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电 影 反 派 “海 底 捞 ”

张春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别开枪!是我!地主杨老宗,黑灯瞎火从乡间岔路蹿出来,跟头把式连比划带喊;千万别开枪!是我啊!他怕鬼子三八大盖走火,一枪给他钉那旮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汉奸儿子杨守业,慌忙滚下自行车,爹,咋个事儿?惊魂未定的老地主哆哩哆嗦告密;李、李向阳、李向阳在李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奸巨猾的鬼子队长松井,勒住缰绳,秋核桃脑袋往后蹭蹭,豆鼠子眼睛转两圈,又狐疑地咔巴咔巴嘴。这小子老奸了,谁也信不着,他心里直画魂儿,这李向阳神出鬼没的,又回李庄了?老半天,囔囔鼻子哼唧出仨字;到李庄!又扭头让翻译官传令;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鬼子进村的旋律再度响起,阴阳怪气,像爹死娘嫁人。据说,乐曲是根据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改编的。当时的半大孩子不惯病,出电影院就给曲子配上词儿,带间奏的;悄悄的进村、哽哽,打枪的不要、哽哽。耳熟能详,都会哼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的故事片《平原游击队》的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松井的扮演者叫方化,拍摄影片时的方化刚满30岁,30岁的年轻人,竟把日本鬼子凶残、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形象,塑造刻画得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于逼真的演绎,让观众看了深恶痛绝,恨得咬牙切齿。人们评价方化,说他是活鬼子、鬼子王。方化塑造的艺术形象,至今也是屏幕上日本鬼子造型不可逾越的天花板。他剧中的台词;我们又上当了!什么?李向阳把军火列车炸了?你这个老八路,烧死他!全城戒严,抓住李向阳、抓住李向阳!这些台词,成了我们课余饭后的口头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化还演了《三进三城》的日本鬼子和《甲午风云》日本军舰吉野船长,创造了不少鲜活的银幕形象。最后一次出镜,是受姜文邀请,饰演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老将军,估计姜文也是看着方化电影长大的,太崇拜他了罢。</p> <p class="ql-block"> 《平原游击队》影片里,汉奸杨守业的扮演者叫葛存壮,葛存壮当年25岁,他的影星儿子葛优还没出生。葛存壮把这个贪生怕死趋炎附势的汉奸演的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葛存壮还演出过《小兵张嘎》的鬼子队长,人物刻画的非常逼真,尤其在硝烟弥漫之中,扭头给嘎子奶奶一枪,曾没少博取少年纯情的泪水,最后,他被围堵在烟熏火燎的炮楼里,困兽犹斗声嘶力竭挥舞战刀;噢叽给给!每次看到鬼子受到惩处,心情都为之一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葛存壮留给人们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还有神形兼备的齐白石和“马尾巴的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生活中的葛存壮是一个非常善良和蔼的人,他说最好的作品是葛优,葛优能有今天的成就,真应该感谢葛老爷子的熏陶和培养。圈里圈外,葛氏父子人缘口碑最好</span></p> <p class="ql-block"> 安震江,光听名字肯定没人认识,他就是剧中胡子拉碴、蒙头转向告密的老地主、汉奸杨守业他爹杨老宗的扮演者。后来老地主被李向阳一枪毙命,尸首上扔一封给松井的信,祝他同样下场!给松井气的,当场舞啦嚎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戏份不重,但安震江拿捏把握恰到好处,这个顽固反动的乡村老地主,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震江塑造了不少性格迥异的形象,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是与王心刚演绎对手戏,八一厂的《侦察兵》反派一号人物王德彪。给人的感觉是既彪、又坏、既奸、又狠。最难拿的,就是皮笑肉不笑、笑里藏刀、笑面杀人的表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像“八大山人”签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一般人仿不了。</span>脸上肌肉每个纤维、嘴角还是嘴唇、眉毛那个段落、眼珠什么角度、眼睛开合尺度,鼻翼那个方位,露齿具体数量,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绝对是大师级的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演员陈道明曾表示,中国演员最佩服的就是安震江,可惜,安震江英年早逝,五十多岁就告别了人世。</p> <p class="ql-block"> 影片里,有个动不动就皇军说了,被老秦爷指桑骂槐一顿痛斥;皇军不杀人不放火还不抢粮食、恼羞成怒哑口无言的翻译官。他的扮演者叫周克,贵州人,九十五岁高龄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给剧中人设计的造型,是脑袋贴一块膏药,对鬼子哈巴狗似的点头哈腰,对老百姓饿狼似的凶狠残暴,这形象无论是影片还是现实,都太有典型意义了,其实这样人,压根儿就没断过,不信你品,你慢慢品,真的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克还演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片,但基本都是配角,虽然演出角色不多,但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那点头哈腰趋炎附势的模样让人铭记。</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8年是猴年,我已成为邻居大婶眼里的半大小子了,我只晓猴年不知马月,只知每月不看场电影,一定六神无主抓心挠肝。