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拾光

拙眼观天下

<p class="ql-block">  我头一次与咖啡☕️近距离接触,算来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了。</p><p class="ql-block"> 彼时,我于他乡异国求学。第一次走出国门看世界,与过往所受到的“教育”非常不一样。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亲身遇到的,完全不是什么“水深火热”,反而是种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奇事物,对此不由得不充满了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喝咖啡这样的小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退休真好!有大把的闲暇时光,按自己心愿去支配。读读过去由于工作忙而无暇顾及的书籍,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充实自我;迈开双腿,到处走走看看,喝喝咖啡,听听音乐,过一种逍遥自在的日子,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麦当劳成了我每周必然要光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还是星巴克的会员。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首钢园星巴克喝了咖啡之后,荡漾在“钢铁侠”之间的那份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家商厦里,意外地发现了这间“Costa Coffee”,忍不住走进去,坐在摆满书籍的书架下的皮沙发上,一边品着☕️,一边流览顺手从书架上取下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有关资料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相当章节都是在咖啡吧里写下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国内几乎每一处喝咖啡的地方,都能看到少男少女带着电脑在工作。人们能期望这些埋首努力的年轻一代中,能涌现出类似这样的人材吗?</p> <p class="ql-block">  “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占地面积并不大,但书屋里坐满了各种年龄段的人,或静心阅读,或咂摸着咖啡。</p> <p class="ql-block">  “西西弗书店”门口贴着的这张纸上的话,有助于我理解著名演员赵丹辞世前,为何一定要抱病说出那番肺腑之言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Timing coffee(时光停留咖啡)”是我去过的咖啡吧中,发生过一件难忘小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外出,顺便在这家咖啡吧里驻足片刻。刚坐下不久,就进来一位年轻女士。她在我旁边的另一张小桌子边坐下,点完咖啡,打开电脑,就开始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位年轻的服务员给我送来所点的咖啡,我与他寒暄了几句。之后,那位女士几次朝我这边张望。我觉得她大概有话想说,就主动与她打了招呼。</p><p class="ql-block"> 果然,这位女士一张嘴,话匣子就止不住。她说:自己是扬州人,四年前和先生一起来北京打拼。其间,几次想回老家去探亲,都因“新冠”而未能成行。今年早早就定好十月初回南方去看望亲人,但一句“非必要……”,让计划再次泡汤。</p><p class="ql-block"> 她还说,我长得与她爷爷有点像,说话口音也相同。这让她更加想念她爷爷。说着说着,她就开始抹起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她不流下深深的思乡之泪,只好劝说再忍忍之类的无用之话。道别时,我衷心祝福她和先生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唉,这“疫情”以及……闹的。</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我还曾在环球影视城、怀柔“日出东方”大酒店旁的广场上享受边喝☕️,边赏景的美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  “宜家餐厅”的咖啡与我在京城所品尝过的各家咖啡店里的咖啡相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是我退休后没少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2022年“新冠”再度来袭,即使恢复堂食之后,宜家餐厅的咖啡供应“暂停”。询问相关人员,何时才能再享受到此项优惠服务。对方摇摇头,不置可否。</p> <p class="ql-block">  “汉堡王”也是我不时光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黄金海岸超大型社区“阿拉亚”有一个临海的“孤独图书馆”。人们可以安详地坐在舒适的大沙发上,手捧咖啡一杯,或翻阅图书,或隔着大玻璃窗,看海浪前仆后继地拍打海岸沙滩。发呆也好,思考也罢,都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四十迈露营咖啡”在“大众点评”的“平谷咖啡好评榜”上独占头鳌。</p><p class="ql-block"> 我去时,这家咖啡店刚刚开业一个月。店外一整面白色墙上,用红色书写的“四十迈露营咖啡”,鲜艳夺目,与大路边上那个“四十迈”的交通标志牌相互辉映,很能吸引路过者注意。</p> <p class="ql-block">  进门右边墙上,挂满了中外电影海报。一个大大的木质🍺啤酒桶立在海报下,辅以几把棕色折叠椅,给人一种沉稳厚重之感。</p> <p class="ql-block">  向前走几步,一长条形大厅赫然在目。顶棚被分割成若干个白色四方型小框,框里是一粒粒棕色咖啡豆。售卖咖啡这一主题,不言自明。</p><p class="ql-block"> 大厅布局彰显出设计者的匠心,露营所必备的种种用品,诸如折叠椅子、桌子、炉灶、烧烤用具等等,甚至连老式煤油灯,都一一陈放在厅内。</p> <p class="ql-block">  日本动漫《七龙珠》中的“龟仙人”,与盛着☕️的深黄色小碟子、小杯子置放在一起,让人有何联想?是不是这位“好色”的仙人,也想喝上一杯,以强化自我兴奋感,从而“荷尔蒙”大增呢?哈哈!</p> <p class="ql-block">  “四十迈露营咖啡”店特意在墙上绘出世界上出产咖啡的地带图。