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茶道」之謂,實是東洋人的說法。央央中華稱之為「茶藝」。不過,道與藝一字之差,卻也說明了二個民族對飲茶的不同理念和趣向。</p><p class="ql-block"> 今天說的既非茶藝亦非茶道,更不想弄明白「道」和「藝」的差異實質何在。僅指的是我喝茶的點點滴滴,串連在一起便成了自己喝茶的一些膚淺認知。</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中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茶花」。俗稱為四藝四趣。前四藝我望塵莫及,後四趣倒也沾了個邊,其中以茶為最。</p><p class="ql-block"> 我本對茶緣份尚欠,北漂時咖啡是首選飲品。(關於咖啡對人體的十七大好處,有機會另行告知)其余也就是可口可樂、雪碧、礦泉水,在夜店就喝雞尾酒、紅酒之類。後來另謀新路跨入流浪歌手一列,就試著與同伴一起去茶室喝茶,除了滿口苦味對茶沒個好印象。但對喝茶時的那一套程序長了興趣。這便是耳熟能詳的「茶藝」吧?後来讀得周作人先生的一句話說:「請到寒宅吃苦茶」。細細回味,真是說得頂絕透逼!由此想到苦不也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嚒?更是一種生活的境界。這是我後來喝茶的感悟,先不去說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兒八經地泡茶喝是因患疾回家休養聽從中醫囑咐後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天生是一個有「儀式強逼症」的人,凡事都追求儀式感,何況喝茶有特別的「茶藝」,而且進行時盡顯高雅之舉,何樂不為!</p><p class="ql-block"> 謂之 「茶藝」,可見喝茶不僅本身是一種藝術,而且也與其它藝事有關。比如時下街頭巷尾茶藝館林立,每家都布置著名人書畫,古玩和精致茶具,有的還兼營書籍⋯⋯成為極致地顯示高層次精神享受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當下,有人專為喜茶者收集了幾首經典古箏獨奏曲,讓他們在味覺悅樂時也得到聽覺的饗宴!試想,在壇香冉冉,古箏錚錚之中,將各色茶品徐徐而飲,豈非快意酣暢,樂而忘憂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茶藝」又是一種文化傳承,蘇東坡早就把好茶比作佳麗:「从来佳茗似佳人」就出自苏东坡笔下,是《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的收束之句、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 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p><p class="ql-block">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p><p class="ql-block">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p><p class="ql-block">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p><p class="ql-block"> 可见苏轼对茶品审美的独到视角,可谓品茶美学意景的最高境界了。</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經休宁,拐弯进了《谢裕大茶文化博览中心》又一次获得了有关“茶艺”的解读,更觉中华茶文化的高雅魅力,且识定品茗实在是及得一试的韵事。</p><p class="ql-block"> 中华的茶叶品种繁多,本人未曾了解,不遑细述。这次与“谢氏茶舘”偶遇,见教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品尝了二味茶品。一是“谢氏”的“黄山毛峰”,再是“邤门红茶”。</p><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的是二位年轻可人的茶姑。一身特製的黑色CP装,一袭青灰色围兜包裹着俩人细腰,颜值不高却也显得修身显瘦,气质优雅。俩个一人主讲,一人传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娓娓讲述之下,只見传艺者玉臂飘逸,纤脂灵动徐徐展示了泡茶的全过程。之中,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她省却了“洗茶”程序。正在疑惑中听到主讲者介绍,毛峰茶生长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整年为浓雾浸润,不染一尘。再者,此雾非雾,乃是天地之间的灵气。“洗茶”一举,不仅仅是画蛇添足,更是洗净了沾在茶叶上的灵气,实在是一种蠢舉。</p><p class="ql-block"> 事毕,传艺者往我茶盅泻茶汤。都说待客之道有“十分老酒,七分茶。”之称,但是这位茶姑却一直将茶汤泻至溢出茶盅方休,令人非解。此時又听主讲的茶姑说:“待客之道要热情扬溢,所谓满则溢,就是表达主人对客人的一种态度。”</p> <p class="ql-block"> 听言倒也释然。反看茶盅,满满的茶汤碧绿澄清,上面一层淡淡的涟漪,茶盅的边缘却浮冉着翠碧的氤氲,总合了毛峰的茶韵。</p><p class="ql-block"> 品茶时先赏玩茶具,通常茶具以宜兴产品为佳,一套为一盘一壶四杯,不论是陶是瓷,器质皆是精巧极致,杯小而盘如满月,且有壶小如挙,杯如胡桃者。我此時用的是一只细瓷茶盅,绘有荷叶图案,因为是喝的茶品一般,因此,这样的茶具也只能说很平常的。</p><p class="ql-block"> 赏完茶具,次闻茶香。此时举盅细闻,茶香馥郁,清幽悠远,然后小口啧饮,茶味清香甘冽,留在舌尖的茶韵散入心腑,通体舒泰。 </p><p class="ql-block"> 我慢慢啜饮,冲泡第二次时,茶汤更加香醇浓郁。听介绍毛峰可泡四顺,这比老家的龙井耐泡,龙井泡到第三次,便淡而无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咶嘈至此,忽然想起曹雪芹所写《红楼梦》中妙玉在栊翠庵烹茶待宝玉、黛玉、宝钗等的那段文字来。特别是妙玉烹茶那一段(恕俺此处省略一万字,欲知详情,请自阅《红楼梦》),排场如此讲究的品茶仪式,安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企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妙玉的烹茶仪式,對我而言只能当作戏说。原因就是我根本无力购买顶尖的茶品。就算这次从谢氏茶文化博览館购得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各一袋,化费才100元人民幣!</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半年在昆明一家茶铺用七十元购得一袋“云南普洱茶”,此茶形如丹药,直径大约二厘米,实则是由普洱茶叶的下脚细沫压制而成,一如用木屑压制而成的机制木板,说它是木板你也无可質凝,更不用说去购买数万乃至十数万一套的名贵茶具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除了喝咖啡,也常有作“茶艺”之举,然却不及精华,说糟粕就对了,简直是对茶文化的一次次亵渎。</p><p class="ql-block"> 不过如此,倒也自娱自乐,也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個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 少了昂貴的茗品,沒有奢侈的茶具,我的「茶藝」結果就是「清茶一杯依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