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缝纫机

张莉贤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母亲花了50元钱巨资买了一台半新的缝纫机。缝纫机油漆斑驳,机头上有好些外国字,据说还是台德国造。踩一脚踏板,缝纫机哒哒哒声十分清脆。</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母亲三十七、八岁,已拥有六个孩子的她依然苗条秀丽,中等个子,瘦瘦精精,操持着一家九口的衣食住行,让她不得不精明能干,风风火火有主见。</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1952年秋天带着襁褓中的我追随父亲从农村来到了武汉。</p> <p class="ql-block">善于学习的母亲汲取着城市的文明,学习识字,学习织毛衣,学习文明语言,学习武汉方言,了解阴历与阳历的不同,送孩子上幼儿园,很快地溶于城市生活,母亲江苏口音的一口汉腔也十分好听。她与街坊邻居和睦相处,热心快肠,关心他人,还被邻居们推举为居民小组长。</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工厂工作,八级工工资让我们过得十分滋润。</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四年随着最小的妹妹到来,我们家已是有九口人的大家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我们全家生活得更好,母亲尝试着边照顾家庭边打短工,晚上和奶奶悄悄去大智门火车站卖藕汤、罗卜汤……。有一天凌晨,母亲去当时武汉的郊区黑泥湖做工,天色还是黑黢黢的,忽然停在路边的一辆大卡车启动,车灯骤亮,强光刺坏了母亲的眼睛,从此,没有上过学的母亲戴上了近视眼镜。</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次打工实践,母亲决定自己创业。她选择了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补贴家用的缝纫。母亲将买来的旧缝纫机往巷子口一放,缝纫摊开张了!</p><p class="ql-block">邻居们很好奇她什么时候学的缝纫。</p><p class="ql-block">母亲起初为街坊四邻们缝缝补补,换秋衣秋裤领口、袖口,渐渐的可以做老人和小孩简单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正上小学,每天早上上学前,母亲指挥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将缝纫机从家里抬到巷子口。我和母亲抬缝纫机,我抬前面,将缝纫机台板搁在肩颈部,双手抓住机架,母亲抬后面,机头、机架都在后面,很重。母女俩小心前行,互相关照着过大阴沟;小汉拿椅子,举起椅子搁在头顶上,轻松又方便;小妹抱着装有剪刀、尺子、布料的竹篓子,一行四人,迎着初升的的太阳,浩浩荡荡,一会儿就到了母亲的工作地一一如寿里巷子口。</p> <p class="ql-block">巷子口是个宽敞的过街楼,有公用电话传呼兼织毛衣的吴家娘娘,有理发兼推拿的刘师傅,还有烫衣服兼洗衣服老头,母亲与她们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巷子口摆摊干活太阳晒不着雨淋不到,但被人称三大火炉的武汉热得令人窒息,汗流浃背;冬天的穿堂风很冷,母亲用旧被单、木材做了一个大屏风,非常起作用,毕竟武汉的冬天天寒地冻,母亲带着自制的露手指的手套,踩着缝纫机,实在太冷了,站起身跺跺脚,活动活动。晚上母亲泡完脚后,我与妹妹捧着母亲满是裂口的脚,用橡皮膏药左一条右一条粘上,心里默默的想,我要早日参加工作,为母亲分忧。将全部裂口贴上后,母亲穿上鞋,走两步,轻松的说"好多了,不疼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放学后,我急忙赶到母亲的缝纫摊前,换母亲回家做饭。我守着摊子,看书或伏在缝纫机台板上做作业。有生意来了,我帮着接下。时间长了,这些简单的活我也可以做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匆匆忙忙做好饭莱,照顾好弟弟妹妹们吃饭,然后添上一大碗带到缝纫机摊吃。等到我回家吃饭时,弟弟妹妹们已开吃了,呼呼啦啦,不一会儿,锅碗瓢盆就见底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缝纫技艺越来越好,开始接受做新衣服了,起初是小孩的老人的,后来有男女衬衣、裤子、单衣、棉衣,甚至还有人做时尚的中山装。</p> <p class="ql-block">母亲还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我们几个大孩子分工,我协助母亲锁扣眼、钉扣子、绞扁、缝领子里,小汉洗菜做菜,莉雯做饭买菜。