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你在古代是什么学历?

普明江老师讲教育智慧

<p class="ql-block">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些古装片里面经常听到这些词汇,</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穿越回古代,</p><p class="ql-block"> 你会是什么学历?</p><p class="ql-block">古代学历划分</p><p class="ql-block">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般是三年一考,考完一关才能进入下一级考试,考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级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童生试</i></b></p><p class="ql-block">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p> <p class="ql-block">童生试是最低一级的考试,虽然级别低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范进中举讲的就是范进参加童生试的故事,有的人一辈子都卡在这个层次。后来范进被录了个第一,这就是俗称的生员,也就是秀才了,俗称相公。</p><p class="ql-block">拿现在的教育划分来看,秀才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学历了。</p><p class="ql-block">清末重臣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连续考了17次乡试,终于在44岁那年才考中秀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乡试</i></b></p><p class="ql-block">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通过了乡试,就是举人了。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其它的都叫做亚元,但统称为举人</p> <p class="ql-block">举人和现在的研究生学历差不多。</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会试</i></b></p><p class="ql-block">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p> <p class="ql-block">贡士已经是级别非常高的学历了,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级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殿试</i></b></p><p class="ql-block">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p> <p class="ql-block">清制称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但由于殿试不黜落参试人员,因此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p><p class="ql-block">进士极少,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近1300年的时间里,进士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p><p class="ql-block">进士学历可以比拟现在的教授级别了。</p> <p class="ql-block">对比一下,你在古代是什么学历呢?</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学历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是重视学习,也重视考试。高学历就意味着高收入,社会待遇也不低。古代的读书人,经常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所以,历来的读书人,都很重视科举,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获得官职。</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学历仍然重要,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升职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当你有了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后,你会发现,能力比学历可能更重要,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p><p class="ql-block">你认为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