</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资料介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南北纬25度之间的地带。这一地带气温多在15~25度,年降雨量1500~2000mm。</p> <p class="ql-block">  玻璃窗上这四个大字,惹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以前只听说过“借酒消愁”,这次算是知道了咖啡也能有类似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大厅外是一片开阔地。在沙砾上,这里那里搭着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帐篷⛺️,供游客歇息,或过夜。</p> <p class="ql-block">  图中这位女士是“四十迈露营咖啡”店经营者的母亲。从她喜笑颜开的面容,就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孩子的成就,是多么的满意。</p> <p class="ql-block">  位于平谷西峪水库南岸的“中信金陵酒店”于2012年开业,梯田式的客房依山傍水,与自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我去的那一天,老天爷特别眷顾。厚厚的白云,漂浮在瓦蓝瓦蓝的天上,道路边的大红、紫红、黄色格桑花在夕阳照射下,分外耀眼。</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富氧离子三倍于市区。这家酒店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中信金陵酒店的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p><p class="ql-block"> 崔先生所设计的酒店大堂极富特色,完美地利用了每一寸阳光。高高的屋顶上,挂着一枚枚梦幻的钻石吊窗,把阳光折射出的七彩光芒,洒满整个明亮的大厅,让人观为叹之。</p><p class="ql-block"> 在这等高大上厅堂的咖啡吧里喝上一杯,该是一种高端享受。</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的西峪水库。</p> <p class="ql-block">  平谷山东庄镇渔子山村有一间“EASY BAR COFFEE(轻松咖啡吧)”。</p><p class="ql-block"> 这间咖啡吧外墙是用赭红色的石头垒起来的,四层石阶上是一扇木门,门头上有一蓬稻草,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机拍下这一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这间咖啡吧位于山坡下,面积不是很大,但布置得清新脱俗,充份发挥了岩石、青草、花卉,砖瓦、木梯、帐篷等特色,将其融为一体,使客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据年轻的营业员告,这是一株黑枣树。那绿绿的小果实就是未来的黑枣。</p> <p class="ql-block">  本图和下图是位于“轻松咖啡吧”山坡上的一家民宿“大易家”。咖啡吧和民宿是一个联合体,但分开独立核算。</p> <p class="ql-block">  顺义居然有一个“罗马湖”。刚听到这个名字,我按贯常思维,还以为之所以起这种洋名称,不过是国人近几十年来那种附庸风雅的习气使然。</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大片水面(三百多亩)所在地,分属于“罗各庄”和“马头庄”,“罗马湖”就是取自这两个庄名的头一个字,歪打正着地让这片水域沾上了点洋味。</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罗马湖,映入眼帘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再加上那无边无际的芦苇,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p> <p class="ql-block">  罗马湖左岸各式各样的中餐馆,西餐厅,酒吧和咖啡吧节次鳞比。夜色里这些店铺闪耀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岸边小路旁停满了小轿车,不时走过一对对情侣。舒缓的乐曲与食客们的喧哗声相互交织,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据说,现今顺义罗马湖已成为与后海酒吧一条街并肩媲美的京城白领所爱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这辆装在🚗后备箱里的“流动咖啡吧”,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前一阵子曾听说过这种“流动咖啡吧”,但这次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p><p class="ql-block"> 我感叹底层草根们在持续近三年的疫情冲击下,所焕发出来的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回想四十多年来“改开”能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要归功于“放权”、“松绑”、“搞活”。</p><p class="ql-block">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中所潜在的创造力,只要得以自由发挥,就能转化为无穷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喝了这么多年的咖啡,居然还从来没有见过咖啡树及其果实长的样子,遂从网上荡下本图及下图。碧绿的咖啡树叶,配上红得耀眼的咖啡果,很是招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材料说,咖啡树喜排水良好,且要生长在有火山灰质的肥沃土壤,海拔200~2000米之间的山地上。难怪我是不能亲眼目睹了。</p> <p class="ql-block">  关于咖啡的来源有好几个版本。通常认为有以下两个:</p><p class="ql-block"> (一)公元五百年左右,埃塞俄比亚牧羊少年卡迪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羊群在进食一种红色果子后,显得比平时更加活蹦乱跳。于是他就把这种小红果送到附近一座寺庙里,给僧侣们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但后者却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顺手就把这些小红果扔进了火堆里。突然之间,一种非同寻常的香气扑鼻而来。于是僧侣们就用火烤过的这种小红果泡水喝,发现很香。此后,喝这种水成了他们的爱好,并慢慢地传到世间。