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新疆空军雷达兵

针尖

<h3>编辑、制作: 针尖</h3><h3>照片:针尖及部队战友生活、工作照,有几张照片来自网络</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八一”,是曾在军旗下成长生活过的人心中一辈子的激情和思念。</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 又是一年”八一"到,我在心里暗暗向军旗敬礼,因为"八一”是我心中永远的"八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八一"即将来临的这些日子里,我在脑海的思绪中努力拾起记忆中的朵朵小花,把它们编成一条绚丽的花带,记下那段难忘的岁月。</font></h3><font color="#010101"> 四十一年前,我参军了 ,头顶的军帽上有了那颗红灿灿的"红五星",部队生活让我深切体验到了"八一"的份量。那是一个讲责任、讲奉献的群体,一个焕发蓬勃朝气、锻炼铮铮铁骨的熔炉。<br>  有一首歌的歌词唱到:当兵才知道自己的骨头硬不硬;当兵才知道什么是孬种和英雄;当兵才知道千金买不到战友情;当兵才知道军人热血铸忠诚。</font><h3><font color="#010101"> 几十年过去了,翻着、看着在部队时照的己经发黄的老照片,触景生情,而这就是我的青春岁月。而如今岁月轮回,年轻时的记忆早己沉淀,或许随着时间的摧化不少记忆会逐渐淡化,但部队那段火热的生活片段永远不会忘却,这不是我情愿沉侵在回忆里,而是因为它是如此的珍贵。因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曰子里,我们每一天都把自已看成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每一天都觉得自己有一股气概,有一种思想,有一种精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日子里,我们穿着相同的军装,不论来自何地,都是一样的青春,一样的热情,一样充满自豪和光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日子里,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规矩和秩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日子里,我们站成一排或一列,把"一、二、三、四"的囗号喊得震天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日子里,我们饭前歺后、操前训后都要集合站队唱那些震人心、壮军威的军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日子里,我们最爱想家想父毌,想家的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兵的曰子里,我们站岗放哨,训练值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兵的日子多彩而难忘,有了这些日子的回忆,一生都感到充实和光荣。</font></h3> <h3>  "十八岁,十八岁,当兵到部队"。</h3><h3> 四十一年前 ,我参军入伍成为了空军雷达兵的一员。那时候是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旗指引我前进。</h3> <h3> 穿着激情岁月的红色经典一一65式军装照的到部队的第一张像。</h3> <h3>小小木板床,洁白的床单,草绿色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h3> <h3>  照片己经泛黄退色,但这样的照片才有年头,才有回忆。</h3> <h3>  完成新兵训练后,与照片中的陕西、新疆藉21位战友来到昌吉阿渭滩军教连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h3> <h3>  半年后的12月,被分配到南山的2833雷达连。2833留给了我太多的永久记忆,那周围的群山,那简陋的营房,那山顶上旋转的雷达天线,那一张张熟悉的战友的脸庞,甚至那两条勇猛听话的狼狗,都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h3> <h3>  2833孤峰鹤立于群山之中,方圆数十公里是茫茫林海,常年云雾缭绕,山高路险,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艰苦。虽然它也有晴朗的天气,风和日丽,碧空万里,此时站在山颠,俯瞰群山,万木葱松,好一派山色风光,但时常会出现大风天气,狂风恕吼,飞沙走石,松涛澎湃,呜呜声令人不寒而栗。</h3> <h3>  2833最难熬的是冬天,而冬天最难受的是沒有水吃,水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拉,严寒时泉眼结了冰,就要砸冰取水,拉一车水十分不容易。而水拉上山顶放入营房后面山项上的水池里又会结冰,所以,到这个水池里去取水也是一项十分考验人的艰难的技术活。在2833,有时没有水用,就化雪水吃。</h3> <h3> 没有忘记在那77年的上半年,由于大雪封山,山下的给养运不上来,连队出现了缺粮、缺水、缺煤的困难。全连官兵留下战备值班的人员,冒着凛冽的寒风徒步到山下几公里的水池搬冰块上山化水做饭`; 踏着齐腰深的积雪到周围群山松林中扛枯木上山做柴火; 为了节约粮食,连队每天只吃两吨饭。</h3> <h3>没有忘记在这半年中,扛冰捧雪化水煮饭。冰块残雪化开后,大锅里浮着厚厚的草茬,锅底沉有厚厚的碎石泥沙。