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知识惠农家》 作者 海东市乐都区妇联 袁有辉

闲情逸致(袁有辉 乐都)

<p class="ql-block">  从海东市乐都城区出发,沿着乐化公路前行21公里,一座座白墙红瓦,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的农田里,种满了小麦、洋芋、油菜籽和各种蔬菜,一副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映入眼帘,这里是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p><p class="ql-block"> 徐家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这个只有225户人家、776口人的村子里走出了11位博士、24位硕士,大学生更是达到了316名、55名工程师、11项个人发明专利。村民们用勤劳致富的双手,勤俭持家的理念,把“耕读传家”作为重要的家规家训,用以劝勉子孙后代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p> <p class="ql-block"> 白守顺,是徐家台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家里姐弟五人中排行老四。1986年,初中毕业的他,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未能进入中考预选行列,失去了参加中考的机会。在那个不够重视教育,体会不到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的年代里,放弃了学业,过早步入了社会。</p><p class="ql-block"> 坐在家里无所事事的白守顺,看到村民们在河道里挖沙淘金能赚取少量钱财时,为了能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他也加入了淘金队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他,每天穿着皮雨衣、长雨鞋、拿着铁锹,拉着人力车,和村民们一道从沙坑里往外拉沙子,将拉出来的沙子放进洗金槽里冲洗。洗金子也是碰运气,不是每天都能有所收获,空手而归的日子不在少数。</p> <p class="ql-block">  中午,饿了就在沙坑里吃点馍馍和开水。一天下来不知拉了多少车沙子,晚上回家后,精疲力尽的他全身都是泥沙,手上全是水泡,脱下衣服的肩膀上,一道一道的红血印迹像鞭子抽打过似的,脱下雨鞋的那一刻,整个脚面脚底被泥水汗水浸泡的软绵绵,一干就是六七年,这期间,苦没有少吃,钱没有多挣,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挖沙淘金不是长久之计。</p><p class="ql-block"> “在这四面环山,距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的山区里,吃尽了苦头的我,看到邻家孩子们考上理想大学后,想到自家父母养育姐弟五人的艰难和不易,要想跳出农门,真正摆脱困境,这样荒废下去不是办法。我深知,让后辈们过上好日子,就得牺牲一代人,我心里默默树立了一个坚定信念,要想改变命运,就让孩子刻苦学习,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徐家台村村民白守顺说。</p> <p class="ql-block"> 白守顺家里兄弟三人,由于耕地少,分家时,只分到了一点点耕地。1993年,随着大儿子和小儿子的相继出生,白守顺明显觉得家庭开支大了,力不从心,他将家里的农活、照顾父母和孩子上学的事情全部托付给了妻子,经人介绍来到西宁建筑工地务工,从搬砖、拉沙子、抬水泥、架子工等的基础活儿做起,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工地上加班加点,时间一长,踏实肯干的他掌握了各工种的环节和程序,成了一名熟练工,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从一个小民工做到了带工工长,工资也比以前涨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白守顺看到大都市里灯火通明,霓虹灯下的幸福生活时,联想到家人祖祖辈辈灰头土脸,靠天吃饭,辛辛苦苦“修地球”,一年下来除了辛苦所剩无几的家庭年收入时,默默狠下了一条心,为了我的父母,为了我的儿子,为了我的家庭,再苦再累都认了。领到工资后,白守顺一心想着只为俩儿子积攒学费,省吃俭用不敢多花一分钱,全部存下来,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几个月才回家一趟。</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除白守顺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外打拼。作为妻子晁红梅,也不甘示弱,将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既要照顾公婆,又要按时给两个上学的孩子做饭。在种植好农田的同时,闲暇之余抽空打点零工,每逢到了虫草采挖期,和村民们一道去大山里挖虫草来补贴家用,她深知丈夫挣钱不易,将每一分钱精打细算花在了刀刃上。</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外出辛苦,母亲的起早贪黑,两个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亲的以身作则,为两个孩子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榜样。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敢吃不敢穿,经济条件拮据的父辈们过着的那些苦日子时,俩个听话懂事的儿子,寒窗苦读,先后在乐都第三中读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顺利进入乐都第一中学“尖子班”,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三年的高中学业铸就一生的辉煌,最终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和江西电力大学。</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俩儿子,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2020年,大儿子白世英在西宁创办了房地产营销策划总公司,运用整合营销概念,接手开发商房屋销售工作。经过一年的运转,公司效益日益上升,闯劲十足的白世英,于2021年又开办了分公司,现有员工23名,均来自大学毕业的求职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为二十多名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小儿子白世伟也不甘落后,发奋图强现供职于嘉峪关市酒泉钢铁厂电力部门。 如今,找到人生坐标的俩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在大都市里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努力奔跑,创造着更美好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祖辈们耕读传家、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以及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训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种下成功的幼苗,促使孩子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袁有辉,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乐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系海东市乐都区妇联职工,从事妇联工作二十余年,热爱文学,喜欢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凤凰网、云南网、华夏经纬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网、国家乡村振兴局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青海省总工会网、青海政法网、青海交警总队网、青海新闻网、海东新闻网、《西双版纳报》《青海日报》《海东日报》和文学刊物《湟水河》《平安》《柳湾》等。</p>

乐都

白守顺

海东

台村

耕读

徐家

村民

孩子

沙子

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