</p><p class="ql-block"> (二)一个也门年轻人奥马尔由于犯下过错,被村民们逐出所住的地方,四处流浪。为了生存,饥不择食的他,就食用所见到的一种红果,并把果核放到火中烤后冲水喝。这让他意外地精力充沛,最终徒步回到村子里,向人们介绍了自己发现的这种饮品,受到村民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相关资料介绍,公元十五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批咖啡屋在也门出现。但被判定“有罪”,并被付之一炬。</p><p class="ql-block">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也门后,被咖啡经济所吸引。在设立严格法令条件下,将咖啡作为商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p><p class="ql-block"> 十六世纪,随着与土耳其帝国的商贸交往,咖啡逐渐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可是信奉天主教的欧洲人对来自伊斯兰教地区的东西,深怀戒心。教皇克莱蒙特八世在品尝了咖啡之后,十分喜欢,且为咖啡行了洗礼,这就为咖啡在欧洲流行,打破了障碍。</p><p class="ql-block"> 1652年,伦敦街头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1671年美国第一家咖啡馆开业了。1672年法国巴黎也有了第一家咖啡店。1686年开业的巴黎“波蔻咖啡馆”还成了启蒙运动的基地。而一家名为“福伊”的咖啡馆,则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成为拉开革命大幕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咖啡传入中国大陆比较晚。据说,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与咖啡有过某种接触。</p><p class="ql-block"> 但咖啡馆作为独立的行业,很可能是1836年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由一名丹麦人所开。1884年台湾首次种植咖啡树成功。1886年上海公共租界虹口区开了一家咖啡馆,供应航海人员咖啡与啤酒。大约1902年,一位名为“田得能”的法国传教士,在云南金沙江边一个“朱苦拉”的地方,成功种植了咖啡树。</p><p class="ql-block"> 当时咖啡被称为“黑酒”。由于其味道古怪,价格不菲;加之当局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禁国人沾染上洋人的习气,除朝廷重臣和极少数特权人物外,一般国人与咖啡是无缘的。</p><p class="ql-block"> 1920年以后,咖啡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沪上的大街小巷。民国20世纪20~ 40年代是中国咖啡文化兴盛期。这是一个“西风东渐”,开眼看世界的时期。接受过欧美思潮洗礼的中产阶级、归国学人、文艺圈的名流、左翼人士等,流连忘返于上海北四川路、霞飞路和南京路上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吧)里。这些地方是租界地,当局警力难以企及。在这里,他(她)们或纵论时局,抨击时弊;或激扬文字,著书立说;或策划反当局的种种计划。鲁迅就曾多次与“左联”,及中共地下党代表在上海四川北路998号的咖啡馆里见面密谈。</p><p class="ql-block"> 自四十年代末,直至七十年代结束,八十年代始,这三十多年成了咖啡在大陆的“断档期”、“空白期”。一波又一波的“运动”,矛头直指所谓的“封资修”。咖啡行业的命运自然在劫难逃。</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开”,国门再度打开。以雀巢咖啡为代表的外国咖啡品牌,陆续来华投资办店,咖啡店(吧)在各地先后涌现,星罗棋布,成了大众追捧的新时尚饮食文化潮流。</p><p class="ql-block"> 1988年雀巢公司在云南投资建立速溶咖啡厂。1992年,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中国建成第一家现代化咖啡加工厂——云南咖啡厂。1999年美国星巴克在京城国贸中心开出第一家门市。千禧年后,以现磨咖啡为主的星巴克等一批连锁店在国内开业,对提升国人鉴赏咖啡品味的能力,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国产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连咖啡等)也开始崭露头角,走进国际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不懂咖啡》这本书,是“咖啡控”必读之经典著作。</p><p class="ql-block"> 本书作者石胁智广是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咖啡鉴定委员会”讲师、“日本咖啡协会会长奖”得主。他在世界各咖啡生产地做过多年深入调查后,写出了这本在欧美日等地广受欢迎的图文并茂的书。</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作者带你透过咖啡的表面,去探究隐匿在现象背后的成因,品咂咖啡制作工序细节里的趣味,在异彩纷呈的咖啡世界里为你导航,从产品产地的“冷知识”,到烘焙萃取的微原理,到各类器具的私人使用诀窍,甚至连小小的包装袋,也一点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是一本真正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咖啡百科知识读物。</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和图片摘引之“知乎”。在此谨表深切谢意。</p> <p class="ql-block">  雀巢咖啡公司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使用了“雀巢咖啡 味道好极了”这一广告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咖啡的确是不错的饮品。咖啡含有烟碱酸、维生素B、游离高脂肪酸、抗氧化剂、镁、钾等有益于人体的物质,有助于对抗心血管疾病、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改善大脑功能,缓解疲劳。</p><p class="ql-block"> 当然,凡事都得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喝咖啡也要注意这个“度”。如不能过多大量饮用,且切忌空腹喝咖啡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