饮事班的刘班长、夏修福只在面上捞一捞,锅底刮一刮,再倒进玉米面熬成玉米糊糊。战友们盛到碗里,明有草茬,暗有泥沙,喝进嘴里,沙石磕牙,不能咀嚼,只好囫囵吞下。</h3> <h3>一</h3> <h3>  没有忘记在2833经常刨冰、铲雪、推车的情境。在冬季和初夏冰雪融化的季节,由于路窄坡陡,积雪路滑,连队的生活车每拉一次粮,每拉一车煤,水车每拉一车水上山都十分困难,经常出现车轮打滑空转并后溜险象环生的场景。所以,下山刨冰、铲雪、推车几乎成了全连官兵的家常便饭。</h3> <h3>  没有忘记2833的战友翻山越岭,爬冰卧雪到山下炮团取书信报纸的场景。每到冬季,2833几乎是与世隔绝,邮局只能把书信送到山下几十公里处的某炮团处,一般是每当连队的车下山时,随便把书信和报纸取回,所以,山上官兵们每次看到的书信和报纸都至少是二、三十天以前的事了,其新闻早己成旧闻。</h3><h3> 山上没有市电照明,只有雷达开机时才能给营房供电,每天的生活是十分的枯燥,每个人把能看到家里亲人的来信当成是一件最幸福、最侈望的一件事。所以,在大雪封山的冬天,每年都有战友们翻山越岭,爬冰卧雪,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徒步下山到炮团去为全连官兵取回书信和报纸,那情景真与电影巜林海雪源》中孙得达上山取情报十分相似,十分的感人。</h3> <h3> 没有忘记2833的战友们下山捡蘑菇的情景。夏天的2833,在周围群山的松林里,草甸中,会长出不少又大又鲜嫩的蘑菇。每当星期天和节假曰,连首长就派出三三俩俩为一组的人员去捡蘑茹,捡回来的蘑菇交给炊事班,为全连官兵改善伙食,那大肉炒鲜蘑菇的香啊! 至今都还回味无穷。</h3> <h3>  没有忘记2833的战友们看"雪花电视"的情景。70年代后期,电视开始出现了,为了使山上的官兵们能看上电视,周老连长冒着受处分的风险从团军需仓库抱回一台十八英寸的黑白电视机。2833的官兵们如获至宝,架起了几十米高的接收天线,尽管由于距电视信号发射源太远,屏幕上全是大片的雪花飞舞,但战友们还是每天都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晚上至少有二、三个小时的时间好打发了。所以,战友们至今也要感谢周连长。</h3> <h3>  没有忘记2833的战友们钻进水车水罐里下山到乌鲁木齐市的情景。2833的战友从分配上山后,基本上就常年累月呆在山上,一年能有一次到乌鲁木齐的天山广场走走,到红山商场逛逛,或是到二道桥看看,河滩路走走,那可是做梦都想的事,即使请假被批准,很多时候都是身穿皮衣皮帽,钻进水车的水罐里,"享受”几个小时的摇晃到达乌鲁木齐。</h3><h3> 到了市里钻出水箱一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因为市里是五颜六色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而这些在2833看惯了单色的战友们的眼神不免显得有些呆滞和木纳,然而每当他们回到山上,座在雷达扫描的屏幕上,他们的眼光却是那样的炯炯有神,雷达屏幕上的任何细小的回波斑点,都逃不过这些雷达兵战友们的火眼金晴。`</h3> <h3> 在2833,有太多太多的没有忘记,有太多太多的苦与乐 值得回味,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而遗撼的是当时没有条件用镜头定格和记录下那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使人荡气回肠的感人场景,战友们的苦与乐、欢与笑只能深深地埋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铭刻在他们脑海的记忆里。</h3> <h3>  我的美好年华在这里渡过,我的青春足迹留在了这里。</h3> <h3>如今的2833群峰依旧,而连队和雷达己不复存在,但我的心时常依旧飞向那群峰之巅,并时常回忆起当时的生活情境和战友的身影,心想也许有那么一天,再站到那挺立的山巅。</h3><h3> 然而就在近两年,有战友克服了重重艰险终于登上了2833,也算是帮我们了了心愿。重新回到2833的战友,你们真棒,好样的。</h3> <h3> 八十年代初,我到了驻鄯善的团部。</h3> <h3>  这时出现了彩色照片,而由于下了山,其生活也比在山上有了些色彩。</h3> <h3><font color="#010101">刚装备的新车过过隐。</font></h3> <h3>  战友情就象一壶陈年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浓,虽然各自一方,但割不断彼此的思念和牵挂。曾经的朝昔相处,同甘共苦,胜过手足情,如今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想起战友的身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难忘的镜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吾尔族战友卡德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百听不厌的是军号吹响,常唱不衰的是军歌嘹亮,本色不退的是一颗军心,终身不悔的是军旅生涯,终身难忘的是战友情长。<br><br></font></h3> <h3>  如今,不再穿军装,不再听军号,不再住营房,但军人情仍未了。</h3><h3> 啊! "八一",我煅炼成长的熔炉,那人、那事,那朝气奋发的氛围和生活,总让人回味,让人永远留恋。</h3><h3> 在"八一"来临之既,在这个属于军人的节曰里,我在心里高唱着军歌,向我们的"八一"军旗敬礼一一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