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欣赏尼亚加拉大瀑布仅花了两个多小时,紧接着,赶往华盛顿的路程却花了八个多小时(这次赴美旅游团费共交了32000,但旅程的近一半时间却消耗在路上)。半途中遇见一公厕,一车人均下车“休息”(美国人的厕所美其名曰restroom)。“休息室”被映掩在鲜花从中,是谁都想进入体验一番。</p> 公厕边上的公园内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所有的宠物必须拴上皮带。下一句是:在你的宠物方便之后请清理...牌子的下面有一箱子,内装着垃圾袋。希望我们的国度路边也会有类似的装置。<br> 团友在公园的草地里瞧见了什么——看见有人注意它,小松鼠害羞呢,想把头藏进躯体里,超萌! 当晚,在华盛顿郊区入住的酒店里,团友南京夫妇与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团聚了,激动人心的一刻,我按下了快门。瞧一家三口笑得有多欢。 第二天,8月3日一早, 阳光灿烂,开始我们今天第一站的游程,直抵美国华盛顿总统官邸白宫(不少于20分钟,外观)。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简称华盛顿,又称华都、华府,为美国首都,是联邦政府直辖区,不属于任何一州。华盛顿特区得名于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790年建都,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为68万。华盛顿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拥有非常多知名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古迹。 华盛顿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这里不但是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毫无疑问也是美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它拥有美国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纪念地和标志性建筑。 <p class="ql-block">2公里长的宾夕法尼亚大道西北段是华盛顿特区最重要的一条大街,两头联结白宫和国会,号称“美国大街”,是官方游行庆典和民间抗议的重要路线。沿途有许多国家政府机构。</p> 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院↓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它所属的十六所博物馆中保管着一亿四千多万件艺术珍品和珍贵的标本。同时,它也是一个研究中心,从事公共教育、国民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各方面的研究。 美国国会图书馆 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维珍尼亚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国防部代名词。 约翰·埃德加·胡佛FBI大楼 ↓,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所在地。1972年5月4日,尼克松批准92-520号国会法案,宣布把当时尚未落成启用的联邦调查局新总部大楼命名为约翰·埃德加·胡佛大楼,以纪念刚去世两天的首任局长胡佛。 距离繁华的华盛特区仅75英里的雪兰多国家公园,是一个拥有众多层叠瀑布、景色壮观的地方。 该公园春夏秋冬拥有不一样的美景。 我们在华盛顿广场下车,两边是规模巨大的绿草坪。华盛顿国家广场,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处开放型国家公园。该广场由数片绿地组成,一直从林肯纪念堂延伸到国会大厦,这里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公园。 国家广场有很多美国标志性建筑物,因而成为美国文化与历史融合最完美的地方。这里是美国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重要场地,1963年,马丁路德金就是在这里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华盛顿的主要景点都在国家广场周围,自西向东分别是:林肯纪念堂、韩战和越战纪念碑、二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 、白宫、杰弗逊纪念堂、罗斯福纪念碑、马丁路德纪念碑,华盛顿联邦火车站,南北是博物馆群,国家历史博物馆,航天航空博物馆国家科学院、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最高法院等。 人们一说到白宫就会想到美国,就如同一说到纽约就能想到美国一样。白宫位于华盛顿市区中心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壤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 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 ↓,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火烧过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190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 下图,我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上的留影,背后,隔着铁栅栏,就是白宫的南草坪。 我走到靠白宫最近的铁栅栏前,终于看清楚了奥巴马办公的地方,原来白宫是那么小的一幢楼。↓ 请仔细端详我的草帽,开了一扇"天窗",下图第二张,我想法子把半扇"天窗"关闭了。 我用长焦距拍摄的白宫正门 ↓,这是游客能够靠近白宫的最近距离。看得够清楚了吧?这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物,楼顶上估计有防空导弹和狙击手,想看看不见。 白宫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拥有,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二楼、三楼共四层。