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同行绽芳华——外国语小学核心素养下语文生本课堂研讨活动

外国语小学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新面貌,新希望,新征程。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外国语小学核心素养下生本课堂研讨活动,这学期是以四年级语文为首节教研课,一接到任务,我们四年级教研组教师就立刻行动起来,充分地展示了我们教研组是一个声音,一个步伐,一个脉搏的和谐集体。特别是我们的两个参与展示的两名年轻教师孙老师和陶老师,她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选课、备课、磨课、修改再修改之中。</p> <p class="ql-block"><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准备阶段</b></p><p class="ql-block">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开始之初教研组长陶老师就注重宣传,提高本组教师的重视程度,召开教研组会议,经过研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我们敲定了本次的教研课为第二单元第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本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主题,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质疑,疑中阅读,读中释疑。</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潜心钻研,精心准备,在整个过程中孙老师和陶老师教师做到积极主动虚心请教,相互探讨,周六周日,每天下班后,她们俩常常在我们的四语小组群中沟通、交流、讨论。几天之后,第二次教研时,两位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梳理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b>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磨课阶段</b></p><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们教研组四人多次研讨,共同协商,精打细磨。这两节课的产生分为前期搜集资料、自我备课,本组统一议课,集中磨课,而且每个步骤都要做到“会课”、“会诊”及“反思”相结合。正是基于这样努力、辛勤,使我们教研任务紧张忙碌但不紊乱的快节奏中完成,很快我们在四三班开始第一次试讲。</p> <p class="ql-block">  试讲后,我们又一次坐在一起寻找可提升的、可改进的地方,针对本次的教研,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反复地修整,把握住以生为本,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两位执教老师一步步地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流程和实施细则。</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孙老师和陶老师在四四班又一次磨课,期间邀请张校长和梁主任参加听评课。课后,我们又一次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挖掘细节,进行再一次的修正。</p> <p class="ql-block">  <b>教无定法,课堂纷呈——展示阶段</b></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孙老师和陶老师的这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终于今天上午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气氛活跃。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每周三下午是我校集中教研时间,今天教研时,由李老师针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  然后高老师汇报我们的研讨过程和成果。</p> <p class="ql-block">  各年级教研组的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从“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语文要素落实”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p> <p class="ql-block">  梁主任对这两节课做了点评与总结,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的相关任务。</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整体组织安排做了总结,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所有老师提出新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保持学而不厌的精神,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要有团队精神,团体意识,在集体教研中不断成长,进步。</p> <p class="ql-block">  水木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p>

教研

老师

教研组

课堂

两节课

研讨

我们

单元

语文

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