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上飞行,海天一色。 <div>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亚,是东爪洼的首府——SURABAYA(泗水)。从香港转机抵达泗水的JUANDA(音译:朱安达)国际机场。</div><div>SURABAYA(泗水),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海港。<br>SURABAYA位于印度尼西亚爪洼岛东北沿海的泗水海峡西南侧,隔峡与马都拉岛相望。早在中世纪开始就为爪洼的对外贸易港口。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又是爪哇岛东部和马都拉岛农产品的集散地,主要工业有造船、石油提炼、机械制造等。<br></div> 东爪哇长期以来在印尼的历史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国总统苏加诺的出生地。它是一个多自然、文化、宗教的省份。<div>印度尼西亚无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将被视为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等相关行为,是非法的)。虽然印度尼西亚宪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仅承认6种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div><div>图片:泗水最大的清真寺。<br><div><br><div><br><div><br></div></div></div></div> <p class="ql-block">来到印尼,首先接触的是泗水辖区的NganJuk(音译:安就)城市。城市不大,却是政府、学校、医院......“五脏俱全”。</p> 小学 医院 消防 寺庙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那么,在印尼,可谓是“摩托车王国”,自行车一般只有学生(多为小学生)骑行,其他人员基本以摩托车作为工作、生活必需的交通工具。瞧,安就城市的小朋友从小就开始练习驾驶摩托车。印尼交通实行岛国通行制:右舵左行。</p> 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约99%的居民为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非常少数是棕种人,一般分布在该国的最东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的地方)。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朔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div>这是泗水移民局(出入境)办事大厅。</div> <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漂洋过海,在这里,有些酒店或中国餐馆,“中国风”装饰随处可见。中华赤子毋忘根本,海外游子聊慰乡愁。</p> 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约3-4%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排华运动。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div>这是位于泗水的华人商埠一条街,牌楼上龙的雕塑标志显而易见。</div> 小区庭院都进行园林化修饰。 在泗水,一般都是二、三层的建筑,红瓦白墙,隐匿在绿色植被中,和谐而美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显现。 <p class="ql-block">底勒德斯(Tretes),为东爪哇最美的高山休闲度假区之一,是最靠近泗水市区的避暑胜地,平均海拔800~1000公尺之间,终年气温约在摄氏25度。气候和景色都绝佳,早在荷兰统治时期,就在此区建筑许多欧风别墅。</p>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这里的别墅陆续转为华人富商拥有,部分改建成豪华别墅。闲暇时间,在这里游泳、健身,无比的惬意。 世界上最多火山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处于环太平洋火山的地震带上,在这个避暑胜地随处可见火山,“火山之国”的称号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印尼,无论是豪华住宅还是生活小区以及酒店,游泳池是标配。 泗水-马都拉大桥位于印度尼西亚马都拉海峡,又称苏拉马都大桥或泗马大桥,总长5438米。其主桥为长818米的斜拉桥,主跨434米,桥宽30米。泗马大桥是连接印尼经济最发达的爪哇岛和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的马都拉岛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跨海大桥。 上世纪90年代初,印尼有关方面和日本专家曾就建设泗马大桥进行过可行性研究,但始终未能落实。凭着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良好信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与印尼公共工程部2004年9月签订了以单价计量为基础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承建这个具有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标志性工程。<div>大桥自2005年10月动工,至2009年6月10日举行通车仪式。<br></div> <p class="ql-block">泗水马都拉大桥现成为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代表性工程之一,它不但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中国与印尼之间互惠互利双边关系的“桥梁”,成为两国在各领域开展合作的最好契机和例证。</p><p class="ql-block">自退休后,每年都会去印尼走走。COVID-19爆发后,如今只能在照片中寻找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