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城池·最大的驿站—鸡鸣山驿

烟火·尘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山脚下,距北京140公里。驿站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驿站建筑遗存,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当时是宣化府入京的第一大驿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驿站也是京城通往西北边陲的必经之处,地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即可作为驿站又可屯兵御敌。它保留至今对研究我国邮政史、军事史、以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及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驿站是我国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以及过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场所。同时也在明清时期商贸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设立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月天气,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驾车走京藏高速,途经著名风景区八达岭和居庸关长城,当远方出现巨大白色风车时,车已经进入了河北段的北京官厅水库它是北京生活用水源之一。在水库建设时期,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曾亲临水库施工现场视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驾车驶过河北省怀来县沙城时,远远望去一座山形奇特的孤峰矗立在前方,这应该就是鸡鸣山了。从鸡鸣驿入口下高速,登记、落地核酸,走110国道来到了鸡鸣山脚下这座著名驿站“鸡鸣山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被称为邮政考古界的活化石“鸡鸣山驿”,东门门楣处镶嵌有非常醒目的“鸡鸣山驿”砖刻字。进入城门,两扇锈迹斑斑铁皮包裹嵌着镶有铁钉的高大城门,以及历经风吹雨打已经变黄的城砖,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它的年份和那段沧桑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拱洞进入城内,左边鸡鸣驿博物馆前一组情景雕塑所吸引了我,它生动再现了当年驿卒准备出城的场景。身穿邮服的驿卒,乘骑一匹骏马接过驿丞主管手中的文书,通过情景雕塑场景,再现了当年驿卒准备出征,昼夜兼程、飞驰传递邮件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东门登上古城,门台上建有一座两层灰瓦高脊飞檐斗拱越楼,与它遥相呼应是对面是西越楼。城池承正方形分布着4个角台建有敌台,整个城池只有东、西两座城门,后来为方便居住在城内人们出行,在南城墙开设了南门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城楼上,远眺鸡鸣山,它以独有的风姿巍峨耸立在110国道前,古城在鸡鸣山的衬托下宏伟壮观。城内只有五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城池虽小,但当年设施非常完善,分布有日杂、杠房、缸房、酒肆、当铺、马号等服务设施。还建有泰山行宫、龙神庙、财神庙、城黄庙等功能非常齐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占地面积只有22平方千米,周长2千米,全程走下来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古城没有过度开发,基本上保持原有格局风貌。因疫情原因,来这里的游客很少,远离城市喧嚣,远山、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这里的一切都让你的内心感觉平静,偶尔遇到的是住在这里的老人在上面散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鸡鸣山驿曾经也被影视界看好,被选为影视拍摄之地。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血战台儿庄》和《大决战》等部分影视剧外景都在此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国保存完整的古驿站只有两座,江苏省扬州市的盂城驿和鸡鸣山驿。1995年我国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一套特种纪念邮票,《古代驿站》纪念邮票,一套两枚,一枚孟城驿,另一枚就是鸡鸣山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内有保存相对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像驿丞署、指挥署、泰山宫、财神殿、文昌宫、戏楼等,而明清时期用石头砌外面抹上泥土的老房子以不多见,大多以改建成砖瓦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住在城里人们生活非常安逸,大部分年轻人都去外面发展了,留守古城的多数是老人。他们城外有农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平时在自己小院种有各种蔬菜,还饲养了家畜,家禽。闲下来后,拿着小马扎坐在街上晒着老阳,老哥几个聚到一起聊天打扑牌,享受着悠闲惬意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老马道“头道街”贯穿东西城门,两侧建起了古董店、商铺、民宿;还新建有邮驿博物馆、鸡鸣驿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等场馆,还有长期没人居住年久失修的老院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可以随便出入,街道两旁停靠了不少车辆,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这条连接东西门的头道街,仿佛穿越百年前的时空。今天这里已不见往日的繁荣,大多数店铺都关门谢客,偶尔遇见少数游客外,就是留守这古城的老人,坐在老街旁晒着太阳,当有游客过来时主动和你打招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驿丞署”地处头道街,是最高行政官员及其吏属办公之所,重要的行政机关,负责驿站的所有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房面阔三间,硬山式灰瓦顶建筑,明间向里凹进。现在作为民居在使用,院里只有一位留守老人居住,居住在这里的大妈看到有游客进来,非常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让进屋里参观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挥署”地处头道街驿城中心,是驿城最高军事长官驻地,主要负邮驿和守护驿城及周边军事指挥之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挥暑最早为五进院落,后来没人居住逐步塌陷,现在只保留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院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挥署是唯一有影壁的院落,上面雕有“暗八仙”,据说当年影壁中间还有一铜镜,是用来辟邪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挥署门两侧砖雕也非常有特色,右侧砖雕刻有两只猴子在捅马蜂窝,代表着马上封侯。