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3日美国是周末,不对外开放,但白宫每星期二到星期五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包括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以下第二张图是白宫的北门。</p> 虽然在白宫130多个房间中,只有10余个房间开放,但它毕竟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因而,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200万人。 <p class="ql-block">秋日里,美得像一幅油画的白宫外景(照片来自于网上)</p> <div>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坐落在白宫的西翼(West Wing),南窗外是著名的玫瑰园。总统办公桌后有三扇朝南的窗户,房间北侧有一个壁炉。椭圆形办公室最让人好奇的地方在于,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那里管理国家事务是神秘的,但据说甘乃迪(美国第35任总统)的孩子经常在花园和办公室之间奔跑玩耍。在肯尼迪时期,他邀请音乐大师、诗人、作家、演员和歌手到白宫表演,白宫成了这些人展示艺术的舞台。<br></div> 位于白宫南面的椭圆公园草坪上的美国国家圣诞树↓,这棵8米多高的科罗拉多蓝杉,是2012年10月底由毗邻华盛顿的弗吉尼亚州被运到白宫南门外栽种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2月6日傍晚在白宫南门外主持点亮了这棵“国家圣诞树”,象征一年一度的圣诞季正式开锣。 下图,我正在拍摄纪念碑,一个男孩匆匆掠过镜头,他那充满自信的姿态永远留在了我的镜头里 公园草坪上遇见一位像我一样的“影迷”↓ 目光越过草坪,一座有多根巨大圆形石柱撑起的圆顶建筑在阳光下格外夺目,那是《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以平民精神而闻名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纪念馆,他是美国民主党的创始人,据说还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的一位。 这座纪念堂,按杰弗逊喜爱的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央耸立着高近6米的杰弗逊总统立身铜像。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每年四月,纪念馆旁的潮汐湖畔樱花盛开,配上湖中纪念馆的倒影,景色十分秀丽。 在白宫正南面,一座乳白色大理石石碑从美国国家广场中心拔地而起,石碑顶端金字塔式尖顶直刺蓝天,这就是华盛顿的制高点——华盛顿纪念碑,是一座仿古埃及风格的方尖碑,底部周围环绕50面象征美国50个州的国旗。纪念碑的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这里经常会举行集会和游行。 华盛顿纪念碑,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石碑呈正方形、底部宽22.4米、高169.045米。内墙镶嵌著188块由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是清政府赠送的。登上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可远眺华盛顿特区、马兰州、弗吉尼亚州的景色。 我上不了华盛顿纪念碑,只能抬头仰望这座169米高的丰碑——纪念碑上没有刻一个字母,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写下了美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他的功绩,文字难以表达。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向西是二战纪念广场连接林肯纪念馆,向东是各种博物馆连接国会大厦。这是一条串联和象征美国政治和历史的中轴线,华盛顿建立了美国,林肯挽救了美国,二战成就了美国,博物馆描述着美国,国会大厦是美国宪政的保障。 从华盛顿纪念碑沿草地上的台阶向下西行,是气势宏大的二战纪念广场,广场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广场略下沉,呈椭圆形,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方形带圆拱的塔楼,分别刻有Pacific(太平洋)和Atlantic(大西洋),我猜它们既代表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场战争,也指明了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广场围绕两侧的56根石柱标示着美国二战时期的州和海外属地;一面弯弯的“自由墙”上镶嵌着4000颗金色五角星,每一颗代表100个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军人,以纪念在二战中为国捐躯的40多万美国将士;中间的圆形水池中喷射着优雅的水流,好像在吟诵着战后的祥和。是呵,美国本土平静安宁,可它却不停在海外燃放着战争的焰火。 二战纪念广场前的碑文↓,大意是:向那些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的美国人致敬,他们的牺牲是为了永远保存祖先留给美国人民的礼物——一个秉承自由和公正的国家。 站在二战纪念广场向西看,一座米白色长方形宫殿立在高处,那就是林肯纪念堂。林肯纪念堂是一座仿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大理石古典建筑,它是为了纪念1865年遇刺的美国总统林肯而建立的。这里也因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而著名。 林肯纪念堂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林肯纪念堂1922年建成,位于广场西侧,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约58米,为古典建筑。 沿着纪念堂的阶梯往上走,你所能看到的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碑的壮观景色。围绕纪念堂四周是三十六根石柱,代表当时美国的36个州。 想象当中林肯纪念堂一定会保存着很多林肯总统的照片、使用过的物品、重要的事迹什么的。