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天兴洲

顽石苍树

<p class="ql-block">  长江武汉段自上而下曾经有白沙洲、鹦鹉洲、天兴洲等一众江心洲岛。其中,白沙洲由于面积狭小,时常被洪水淹没,沦为自生自灭的荒岛。鹦鹉洲因为入了唐诗而声名鹊起,早已漂移上岸,追随崔颢走进了人世繁华,业已无处寻觅踪影。所以,只有天兴洲的存在还能受到些许现实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天兴洲由滠水河注入长江冲击而成,也是长江由南向北游历了三镇都市繁华后,转身东去留下的一页印记。在江流的冲刷下,呈两头狭窄、中间浑圆的形状,犹如一叶扁舟在江心泊系了千年,始终走不出一段未了的情缘。</p> <p class="ql-block">  岛屿面积不大,位于青山与江岸的江心,却隶属于不搭界的洪山;人丁不多,农时种果蔬,闲时捕江鱼,依然过着最传统的农耕生活。也许正是因为既不受自然的青睐,也不受现世的待见,从而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秉承与城市文明若即若离生活方式,散发着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岛民性情,犹如一位都市隐者,在喧嚣中遗世而独立。</p><p class="ql-block"> 为了阻挡洪水的侵袭,岛上修起了环岛大堤。堤外是防浪林,堤内阡陌纵横,村舍点缀期间,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活脱脱一幅无世无争、自在闲适的桃源图景,被环岛大堤、防浪林框裱起来,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陈展千年。不论周遭如何变迁,画中景象依然保持原初的样貌,成为多少人在纷繁杂乱中时时隔江眺望,却总也无法走近的一段田园记忆。 </p> <p class="ql-block">  今年遇到连月干旱,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下行,几近见底。江流清浅,虽然没有了往日浩浩荡荡的气势,却从此多了一份优雅从容和精致清丽,披一身绿如蓝的行色,婉转悠扬地从梳齿般凹凸有致、跌宕起伏的岸边轻轻滑过,百转千回中显露着无限依念。</p><p class="ql-block"> 终年潜身水底的沙滩,此刻终于浮出水面,从环岛大堤向江边足足绵延一公里多长,才渐渐隐入江水,岛屿面积因此增加一倍有余,形成了翠岛、银沙、绿水三色等分、环环镶嵌的独特景象,犹如一位绝世佳人溯水而来,站在水的中央,伸出白酥手,掬一捧绿蚁新酒,敬献给过往行人,含情脉脉地告诉世人,在这喧闹的城市里,还有一份恬淡、宁静和质朴在默默守望。</p> <p class="ql-block">  沙洲空旷如沙漠,被幽默的网友们戏称为撒哈拉大沙漠武汉分漠。虽然戏谑,倒是贴合余秋雨先生在《荒原沧海》一文中,描写撒哈拉大沙漠直隐入海的景象:“万丈汪洋直逼百世干涸,纵天游弋紧贴着千古冷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人类指点。甚至,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这里的江流与沙洲虽然没有红海与撒哈拉大沙漠那样雄伟壮阔,但也蕴含着同样的自然造化,以及人类在自然演变中的无奈与游离。江流与沙洲在温柔相待中此消彼长,在相互抗衡中成就彼此。江水涨落,沙洲进退,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却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自身的形态与走势,也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p> 这片刚从江底走入尘世的沙洲,想必是这世间最纯真、最温柔的尤物吧?!<div>  脱水的沙子颗粒分明,细软蓬松,既不像海边沙滩由于海水长期浸泡的板结,对人类的涉足表现得十分抗拒,也没有沙漠的深陷与荒瘠。在这片沙洲上,最美妙的体验当属赤脚行走。江风袭来,虽然脚底时时有热浪翻涌,身上却丝毫感觉不到燥热,任由脚背或深或浅地没于沙中,全然没有泥泞的尴尬与跋涉的艰难。沙粒在脚上摩挲,入骨的酥痒自脚下向周身弥漫,身心油然而生出松驰后的超然,更有通透中的清爽。