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雅 集 之 趣</span></p> <p class="ql-block"> 雅人,雅事,雅景,雅兴,中国文人的休闲生活方式。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随便翻开一页,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 </p><p class="ql-block"> 天朗气清的秋日,走进玉渊,走进古代文人雅士,去深度感受雅集之趣,感受玉渊潭公园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1.雅集的历史发展</p><p class="ql-block">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文人聚会就有了。至汉代,文人逐渐从士人阶层的中分化出来,文人群体间的聚会活动才正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集开始频频登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态。唐宋时期形成以科举文人群体为中心的雅集。到了元代,真正的文人雅集才形成规模效应和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2.雅集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雅·趣</p><p class="ql-block"> 雅是文人聚会的文化品格</p><p class="ql-block"> 趣是文人聚会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 3.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名雅集</p> <p class="ql-block">梁苑之游、邺下之游、金谷园雅集、兰亭雅集、滕王阁雅集、香山九老会、西园雅集、玉山雅集</p> <p class="ql-block"> 这些著名的雅集,有潘岳、左思、谢安、王羲之、王勃、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样才华横溢的雅士名流,在以文会友的聚会中,留下了《金谷诗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记》等不朽的传世之作,这才是文化雅集真正的灵魂与精神,而不仅仅是热衷于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之类的外在形式。</p> <p class="ql-block"> 栖隐林泉、渔樵耕读是中国历史中隐士们超越尘世纷扰,修身养性的理想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隔离和封闭。社交是社会中个体的基本需求,与志趣相投友人的交游唱和、寄情书画等各类交往,方使隐居真正发挥了批判性意义。</p><p class="ql-block"> 面向自然、草堂茅舍、渔樵、隐士、跨越空间、庭园、诗赋、雅集。这些元素对应着所呈现的视觉样本,它们共同扩充着观者对于核心词的认知和想象,将隐逸与交游作为切口,我们得以管窥千年来中国文人思想流变的一隅。</p> <p class="ql-block"> 4.雅集文化下的“隐”与“仕”</p> <p class="ql-block"> 5.雅集的黄金年代—-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宋朝雅集的独特精神——独处。宋代文人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扩展到对道家思想的把握,发扬了道家学说里体现万物的变化规律与存在方式的“道”。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作为对立物去欣赏,而是化为“物”的本身与客观自然融合到一起,这就出现了宋代绘画中独处的文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 6.园林与雅集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7.玉渊潭公园的雅集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在玉渊潭周边修建园林别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金代。元初,廉希宪在玉渊潭旁的高地上修建房屋,即所谓“构堂池上”,“绕池植柳数百株,因题曰万柳堂。池中多莲,每夏柳荷莲香,风景可爱”(长安客话》卷三《效坰杂记》)此后,赵孟頫、卢挚应邀到万柳堂游宴,赵孟頫因此所绘《万柳堂图》,并赋诗《万柳堂席上作》(亦题于《万柳堂图》上)。</p><p class="ql-block"> 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p><p class="ql-block"> 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词。</p><p class="ql-block"> 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p><p class="ql-block"> 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魏晋时期的风骨、唐宋年间的风雅、元明清时期的风流,那些雅集无疑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雅集复苏在文化与商业之间。企业文化推动了文化雅集复苏的脚步,</p><p class="ql-block">但也只是在复苏的雅集中寻找旧时文人韵致的感觉,一种形态上的复苏,尚且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而深入到内涵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秋 叶 情 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