没想到,走进纪念堂,最显眼的只是迎面居中安放一座高5.8米的大理石林肯坐像,雕像后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除此之外,就是两侧墙壁上雕刻的林肯连任总统时的演说词、著名的盖兹堡演说词以及反映解放黑奴、南北统一的壁画。 作为一位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任总统,其纪念馆居然如此简约,让我感到意外。 在林肯纪念堂外台阶上的自拍照 走出林肯纪念堂,有一方长610米的水池,称为反思池,意为反思世界的战争。 它与华盛顿纪念碑在一条直线上,天气晴朗时,池里倒映着纪念碑,十分漂亮。 每到夜晚,华盛顿纪念碑和美国国会大厦的灯火交相辉映,倒印在倒映池中,成为华盛顿有名的一大胜景。 南京团友一家三口的背影 站在岸上的人影,与纪念碑的水中倒影组成了一幅祥和的画面。 林肯纪念堂的两侧分别是越战纪念碑和韩战纪念碑。 道路两旁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越战纪念碑位于林肯纪念堂的左前方,是一面长500英尺成V字型的黑色花岗岩墙,上面刻上了每一位阵亡者的姓名。整个纪念墙依照地形巧妙的形成一个平躺的V字,墙面没有特殊的设计,只是单纯记录了五万多个在战争中死去的人的名字。 越战纪念碑说它是越战墙更帖切,墙面上镌刻着美军57000多名从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亡者的日期为序。碑身没有文字介绍,正如设计者所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花岗岩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出至之于林微因的侄女林璎之手、当时她是耶鲁大学建筑专业大三的女学生。林缨21岁时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竞赛,在众多设计师的1,421件作品中获得第一名。她的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不得不重新组织评审团,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最后决定将她的设计和第二名的设计一起在华盛顿广场建造。落成后,第二名设计的三名越战士兵的塑像无人问津,她设计的纪念碑成为当地的著名建筑,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 越战纪念碑的另一侧,韩战纪念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群头戴钢盔的美国军人雕像,第二部分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历史上,美国人参与的战争只有两场没有取得胜利,那就是韩战和越战,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人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并且都和中国直接有关,美军阵亡10余万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中国人也付出很大代价,真希望战争不再发生,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纪念碑不同,这两处纪念地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记录。韩战纪念碑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塑像头戴钢盔,身披雨衣,全副武装,分散在象征着朝鲜国土的岩石和树丛之间,每个士兵的面部都被渲染出不同的表情,有疲惫、迷茫、绝望,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令人十分震撼。 韩战纪念碑第二部分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墙上若隐若显地刻着2500多个海陆空将士真实的面容影像,它们是根据韩战新闻和战争档案中美军士兵的照片临摹刻录下来的。纪念墙前的19个士兵的雕塑反射到墙上,看上去好似有38个,象征着停战协议中的三八线。反射和刻蚀的两组形象流动地融合一体,互相衬托,让人瞬间有亲临韩战战场的感觉。 从林肯纪念馆向东看,是国会大厦。美国国会大厦位于25米高的国会山上,建于1793-1800年。国会大厦造型最优美,外墙全部使用白色大理石,通体洁白,给人一种神圣纯洁的感受。整幢大厦是一座三层平顶建筑,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圆顶上还有一个小圆塔,塔顶矗立着自由女神铜像。 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偏东处,但常被看作华盛顿市区的中心,其他建筑物地址是以它为基准分为东西南北。我们去时不凑巧,国会大厦正在装修。 国会大厦是我们在华盛顿游览的最后一个站点,从进入华盛顿广场到离开仅只有两个小时!我们在华盛顿广场的停车场集合,前往费城。下图,停车场附近的校车和新闻采访车 ↓ 这就是我看到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华盛顿特区是我见过的美国最干净的城市,惊鸿一瞥,那种简单、整洁、大气的大块灰白方砖和罗马立柱结构建筑,以及栩栩如生的雕塑艺术已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意犹未尽,再来欣赏一幅华盛顿的漂亮街景(照片来自于网上) <p class="ql-block">离开华盛顿,驱车赴费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美国革命的发祥地。这条公路的华盛顿→费城段据说还算不错,因路两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而费城←纽约段(不到2小时车程)据说就差多了。下图,途经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上的Shikellamy 码头。</p> <p class="ql-block">过了费城机场,车子拐上了一条很长、看上去很古老的弧形的大桥,过了这座桥,就进入费城市区了。这几张照片都是隔着车窗拍摄的 ↑ ↓</p> 费城,美国的古都,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敦,人口约160万。费城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是起草与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而美国宪法草案也是在费城起草和签署的,这里是美国和美国民主的诞生地。 