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评论

清川

<p class="ql-block">余秀华:独一无二的人,写独一无二的诗</p><p class="ql-block"> ◇杨真</p><p class="ql-block"> 从网络媒体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诗人余秀华,给予我太多太多的思考。新世纪,诗歌离开大众了吗?诗歌真的被边缘化了吗?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是否退守狭隘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一个农村中年妇女、一个脑瘫患者、一个身体立行严重受阻的诗人,在边远的小村庄进行自己执爱的诗歌写作,余秀华承受多大的压力?我们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诗人余秀华一夜“暴红〝,改写了诗歌的发展中不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事实。中国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重磅出击向社会推荐余秀华的诗歌,《诗刊》编辑刘年在选发余秀华诗歌的后面写了一个后记:《多谢了,多谢余秀华》。我在刘年的博客读得又欢喜又沉重,欢喜是因《诗刊》把爱向最低层的诗人播撒;沉重是因余秀华站在诗坛的前沿,用〞摇摇晃晃〝的身体和语言说出她坚守诗歌写作的艰辛困苦。刘年是位好诗人,刘年是位好编辑。现实中,还有多少编辑像刘年一样,爱诗那怕一物所有,选编那怕你躲在〞冰川一角〝。</p><p class="ql-block"> 余秀华在现实生活中是独一无二的,她的诗歌写作不用质疑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行动不便的诗人,生存在农村,面对现实的残苦,她依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乡村是土地春播秋收的景象,本该早出晚归,耕种土地上的收获喜悦,可是对于余秀华来说,不是自己不能那样同村里人共享土地的温度,而她力不从心。写了多年的诗歌,余秀华找到物质生活之外更大的精神的丰富。她说自己只有在写诗歌时才属于自己,自己也就有存在的价值。刘年说:〞诗歌是人间的药。〝诗人余秀华,出世就被病魔缠身,我不知她是如何困苦挣扎地走过生活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 余秀华到北京参加诗歌朗诵会,抛开写作诗歌的事实,像她还站在残苦现实面前,就不得不让媒体为她记录生活中艰难历程。诗歌写作,在很多人看来是学院的、上班族的、年轻人的,农民写作诗歌,不光家人不接受,社会要接受恐怕都要历经坎坷方可获一片蓝天。很多时候,我也问过自己,诗歌对于我有作用吗?种一亩三分地,闲下来还读诗写诗,被多少人嘲笑和嫉恨?不怕别人怎么说,我相信诗歌的力量作用生命,在生活的路途上,诗意地过好每一天,力量从诗歌写作中来,增强自己的战胜苦难,笑谈人生。</p><p class="ql-block"> 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写作,被大众认可了,多家出版社争着为她出诗集,余秀华一夜暴红,诗集出版后,一天销售上万册,这两个〞一〝的背后,聚集了她多少个夜晚的孤独守候、多少个不被人理解的目光、多少个比常人敲动键盘时吃力的动作、多少个难熬的灯光刺眼的夜,她完成的写作有多艰难,健全的人都应该想得到。一个农村妇女,背上有生活的压力,眼前有不被理解的目光,心里有苦苦难咽的酸水,心灵世界要承受多重压力,在苦水中浸泡的余秀华,挣扎,必须挣扎才是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诗神垂爱她,光芒也照耀她,诗集的版税让她的存折有了重量,地方政府也给她不同的认可和鼓舞。诗歌改变了余秀华,余秀华改变了诗歌受众的数据库。一个诗人出版诗集,在当下是很难达到销售的预期效果,余秀华的诗集出乎所料,连出版社也没想到会有这样好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凡对诗歌有理想的诗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余秀华不可复制,诗歌更不可复制。余秀华在现实生活中,她的挣扎、迷茫、忧愤、悲情、喜乐更不可复制,她坚强地走在诗歌写作的路上,当数百次镜头对准她时,是喜是忧?她用摇晃的话语对世人陈述。不简单的她,写出不简单的诗歌,她的体悟在诗歌里,她的悲喜在诗歌里,她的世间情怀在诗歌里,我们细读她的诗歌,找到灵魂的出路,生命在诗歌里一次次暴发,个体经验的书写无法被他人模仿,这就是诗歌的真实。余秀华完成着一件看视〞虚无〝的诗歌灵魂高塔的建构,高塔上的夜灯,正是指引她走向精神生活的诗神的目光,她走得摇晃,却摇晃出她自己内心世界需要的高翔,走出一个新的人间乐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