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二):西南历史名城——乐山市

海上生明月

2011年09月29~30日游览了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大渡河、青衣江在乐山大佛脚下汇入岷江,三水归一绕城东去。水在城中行,山在城边立,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今,乐山已成为四川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成昆铁路、成贵高铁贯穿全境,亦是四川省内的重要港口城市。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嘉州又名海棠香国,始建于先秦,曾是古蜀国“开明故治”所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乐山市有世界级遗产三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方堰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h3><font color="#ed2308">俯临三江的灵云山</font></h3> 与乐山城隔水遥望的凌云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合处,其原名为青衣山,有集风、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云、就日、兑悦、祝融九个山峰,故也称九顶山。由于修建了凌云寺,青衣山改称为凌云山。凌云山俯临三江,遥峙峨眉,九峰峥嵘,气势磅礴。峰峦叠嶂,错落有致。茂林修竹,终年葱郁。九峰怀抱辉煌寺宇,丹崖秀色传奇大佛。自古以来,凌云山就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 <h1><font color="#ed2308">古石刻弥勒坐佛—乐山大佛</font></h1> 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坐落于凌云山栖鸾峰丹崖峭壁上,滚滚而来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凌云山麓,气势浩荡三江水从大佛足下向南迤逦而去。乐山大佛魁伟高大,体态匀称,面容慈祥,雍容大度,神势端庄肃穆。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端坐于凌云山临江丹崖峭壁之上,足踏三江,背负九峰,远眺峨眉,近瞰乐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弥勒坐佛。 <h5>崖壁上的“佛”字,系苏东坡所书。</h5> <h5> 相传古时凌云山常有猛虎出没,后来受到佛法感召,石虎进驻“虎穴”。白玉石虎与旁边的石刻青龙皈依伏法,成为守护民间的瑞兽。</h5> <font color="#ed2308">米勒坐佛雄姿</font>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法师为减剎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并召集人力、物力,拒贪官,不惜挖掉双眼也决心凭崖修建一尊弥勒大佛。三代工匠集90年修造功德,至唐德宗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终于完成石刻弥勒坐佛。乐山大佛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佛教艺术的瑰宝。大佛被联合国遗产专家誉为“是中国佛教信徒们的奉献,决心和技艺的结晶,它是一座世界的丰碑。” <h3><font color="#ed2308">凌云禅院—凌云寺</font></h3> 凌云寺在凌云山栖鸾峰,因弥勒大佛所在,故又称大佛寺。凌云寺创建于唐初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626),早于大佛的建造,距今1400余年。唐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佛像,寺宇也得以扩建,凌云九峰各有寺,佛事兴旺。然而到了会昌四、五年间,唐武宗李炎却下令灭佛,凌云山上八座寺庙被毁,仅凌云寺是当时最具规模的中心大寺,且“工作精良”才幸免劫难,得以保存下来。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时战乱,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新修建,九峰怀抱,寺宇辉煌。 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陀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陀。穿过天王殿,就来到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神态庄重,造型优美。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近代建筑风格的藏经楼于1930年新建,是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为寺内最后一座重殿。 <h3><font color="#ed2308">灵宝塔</font></h3> 灵宝塔矗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峰巅,以山峰名命名,又名凌云塔。灵宝塔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倍修。灵宝塔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塔身墩厚挺拔,巍峨灵秀。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被安放在灵宝塔中。灵宝塔的塔形呈蜜檐四方锥体,塔顶为四角攒尖式。坐东向西,砖砌而成,高38米,共13级。须弥座以上的一级塔身,高5.1米,宽7.7米。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身四周均有卷龛,且每层都有透光小窗,游人登塔亦可凭窗远眺,揽收四周山川之美景。 <h5> 嘉州古城的灵宝塔是三江合流处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航船标志,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警示:每当行船到此处船工见此塔就必须谨慎驾驶,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现在,灵宝塔是四川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5> <h3><font color="#ed2308">遥望乐山市</font></h3> 在凌云山凭栏就可遥望到三水合一绕城东去的独特景象和乐山市江岸的繁荣市容。 <h3><font color="#ed2308">乌尤山</font></h3> <h3> 乌尤山即古“离堆”,其原与凌云山连在一起,凌云、乌尤、马鞍三山并立江畔,统称青衣山。凌云山峙其右,马鞍山居其左,乌尤山介于其中,古称青衣中峰。秦蜀守李冰为“避沫水(大渡河)之害”,开凿麻浩河分洪而形成中国古代最大的“离堆”。乌尤山原称乌牛山,北宋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更其名为乌尤山。乌尤山与凌云山相对,壕上大桥将两山相连。乌尤山自唐以来就是蜀中游览胜地,它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古木繁荫,景色优雅,清秀俊美,四时滴翠,极富诗情画意。