费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向东北距离纽约大约160公里,向西南距离首都华盛顿约220公里。与华盛顿、纽约这样的城市相比,费城可以说是一个衰落的城市,经济不再繁荣。在华盛顿你所见到的人中,近半与联邦政府有关,所以大多是权贵者流,他们西装革履、风度优雅,而在费城这样的人就很少,你见到的人中间,大多是平民百姓,衣着随便,神情平淡,一种过小日子的随意感。 费城虽然在美国建国初期曾是国都,但毕竟做首都的时间仅10年,且已过去200年啦。不过费城毕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历史的沧桑感在这城市的脸上还是留下了刻痕,它正在无可奈何地老去。 终于到了费城的独立历史公园,车还没有停稳,我从车窗外拍了费城的马车。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我们乘坐的巴士车窗玻璃有多脏,打开车窗后得到了一张清晰的马车图像。 独立历史公园是美国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成立于1948年,这一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费城中心独立宫周围所有的历史性建筑加以保护并成立国家独立历史公园,包括独立宫、自由钟中心、国家宪法中心以及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美国邮政博物馆、费城总统府等。 大概是周末,我在独立公园没有遇见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倒是看见了一群娘子军,带队的是“党代表”,从她们身上我找到了国内跳广场舞大妈的影子。 参观需提前领取免费票,然后在这个露天红房子里等待叫号集体进场,大概等15分钟后排队过安检,再在一个展厅内观看美国爱国主义的历史短片,不是美国人也要看,大约20分钟后才能到自由钟中心开始参观。<br><br> 国家独立历史公园的“自由钟”被安放在独立广场旁的一座玻璃房子里,这里是游客来费城必看的地方。1776年7月4号,费城的自由钟敲响了美国独立的第一声钟声,市民们被钟声召集到广场,“独立宣言”被第一次宣读。1783年4月16日钟声再起,宣告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此后,每逢美国国庆日—7月4日,都会敲响象征美国独立的钟声,“自由钟”成了美国自由的象征。 <div>该钟原放置在独立宫建筑的钟楼上,后因钟体开裂,被陈列于独立大厅草坪外的纪念馆中。钟面上刻着《圣经》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们宣告自由。”下图独立钟的背面照,由于光线的缘故钟面金光闪闪,而正面却因光线不足整个钟体呈青黝色。<br></div> 排了很长的队伍,还要通过安检,只是为了花几分钟看一眼这个开裂的钟。在排队等候时,我用相机记录了费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建筑。下图,玻璃房外的屋檐,超有现代感,不过一点都不实用,无法遮挡雨和阳光。 美国早期的国旗 ↓ 走出自由钟中心,眼前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广场。广场尽头是一座两层的红砖楼房,白色的门窗,白色的尖塔,尖塔下是钟楼,钟楼与楼房之间镶嵌着一座大圆形时钟,这就是最著名的“独立宫”。 与现代的高楼大厦相比,独立宫可以说是其貌不扬:一幢两层的欧式红色砖房,楼顶有一个乳白色的尖塔,尖塔上镶嵌着计时的大钟。独立宫被称为美国的摇篮,就在这幢小楼里,华盛顿、富兰克林、杰弗逊等第一代美国政治家们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照片来自于网上 ↓ 独立宫建于1732年,最初是宾夕法尼亚殖民当局的州议会场所。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楼,分别是旧城厅和国会厅。1776年7月4日,来自英国殖民下的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在这里签署了由汤玛斯·杰佛逊撰稿的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也在此地制定。在1790年到1800年费城作为美国首都的这段期间,该建筑是美国国会的所在地。 楼前竖立着华盛顿的全身塑像,他左手杖着剑,右手抚住“独立宣言”,神态坚定。华盛顿与美国独立历史紧紧相连。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成立联邦制国家,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排队看“自由钟”浪费了大部分的时间,来不及近距离接触独立宫,只能远距离拍摄,不解的是,独立宫后面怎么可以建造这样的两座高楼,破坏了空间的美感。 国家独立历史公园里的公厕,仍然是漏雨的屋檐设计 ↓ 在费城,当传统遇见现代 ↓ ,走出独立公园,一座矗立在现代化建筑前的巨大的透明水晶雕塑映入眼帘。 费城邮政局↓ 美国最早的邮政局,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美国之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还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和外交家,但他从事时间最长的是“邮政局长”。他在1737年成为了费城邮政局长。后来富兰克林出任了美国的首任邮政部长。现在这里的楼上成了美国邮政博物馆。 这是我们停车的地方↓ ,看得出费城这个城市虽然比较旧,高楼不多,道路也不宽,但比较干净整洁,有艺术氛围。其实费城应该叫菲拉德尔菲尔城(Philadelphia),中国人给美国城市命名的规则,三个字是极限,如芝加哥、底特律,四个字以上的就要缩写简称了,圣弗兰西斯科简称三番市。 又出发了,下一站,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纽约。此刻,苏州团友还在停车场附近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费城匆匆一瞥后,在赴纽约途中,抬头仰望天空,天空像是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蓝宝石,轻绵的云朵,随风缓缓浮游着,感叹着天蓝得不像话,蓝得亮眼,蓝得清澈↓,心想,不久之后,上海的天空也会这般的蔚蓝,果真如此。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于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