<br>  沙面被江风吹起道道皱褶,在柔顺光滑上绣出一道道波纹,线条流畅、纹理均匀、意蕴悠长,仿佛是风中鸣沙的旋律,优扬婉转而绵延不绝,在枯燥平淡中增添了许多韵致,也勾勒出了自然变迁的沧桑和世道轮回的起伏,使人由衷地惊叹于自然造化的机巧。只有时不时出现的红蓼和芦苇丛依然保留着对江河的记忆,倾诉着对江流的思念,把人从沙漠的幻觉中拉拽回来。</div> <p class="ql-block">  沙洲临江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或大如池,或小如盆,因为曾经被水流长久打磨的缘故,显得格外光滑圆润,依然带着刚来到世上的稚气,却不料遭遇江流黯然消退,成为托付给沙滩的遗孤。</p><p class="ql-block"> 水坑里的水经过天长日久的沙滤和沉淀,清澈通透,纯净如镜,泛着幽蓝的天光,如万千翡翠随手撒落沙滩上,故而被岛民称为翡翠滩。而在我看来,这一个个水坑更像是大地天问的眼睛——往日的丰盈何以日益枯瘦?江水为竭,别离果真如此决绝吗?</p><p class="ql-block"> 水坑扑闪的眼晴始终注视着苍穹,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只有游人鱼贯而来,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原来,生态的败落也可以是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人类的欢愉总会及时地填补自然的退却。</p> <p class="ql-block">  除了水坑,沙洲上还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水形态——溪流。行走在沙滩上,会有一股股细流冷不丁从沙底冒出来,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仿佛脚下突然窜出一条玲珑剔透的银蛇,受到惊吓后,匆匆地溜走。不知道细流源于何处,却源源不断冒出地面,或大如涌泉奔流,或细如滴露游丝,就像无数筋络在大地上密密匝匝地生发开来,最终汇成一条溪流,迷迷漫漫地流入长江。与水坑的光滑圆润不同,溪岸则如刀削斧砍般突兀和凌乱,似乎在迷茫之中,经历了焦躁的冲撞之后,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欢快地流向母亲河的怀抱,全然不顾挣扎过后满身历历可见的伤痕。</p><p class="ql-block"> 溪流婉转,萦绕穿梭在一个个水坑之间,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棵枝桠丰茂的大树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点与线、动与静、冷与暖、圆滑与峻峭在沙洲上矛盾地复合在一起,呈现着大自然的神奇、机巧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   这一片沙洲,好像城市眼皮底下搭建起一方舞台,主流退场,结束了宏大叙事,留下水坑串珠,溪流交织,依然执着地坚守着这片曾经的领地,倾情演绎着干涸时的脉脉滋润,贫瘠中的绵绵馈赠,没落时的依依守护,活灵活现地展示万物造化的世相,也深刻警示着时代发展应遵循的自然逻辑。</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西下,沙洲迎来一天中最曼妙的时光。黄昏下的沙洲褪去圣洁的银白色彩,披上幽暗神秘的面纱。霞光倒映在水坑和溪流,三千弱水披彩流金,无比绚丽灿烂,犹如在黑暗到来之前点亮篝火,为游人照亮归途如虹。这短暂而瞬息万变的光华,尽情在幽蓝的沙洲上挥洒着,如同宗教般神圣与雄浑,演绎着告别时的悲壮。直到最后一抹晚霞从天际逝去,江那边的城市点亮万家灯火,岛屿连同岛上的居民一同归于沉寂,沉寂如不曾来过。</p> 此刻的天兴洲,已然看不到当年裹挟着巫山云雨和峡江风雷而来,吐纳云梦,缆系三镇,牵动金陵繁华和海天壮阔的风采,只是静静地委身于此,任由一江水流洗尽前世铅华和万丈豪气,不管时序如何变化,把枯荣置之度外,也不管世态冷暖,我自起落不惊,淡看眼前的灯火辉煌,把自己化作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恒的句点。<br>  夜已深沉,沙洲上游人散尽。江风习习,送来了清凉,也带走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