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架子鼓考完10级之后,除了少数有志于从事音乐专业学习的孩子继续学习外,大部分的孩子往往出于“迷惘”甚至“停滞”的学鼓状态。
一部分孩子虽然也在继续,但是练鼓效率大不如前,乐曲的选择较为随意,架子鼓要求放松,没有考级的压力,学鼓似乎失去了动力与方向;而其余大部分的孩子则是考完10级后对乐器逐渐冷淡和远离,甚至“绝缘”——碰都不愿碰,10级过关也意味着鼓路的终点,10级过后学鼓生涯仿佛理应“功成身退”。 应该说,从主观上来说,10级考完后,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继续学习,毕竟艺无止境。10级之后的学习内容还是有很多,而且打鼓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学鼓之路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就此放手甚至丢弃,实属可惜!。 孩子学习难以进行下去?
考完十级是个大坎
一部分是客观上的:
首先,孩子的作业、功课负担逐渐加重,难以抽出时间来持之以恒地继续练习。
还有一部分是主观上的:
家长和孩子对学鼓的意义、对考级的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使学鼓之路难以为继。因此,造成10级之后的乐器学习,不知道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安排。我作为一名老师,针对以上情况作一个剖析和建议。 学鼓的意义
为什么要孩子学鼓?
学鼓的过程中要学到什么?
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这是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器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弹会奏,掌握一定的器乐演奏技能和知识,还有让孩子通过乐器的学习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学习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其坚忍顽强、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打鼓要持之以恒,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打鼓出现问题时,还需要孩子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需要孩子能坐住板凳,抵挡住爱玩的诱惑、克服疲劳等困难。
所以,习鼓过程是其观察力、注意力、意志力、耐心毅力等学习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成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考级的再认识
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做的功课
不难发现,有一些孩子家长是抱着“盲从”的心态:随波逐流,赶“时髦”,别人报考级,我也不落下;有些是抱着攀比的心理,实际上,以上的几种考级心态,都违背了器乐考级的初衷:考级是孩子阶段练习成果的平台和校场。艺无止境,10级过关“看上去很美”,但不能给习鼓之路画上“休止符”。就像登山,10级过关只能说明乐器学习到了一另一个起点和平台,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要去征服。 学鼓之路何去何从
考完十级之后的学习安排
十级考完后,除了少数走专业音乐之路的学生继续练习外,对于绝大部分在练习时间和精力无法如初的业余的孩子,建议如下:
1. 打鼓时间因人而异,做到“虽少不停”
因为功课作业增多,不能有以往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练习,此时,在练习时间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安排。
2. 打鼓多方拓展,做到“面广度宽”,打鼓时尽量涉及多样的音乐作品。
3. 温故知新,理性梳理
部分孩子10级虽过,但是“关过能不达”。就是没有达到真正的10级水平和弹奏能力。比如8级或9级等没有涉及和巩固的乐曲要重新学习,补缺补漏,从而在温习、巩固、梳理中提高自己的打鼓能力,使“10级”能力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