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阳坡住的三大户人家里,左边的祖爷和祖奶我从没见过。而右边那祖爷和祖奶奶我记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祖爷扎着马尾辫,长长的那种,再后来他又剪短发齐耳的,前额不留头发,我当时很纳闷,长大后才知道他是遵循清朝时期的传统打扮!为此事还和当时的政府矛盾了一段时间。他个头很高很挺,挑水时的水桶像在两边舞动,一般不和小孩说话,威严的样子。而祖奶奶恰恰相反,乐观开朗善言,很会说话,常夸某人地里庄稼好,小孩子聪明,乖啦,懂事啦!听话啦。大家爱她,喜欢和她在一起,对她既敬重又孝敬她,我妈妈时不时地给她送过去好吃的!</p><p class="ql-block"> 老两口没有住老屋三间房,是在场院边沿,再往下的高涧砌成了一堵墙,盖成了小小的厦屋房子,紧挨着房子,我们家那边还有一个猪圈!他们时常喂猪,当要给猪倒食时,“哼哼……”的猪叫声,似乎是在欢迎,有时周围很寂静也能听到猪叫声,这个声音陪伴我走过了一段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 至今记忆清新的是,我们一到晚上或者下雨天我们都会聚到祖奶奶家,炕上坐的,有围着炕沿的,还有人直接坐在灶台上;有时就会坐在她家的房涧子,一大堆人听老奶奶讲故事,她好像是一位说书家,《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彦贵卖水》《牛郎织女》……故事很多,我只记得这些了,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侃侃而谈呀!我不知道她那里怎么就储藏了那么多故事,很神奇很向往!她就像块磁铁吸引着我们,一有空就去了!想来她就是民间国学文化的传承者!给了我们许多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她们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都已经出嫁了,时常来这里娘家看望父母。过事的时候自然也来,拿好吃的老给我吃过,我就叫她们姑婆和姑爷,最小的那个姑爷是从部队回来的,在他们那里当的是支书,有威望有才华。我上高中时离他家近,有时还去他家,去了就能美美地吃饱一顿饭! </p><p class="ql-block"> 祖奶有俩儿子,在我爷爷辈里排老五老六,我叫他们五爷六爷。祖奶的儿子孙子们就住在了四间上屋。从中间隔开的,是用篱笆墙隔开的用泥土糊过的,有间隙的地方就能窥到对方,时间长了小孩子们也会用手抠泥巴,孔越来越大的那种,一边住着五爷,另一边住着六爷。</p><p class="ql-block"> 六爷六婆一家人多,还在屋子的后檐开了门洞,打了个半间房子样,作为厨房。他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俩女儿,最小的刚出生,前几天我听到“哇哇”哭的声,也见到六婆出来用头巾包着头,妈妈告诉我六婆生娃娃了。最大的也比我小两岁呀。我叫她姑姑,其他三我叫叔叔。我教书的时候,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一路去一路回来,陪伴我好几年,很留恋那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六婆性格拘谨严肃,少言寡语的,自卑敏感的。可她和我妈妈相处的好,一起上街,上集市买好穿的衣服鞋子类,还和我妈妈照了相,留有照片。她一般不去地里干活。</p><p class="ql-block"> 六爷很是有能耐,开朗活泼,勤劳勇敢善良!就凭着这一切养着五个孩子和常年多病的六婆!六爷总是乐呵呵的,干活也唱歌呀!腿脚特勤快利索的,如果你看到他在这个山沟背柴,转眼又见到他到了那个地畔割麦子;有时在树枝砍干柴,像猴子那样荡秋千!他的勤快不是一般!天不亮就把水担回来了,拾柴,管牛割草,地里的庄稼活无所不能,无所不干而且干得井井有条!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果树,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房屋就掩映在花丛中;一到收获的季节能看到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挂满枝头让人眼馋,他也常分享给阳阳坡的左邻右舍!樱桃树,香椿树,杏树,桃树……他对生活的一种热情,一种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一般人非所拥有的!每每回到老家,都会去六爷家享受他的乐呵款待,家里虽是很简陋到了极点,可热情奔放,很是受感动启迪!</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幕一幕的画面都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六婆在孩子刚大的时候去世了!六爷也由于多年劳苦奔波,酿成积老成疾!可怜的六爷三个儿子,老大聪明有智慧,去了省城郊区当了上门女婿,日子过得很滋润!他也老以此为荣,剩余俩儿子懒慵,学业无成,没有成家,凭苦力生活,好在六爷有远见有眼光,抱养了一个孙女,辛辛苦苦养育如愿考了大学,现在已在省城就业!给六爷也是一个慰藉!可六爷的身体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 那次我回家了,给他买了些东西,他去地里干活了,“云深不知处”,我们有事就离开了,谁知翻过山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听有人在喊叫我的名字,好远好悠扬的声音荡漾在山谷,仔细反复听,是六爷在叫我!他追来,是给我们送来特产核桃,佝偻着背,咳嗽哮喘,拄着拐杖,蹒跚而来!看到他,我们上前拥抱,我泪眼婆娑,啜泣不止……絮叨了很多!那就是我见六爷的最后一次,不长时间他就病卧在床上,为了不给儿子们添负担,自己咬紧牙关度过了最后,多么坚强勇敢的六爷啊!六爷的故事永驻心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