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下的课堂教学思考——2022年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分享

2022年9月15—24日,本人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参加了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现简要分享如下: 培训的第一讲,是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带来的《做新时代的技术派教师》。焦教授从新常态、新时代、新教育入手,抛出两个灵魂拷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交给下一代什么东西?在校学生,在这人工智能互联时代,到底要在学校学些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徘徊,贯穿整个培训的这些天。<br> 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即可学习到书本上的内容。那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然不能只讲知识,而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体到不同学科教学,又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素养立意的真实性课堂设计,比如项目式学习,从真实问题出发,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解决现实问题。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除了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如何参与合作学习,并学会如何去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学会学习的方法。<br> 从已经常规使用的思维导图、希沃白板,到学科工具App,再到AR技术加持的课堂,甚至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教育,都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科教研的方方面面。在技术赋能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新的变革。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懂教育信息技术,那面临的将是时代的淘汰。当然,我们也要时刻记住个原则,即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把课堂变成技术的秀场。<br> 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我认为,第一是要转变理念。新的技术不是洪水猛兽,无需抗拒,而是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从而推动自身的成长。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如中国大学MOOC、国家中小学网络教育平台、粤翔云等,来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三,是努力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现有的信息技术平台用到极致。<br> 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参与的学习体验、学习资源及学习内容,并且使评价更加全面、真实而有意义。技术赋能下的教育者,应当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