小汉冬天洗菜时小手冻得红通通,像个胡罗卜;莉雯做饭时总是多放一点水,饭煮开后,先滗一小碗米汤自己喝,以至于小脸蛋常常红通通的,住在楼上的凤英孃孃每次下班时见她脸上红红的,提醒母亲带女儿去医院看看,母亲急忙带莉雯去医院,医生查来查去,结论竟然是身体太好了!尽职尽责的莉雯还常常起大早拎着筲箕去菜市场排队买排骨,那时肉凭计划,湖北人爱喝汤,排骨更是稀罕,等到菜场开卖了,还得小心翼翼拼尽全力去保卫排了半天的位置,防止插队的把自己挤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尊重我的劳动,每锁一个扣眼,给我一分钱的奖励,一件衣服5个扣眼,就有5分钱,加上绞衣服扁,积攒下来,可以和弟弟妹妹们分享零食了,那时零食也便宜,一分钱买珠子糖,二分钱买话梅,三分钱买冰棒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母亲让我帮她将一天的收入记在小本子上,三角两角,五角八角,一个月下来,总有四五十元,这个收入相当于六十年代三级工、四级工的工资水平,遇到过年过节,生意更忙,收入自然更好。</p><p class="ql-block">父亲所在厂由汉口搬到了武昌卓刀泉,周五休息才回来。母亲忙里忙外,照顾身体不好的奶奶,买菜做饭,排队买计划物资,还给我们六个小孩织毛衣,纳鞋底,做新鞋……真正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每当父亲回家前,我们赶紧打扫卫生,把床底下的垃圾统统扫出来,小弟和毛妹把手洗了又洗,又剪指甲,生怕讲卫生的父亲批评。父亲检查后指出我们不足之处,然后就亲自动手做卫生、做饭……</p> <p class="ql-block">母亲做的鞋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等到孩子们睡觉了,母亲还在灯下比比画画裁剪布料,做衣服,我们伴着缝纫机的哒哒声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因为母亲的辛勤付出,我们家六个小孩,从来没有穿过打补丁衣服,从来没有因交学费不及时被老师催促的尴尬,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在游泳池嬉戏、春游时带面包零食……</p><p class="ql-block">因为母亲的辛勤付出,使我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有不卑不亢处事方式……</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没上过学堂的母亲是怎样的勇气选择了做缝纫,又是在哪里拜的师傅,我只知道她教我的肩斜多少,袖笼深多少,裤子后腰起翘多少,却与我后来读到的裁剪书上惊人的相似……</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母亲是否遇到过刁蛮挑剔的客户,是否遇到过盛气凌人的城管,我只知道母亲为了我们,为了家是能够忍受一切辛酸和委曲的……</p> <p class="ql-block">在母亲熏陶下,我们也爱上缝纫。我最擅长旧裤子翻新,用旧衣服做棉袄的里子面子,中间铺上棉花,又柔软又膨松,省下布票买新布做外面穿的罩衣。我还把没有用场的小花布拼接起来,给妹妹们做小书包,实用又独特,引得一些小女生的羡慕。小汉最拿手的是裁裤子,他做的喇叭裤、考板裤不仅闻名我们巷子,连周边巷子的年轻人也来找他裁裤子。</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的夜晚,母亲的活儿结束了,又转战厨房指挥弟弟妹妹们炸圆子炸翻馓,磨吊浆,做包子,准备过年的食物,缝纫机就交给我了。我给妹妹们翻新裤子,做花衣裳,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早上,弟弟妹妹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给奶奶父母拜年,拿着父母亲给的压岁钱,吃着平日里吃不到的酥糖京果杂糖,心里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过去,母亲和她的缝纫机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中,缝纫机的哒哒声时刻在耳边响起,我们六个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积极进取,无论是遭遇工作中的困扰、企业转型下岗,还是疾病袭击,总能很快的镇定振作,积极主动面对,走过风风雨雨,跨过沟沟壑壑……</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己逾古稀,依然穿针引线,自己裁剪制作衣服,给家人做衣服,那是对母亲的致敬,是对那段充实而快乐的岁月的怀念!也许自己制做的衣服并不那么尽善尽美,但穿在身上内心很踏实,很温暖,很愉悦,仿佛对人生更加自信!</p> <p class="ql-block">今年9月27日是母亲95诞辰,愿天堂的母亲不再辛苦劳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