半大小子把聪明才智都发挥在看电影上了,爬墙、跳窗、钻门,装矮个、假票唬、猫厕所,甚至占领冬宫似的冲进电影院。为了看电影,可以说登堂入室、上天入地,龙门能跃、狗洞能钻。</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脚迈进电影院大门,哗!真是天堂啊!徜徉在明亮的大厅,那是世界上最惬意的时光,霓虹和串灯交织、音乐与广播混响、壁画同海报争辉,人们脸上洋溢祥和喜悦富庶满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般美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难熬的时刻,就是翘首以待等着串片儿,也许一会儿,跨斗摩托从黎明或七二四,一路突突突,把胶片拉回来才正式开演,电影院和火车站差不多,经常晚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宫拱形漫圆穹顶,镶嵌着大跨度斜角菱形石膏板,含苞怒放的乳白莲花灯由明渐暗,三声悠长的钟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太空,立刻把人的思绪、思维、思想切换到一个地方、舞台中央悬挂的银幕。久候倦怠的观众支愣起来,从皮沙发挺起胸、伸长脖、侧着耳,黑暗中,灰白的银幕突然一闪,军乐激昂、军徽闪烁,观众席无数声音重叠在一起;打仗的,打仗的!瓮声瓮气,像捅了马蜂窝,嗡嗡声传达着赞叹;战斗故事片,意思好像捡着了,有人激动的鼓了几下掌。不少人事先并不知演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头接耳嘈杂议论声、轻轻咳嗽声,和空中弥漫的蓝翎大生产还是蛤蟆赖烟雾缠绕在一起,人们也不知哪来那么多嗑儿,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非得到电影院说去。咳嗽、也像传染似的,很多人都清嗓儿,似乎准备上台讲两句。光柱,穿云破雾投射在银幕上,这时,放映厅入口不时一亮一亮,迟到的观众匆忙破门而入,有的从大东或者铁西,骑车或走路,顶风冒雨赶来,低头边询问几排几号边说借光。</p> <p class="ql-block">  上映的电影是《南征北战》,这回,不是钻进来、不是唬进来、不是跳进来、也不是猫厕所藏进来的。今天,是爸爸车间工会小组发的招待票!《南征北战》看多少遍忘了,没数!还是爱看,百读不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影片的故事、人物、乐曲、台词,甚至画外音,几乎倒背如流了。影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人民解放军</span>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通过狙击战、运动战,集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里的张军长,无论形象、气质、台词、表情,都是同学们课间戏耍模仿的对象。张军长的扮演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项堃。项堃的形象要是用一个字形容的话,就是帅,如果举办电影反派人物帅气排行榜,项堃排第二第一肯定空缺,按当时的审美标准,启用英俊潇洒的项堃出演反派人物,绝对是个高风险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项堃不负众望,一鸣惊人。在《南征北战》中,把偏执狂妄,刚愎自用的是国民党将领刻画得入木三分,冥冥中似乎还暗喻映射出,腐朽没落的蒋家王朝必将垮台的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项堃创作的另一个国民党军官形象,同样精彩纷呈,这就是《烈火中永生》的徐鹏飞,别看都是国民党将领,但绝不雷同, 细微之处见精神,同样表演怒不可遏,张军长是咬牙切齿;不信我们汽车轮子跑不过两条腿?徐鹏飞则气急败坏;我真不明白,你们这些共产党是什么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项堃的演出 ,一反过去丑化或脸谱化、程式化塑造反派人物的方式,在电影艺术长廊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形象。</p> <p class="ql-block"> 《南征北战》的李军长,是个性化十足的艺术形象;强睁着睡不醒的眼睛,啥啥都明白,就是指挥不灵,最后,被我人民解放军万炮齐轰,炸得灰飞烟灭。李军长的扮演者叫阳华,没错、阳光的阳,阳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华塑造的人物形象,其实是国民党军队的缩影,上级指挥无方,互相掣肘,各自为战,他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表情既无奈又沮丧还可怜;沮丧,对这个词理解不深,看一遍李军长的大特写;噢哦!立刻有了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华拿捏精准,层次分明、品性丰满,立体感强,使李军长成为经典的反派艺术形象。通过圆滑与奸诈,衬托张军长刚愎自用、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尤其是张军长李军长电话求援,屏幕上双方声情并茂,观众席笑得合不拢嘴,绝对具有教科书水准的桥段。李军长哭急尿嗓;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吧!李军长倒驴不倒架,哀求之中夹着拉硬。张军长更能泡,咬着后牙槽唬;请你再坚持最后五分钟,请你再坚持最后五分钟!坚持啥呀?都泡囊囊膪了,指挥部都炸冒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华还参演过一部重要电影,就是政治运动导火索的《清宫秘史》,这部电影不少人没看过,但影响之大超出想象,阳华在这部片里混过,还是主要反派人物,批判检讨必须少不了,日子好不到哪去。别看他姓氏挺阳光,其实他人生的境遇暗淡。</p> <p class="ql-block"> 1941年秋,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反击日伪围剿中,我军民以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形式,狠狠地打击了敌寇武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靡一时的战斗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俗称“老三战”。