乌尤山上有众多名胜古迹,除建于唐代的千年名刹乌尤寺外,还有旷怡亭、景云亭、结茅亭和尔雅台等。乐山市在1989年发现自然景观“巨型睡佛”,乌尤山恰好是睡佛的头部。</h3> 自然奇观“巨形睡佛”是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构成 ,又称“隐型睡佛”,头南脚北卧于眠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乌尤山为“佛头”:山嘴是“肉髻”,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惟妙惟肖,最富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脚”。 <h5>乌尤山</h5> <h5>凌云山上的玉米特香</h5> <h1><font color="#ed2308">山之领袖——峨眉山</font></h1> 峨眉山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之称。峨眉山佛教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峨眉山市境内,由大峨、二峨、三峨三山组成,其山脉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峨眉山景区面积623平方公里,其核心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游览线路120余华里,由高、中、低三大主题游览区组成。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目前不开放),旅游最高点是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7米)。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同天,抚弄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地势陡峭,秀甲天下。 一山集四季,气候多样化,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br> <font color="#ed2308">峨眉山景区门户</font> 峨眉山景区的门户位于峨眉山第一乡黄湾乡,它素有“峨眉山世外桃源”之称。 <h5> 古朴典雅的仿古式牌坊集南北古建筑艺术之长为一体,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精雕细刻,牌坊顶部则采用了峨眉山民居典型的翘角手法。</h5> <h3><font color="#ed2308">通往峨眉山金顶沿途的猴群</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峨眉山金顶</font></h3> 峨眉山金顶有世界最高的金佛——四面十方普贤,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有世界最大的金属建筑群,金殿、银殿、铜殿气势雄伟;也有世界最壮丽的自然观景台,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金殿、金佛六大奇观。金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朝拜中心。 四面十方普贤菩萨 金殿 银殿 铜殿 <font color="#ed2308">万佛顶</font> 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有万佛阁、仙人回头、黑熊沟、高山杜鹃林等自然景观。雄伟、庄严的万佛阁高21米,楼顶高悬”祝愿古钟“,尤显庄重威严。万佛顶名取“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 万佛阁撞钟,是站在峨眉山极巅之上,面对四面十方普贤,用钟声叩响极乐世界的大门,传递美好的心愿。<br><br> 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 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佛教也有称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 <h5>远眺万佛顶</h5> <font color="#ed2308">万年寺</font> 万年寺雄踞于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为八大古寺之首,因供奉普贤菩萨铜像而驰名。万年寺历史久远,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创建寺院,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惠通重建,改名为白水寺。北宋时多次修葺,又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神宗朱翊钧为其母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赐金匾题“圣寿万年寺”五字,从此,寺名为万年寺并沿用至今。 万年寺坐西朝东,布局精美,以次为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砖殿(无梁殿)为砖石穹窿顶。其余殿均为木结构,穿逗式梁架,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座5级平台,前后高差约5米。 千年古刹万年寺有三宝:第一宝就是万历金印。金印长宽各13厘米,正中筹刻“普贤愿王之宝”六字,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神宗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亲自题额“圣寿万年寺”,同时还赐了这颗御印,因是帝王赏赐,虽为铜质,僧人亦尊称为金印。第二宝 则是“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据专家考证,这枚牙齿并非释迦牟尼的牙齿,而是剑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了,颇为珍贵。第三宝便是贝叶经,是用梵文将佛经刻记于生长在印度热带雨林中的贝多罗树叶之上的经书,书长50厘米、宽12.5厘米,共246页,上书《佛经》69777字,为《尊益阿含经》全部经文。此文物为缅甸国王所赠,保存于寺内,视为佛门珍品。<br><br> <h5>宋代书画家米芾手书“第一山”碑</h5> <h5>行愿楼与白水池。 行愿楼内存放着万年寺的三宝:佛牙、贝叶经和万历金印。</h5> 寺内两棵千年古杉 <font color="#ed2308">峨眉山自然景观的代表—清音平湖</font> 清音平湖被青嶂翠峦环抱,如碧玉嵌入其中,水质纯净,清澈透底,深深浅浅,点点滴滴。湖四周古木参天,真不知是树映绿了湖,还是湖染绿了树。<br>这里夏秋清凉,为避署休闲度假的胜地,即使是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没有寒风寒流相逼,仍然温适如画,鸣蝉声声,翠色生烟。置身于其间,只听绿树浓荫处,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一派山水之情,尽享逍遥之乐。<br> <h5>双桥</h5> 乐山市不愧为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看着12年前的留影(尽管照片有许多不足),却还是那么亲切,充满了向往感。 <h5> 岳海明2023年09月22日编辑于上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