左侧侧面雕有一只老虎和一只蝙蝠,代表着“虎符”,虎符可以调兵遣将,是权利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右边的“贺家大院”是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光绪皇帝为了躲避八国联军,仓皇西逃,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中在此下榻的地方。慈禧和光绪当年就居住在东西厢房,这“一夜行宫”贺家大院”也因此成为网红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慈禧住在西厢房,光绪在东厢房,这一夜住得平安,称赞鸡鸣驿是太平城。在临走时,慈禧太后赐给贺家大院“鸿禧接福”四字,后来贺家为了感恩老佛爷,将四字雕刻在了山墙上,至今大院还保留有“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的刻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头道街往西门方向来到了财神庙。财神庙分别供奉着武财神、文财神、义财神,三位财神,大殿门楣上还挂有一块匾额“钱同人性。正殿的左侧还保留一幅非常精美的壁画,“财神献宝图”。画面表现的是东西方各国使臣带着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朝拜来中国财神,壁画表现出我国经济繁荣,也是研究我国商贸交流的重要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头道西街直行出现一个路口就是马号街,街上有一颗树冠巨大长势非常茂盛上百年代古槐树,“公馆院”就坐落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馆院是专供过往的重要官员以及驿卒就餐住宿之处,即驿馆,现在只保留有二进院,属明代建筑。前院院门紧闭,有户人家在此居住,只能站在院墙外了解院内建筑格局,举起手机拍个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紧挨公馆院东面有院门,绕过前院进入到二进院,此院还保留非常完整,是北方四合院建筑格局,北面三间,两侧有厢房。小院非常安静,正房以上锁,这里的主人看来是出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度寺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两侧粉饰一新的十八罗汉,刻画的栩栩如生。十八罗汉上方的浮雕有唐曾师徒形象,描写的是西游记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度寺对面就是龙神庙,它是由龙神庙、白衣观音殿及戏台组成。龙神庙,其实就是由一座三间正殿组成,院内空旷,现在还在逐步修建完善中。龙王殿对面是戏台,据传说龙王喜欢看戏,所以在殿前建了这座戏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王庙始建于清未,门楣挂有一块蓝底木匾“泽沛仓生”,走进殿里房梁上是一对凶悍的四爪龙,殿內供奉的并不是龙王爷,供奉的是一位女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过龙王殿后院是观音殿,殿內供奉的是白衣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左右是善财童子和龙女。龙神庙和白衣观音殿內四壁绘都绘有精美壁画,保存至今纯属难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也是明清时期供城内驿站子弟及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昌宫建筑格局非常讲究,属驿站最气派的一座明清建筑。包括山门、正殿、斋堂等,充分显示出古人对教育的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明清时期儒家文化驿学场所,山门殿门楣挂有一块蓝底金字“文教昌明”木匾,象征这里的文化教育昌盛发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门有三个门,中间走老师,以表达对师长的尊敬,两侧门,男左女右走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山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副砖“万字不到头”的砖雕,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万”字,不到头寓意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意思,用在文庙可能还有学无止境的含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院中古树苍天,左侧走廊墙上有幅非常有代表性的明代壁画“状元及第”,是状元披着十字披风,骑着高头大马,头戴宽冠考上状元了,此画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殿门上方挂有“斯文在兹”蓝底金字匾额,店内圣人端坐大殿内中间,这里供奉的是文昌帝,他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边上有两个书童,是天聋和地哑,在中国古代考试都是绝密的,让他俩做书童是不会泄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殿左侧建有碑亭,古碑上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下面是“文明千古”四个字。据说是当年兴建魁星楼的碑记。清乾隆37年,鸡鸣驿老百姓为了鸡鸣驿读书人捐款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文昌宫出来东行不远处就到了建于清朝顺治八年以有300多年的历史的泰山行宫。庙前有一座非常考究雕梁画栋的戏台,今天来的不凑巧,泰山庙门紧闭内部维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古城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比较重视娱乐,地处华北平原的这座里孤城,戏台比较多。当地居民有一部分是明朝时期从山西省迁移过来,可能是他们喜欢晋剧的原因吧。再有就是这里的驿官招待过往的官员,驿站又地处古商道旁,戏台的建设在明清时期文化交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方便城内人出行,后来在古城南墙开了南门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外墙采用的是青石砖,城内的墙体确是黄土构成。裸露的墙体,经过常年风吹日晒,墙体已经出现脱落裂缝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建城初期,工匠还在城墙根处开凿排水口,以防暴雨来时保证整个古城不被水淹,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古城眺望,紧邻110国道,国道的前身是当年的古驿路,作为明清两代官马大道,它曾是通往西北边陲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古驿路承载和见证了驿站的兴衰和那段沧桑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条官马大道是通往塞北草原的必经之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了平定蒙古准噶尔贵族的叛乱,康熙皇帝曾亲自率领清军出居庸关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当年走的就射这条官马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后记:望着远处的鸡鸣山,驿站老街、古井、老屋、剥落的古城墙等....,我走出了这座古城。夕阳西下,伴随着日落余晖,门洞也被晚霞染成了暖红色。</p><p class="ql-block">北洋政府于1913年1月,宣布将所有驿站全部裁撤,它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座历经几百年鼎盛繁华古城已经逝去,往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传奇和这座人文景观。</p>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