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听说过边缘人格吧,边缘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从那些小时候打妈妈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一点端倪。</p><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中经常听到一些妈妈和奶奶抱怨自己被孩子暴打,打人者一般都是十几岁的男孩,也有二十多岁的女孩。</p><p class="ql-block">近期还有一个视频流传网络上,一个半大男孩勒紧奶奶的脖子直至奶奶窒息,据说是因为向奶奶索要打游戏的钱但是奶奶没有给他。</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反对性格天生论,我相信天生只能决定部分的遗传素质,但是不能决定性格,孩子的性格应该是长期和父母互动中产生的,是应对父母的一种固定的模式。</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将展开我对孩子暴打妈妈的反思。</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这样的孩子都被宠爱过,甚至是一直都被宠爱着,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被父母宠爱,他才敢于有恃无恐。一直被忽略、被剥夺的孩子反而没有打家长的资本和底气,他们讨好家长还来不及呢。</p><p class="ql-block">第二个,这样的孩子遭遇过父母的虐待,父母的性格是冲动的,情绪是不受控制的,当孩子做了什么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后,父母的基本纠错方法是暴打,信奉“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至于这些父母毒打孩子那些部分是为了教育?哪些部分是为了发泄情绪?都是很难区别的。总之,只要是孩子惹怒了父母,父母就可以打孩子。那么,父母怒不怒,完全取决于心情。这样一来,孩子完全处在不安全感之中,因为父母情绪怎么样,是他们完全无法预料的。</p><p class="ql-block">第三点,这样的孩子语言不发达,不仅孩子的语言不发达,更主要的是父母的语言也不发达。有什么事情不擅长思考,倾向于“付诸行动”。</p><p class="ql-block">第四点,这样的孩子缺乏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或者说是自我结构极其薄弱,还停留在极小的婴幼儿阶段,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必须得立刻满足,孩子没有立刻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攻击父母,长期以来养成习惯,孩子长大了就会向妈妈、奶奶等痛下打手。</p><p class="ql-block">第五点,这样的孩子普遍的缺失父爱,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处于物理缺失或精神缺失的状态,母亲全能的侵占孩子,与孩子处在共生依恋状态。孩子的心灵没有空间,没有规矩,没有长幼序位。由于母亲的娇宠,孩子不服从父亲的权威,没有阉割恐惧,处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始“律法”之中。</p><p class="ql-block">第六点,这样的孩子缺乏升华的渠道。升华可以使孩子的力比多能量投入到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方向,使孩子拥有符号化的功能,可以溶入到社会的规则和游戏之中。有升华渠道的孩子,不至于已经长大了,还处于和父母的纠缠与控制之中。孩子已经长大了,如果还处在和父母的纠缠与控制之中,那将不断的产生亲子之间的暴力和冲突。</p><p class="ql-block">第七点,孩子暴打妈妈是妈妈施受虐的需要,这样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有着施受虐性格的妈妈,通过代际传承将影响力强迫性复制到了孩子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爱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多的父母都把爱孩子想象的太简单。时代不同了,让孩子吃饱喂大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p><p class="ql-block">陈爱国: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1989年开设大陆第一家个人心理工作室);北京中法精神分析成员,拉康派分析家(拉康一勾非一陈爱国)。2010年接受《纽约时报》心理学人物专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