场展出 德化窑白釉人物像<br>其相貌与衣着特征与传世苏轼像有相近之处<br>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br>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br>展览现场<br>本次展览的展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还得到了天津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文物为主,并兼顾了文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览的观赏性。<br>展览最终展出作品目录<br>目录由博物院官方提供 YC艺术网制图<br>文华殿自两年前作为 书画殿 开放以来,一直着重推出明清绘画,此次上溯北宋,并以苏轼为主题,以文物、古代书画为载体,实为一次重要展览。展厅氛围也采用柔和灯光,与文人气质书画相映成辉。同一般展览不同,此次展览背景颜色稍暗,而台面颜色提亮,色与色的反差间,展览重点凸出,使观众便于快速捕捉信息。<br>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为此次展览作贺词<br>本次苏轼主题特展希望通过空间和色彩的引导,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br>前殿的新建景观通过投影苏轼最广为流传和脍炙人口的诗词,配以符合诗词意境的院藏宋画,展现苏轼的重要人生阶段,留给观众与苏轼对话的遐想。景观采用半透纱幔与框架进行围合,以 灰空间 的手法构建温文雅致的空间意象。<br>后殿喷绘场景的灵感来源于院藏马和之名作《后赤壁赋图》,该设计通过将小舟与仙鹤形象做成微动画,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现苏子与客 复游于赤壁之下 , 有孤鹤横江东来 的场景。画作本身的静和一鹤一舟的动相互衬托,灵动有趣,发人深思,意境深远。<br>展柜内的手卷台与背板均选用了色彩古朴、质地柔和的布料,在契合书画文物气质的同时,又通过强对比的反色设计,使观众轻松捕捉到重要的展览信息,不至于让各处的色彩糜于一处主次不分。<br>展览包括四个单元:<br>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展览现场<br>第一单元 胜事传说夸友朋 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br>第二单元 苏子作诗如见画 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br>第三单元 我书意造本无法 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br>第四单元 人间有味是清欢 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br>重点展品高清图及专家解读:<br>北宋 苏轼 《治平帖》展览现场<br>北宋 苏轼 <br>《治平帖》<br>纸本行书<br>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br>这幅《治平帖》从苏轼展览最初就被作为展览的重点藏品备受关注,展览现场肯定也是被围观最多的一件展品。此作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br>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 字画风流韵胜 ,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br>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br>北宋 苏轼<br>《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 纸本行书<br>前帖纵30.2厘米,横48.8厘米<br>后帖纵29.5厘米,横45.1厘米<br>故宫博物院官方供图<br>这件展品是《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两帖的合卷,都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书札。陈慥,眉州人,是苏轼老乡(陈慥为眉州青神人,苏轼为眉州眉山人)。<br>策展人介绍,苏轼和陈慥能 玩到一块 ,完全是性格使然。陈慥少年时放诞不羁,嗜酒好剑,用财如土。他常携随从,带二箭与苏轼游,论用兵,谈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虽家有千金,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并列,河北有天岁得帛千匹,但晚年的陈慥皆弃而不取,隐于黄州,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这和苏轼志趣十分相投,被贬黄州时,苏轼屡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两人交往甚厚。<br>在《新岁展庆帖》中,苏轼谈及与陈慥和李常(即李公择)相约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这时,苏轼才买了几十亩地,自耕自种,又造了新居,因此在信中,苏轼除了向陈慥说明近况外,还约陈慥和他们的另一位友人李常一起来黄州想会,共享新居竣工之喜。<br>《人来得书帖》中提到陈慥之兄陈忱过世,苏轼致以哀思并对 笃于兄弟 的陈慥加以宽慰,同时为自己无法亲去灵堂拜祭而深表愧疚,信末 苦痛 叠文的书写,更将苏轼信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br>每日小知识:META标签,是HTML语言HEAD区的一个辅助性标签。在几乎所有的page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下面这段html代码:<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weibo.com/chikfansclub?refer_flag=1005050010_; charset=gb2312><head>这就是META标签的典型应用,标识page所采用的编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