《地道战》就是这段史实的艺术再现,据说,有几十亿人观看过这部影片,相当于地球人都知道。片中有两个重要反派人物;一个是汤司令、皇协军司令汤丙会,一个是日本鬼子山田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汤丙会的扮演者就是刘江,刘江以大胆夸张的表演,真实细腻,把皇协军草包司令,卖身求荣溜须拍马的形象,跃然频幕。他不少精典桥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高,高,实在是高!我倒看看,高家庄地道到底能装多少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纪稍小一点的观众,印象更深的,是他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台词;各位父老乡亲们,呵呵,没想到吧,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如今,还是我胡汉三的天下。若是谁拿了我的什么给我送回来,谁吃了我的什么给我吐出来。有人欠我的帐那得一笔一笔慢慢算!那个瞪着电灯泡眼珠的胡汉三形象,是同学们练红缨枪飞镖弹弓的靶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电影《地道战》的音乐旋律,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音乐特点,添加大量的民间戏曲元素,使人故土难离</span>百听不厌,尤其是冀中平原高腔板胡领衔,亦悲亦喜,亦庄亦谐,成为音乐和影像无缝连接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地道战》鬼子队长山田的扮演者叫王孝忠,别看带着厚瓶底儿眼镜,其实是个狡猾残暴的嗜血狂魔,第一次看电影就纳闷,这日本鬼子眼镜一圈一圈大圈套小圈,能看清人吗?没成想,这个“你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军人的不是,战术的不懂”的</span>鬼子,跟别的电影鬼子一样,都是嗜血成性杀人如麻的恶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孝忠演出《地道战》的鬼子形象,令人津津乐道,与方化的《平原游击队》中的日本鬼子松井并驾齐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还塑造了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像《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特高科处长中村、《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鬼子多田。王孝忠扮演的日本鬼子形象,几乎占据了他所有出演角色的二分之一。这些同属是日本鬼子,但角色定位却各不相同,因为这其中的日本鬼子,既有诡计多端的特务,又有行伍出身的军曹,却各具特色,绝不雷同。</p> <p class="ql-block"> 其实,同龄人看得最多的电影,还是《小兵张嘎》,除了学校、街道组织看,露天电影也经常演,看完还要求写观后感,有的同学写了三年,就那几句话;通过观看了电影,学习嘎子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说句夸张的话,这部电影都看秃噜皮了,赶上放映员迷糊,片子放错了,观众席立刻鼓掌提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兵张嘎》电影里,有两位无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术家,虽然在片中没有姓名,但是六十多年过去了,任何“嘎迷”也忘不了他们的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片中他们没有</span>正经八北的名字,一般都说他们是胖伪军、瘦伪军。他们的扮演者,一个叫封顺、一个叫陈志强,他俩在片中绝对有戏;无论是三八大盖挑着抢来的鸡、还是扒墙头探消息互相埋怨、或是炮楼里看守嘎子让一脚蹬翻,以至于最后炮楼着火被烧烤,这俩小配角演的那是活灵活现、精彩绝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封顺是沈阳人,如果健在,今年应该是百岁老人了,这位艺术家专门以塑造狗腿子形象立足影坛,还参演了《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小小子、《青春之歌》中的狗腿子、《龙须沟》中的冯狗子,被誉为“狗腿子”专业户。</p> <p class="ql-block"> 对了,《小兵张嘎》里还有个亮点,那就是呆萌胖翻译,胖翻译因为是个转变人物,给人很多喜感。他的扮演者叫王澍,剧中的经典口头禅是;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问价,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这词儿像西瓜一样,孩子们早已滚瓜烂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人垂涎欲滴的是,咔嚓一声,红瓤黑籽大西瓜开了,掰开西瓜,左一口、右一口、上一口、下一口,齿颊留香、满嘴甜汁,那场面太过瘾了。要知道,那年月,一年到头,也吃不着一个这样大西瓜呀,能不馋吗。说实话,每当演到这儿,观众喉头集体无意识蠕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澍曾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四个小伙伴》中的父亲,《小铃铛续集》中的木偶剧院院长, 并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转折》、《夏伯阳》、《驯虎女郎》、匈牙利故事片《火》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澍的表演风格属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类型,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功力不凡。</p> <p class="ql-block"> 说到吃,还有个电影画面让人难忘,咋整,净长吃心眼儿。电影《地道战》里,来一批假武工队,假武工队到村里刺探情报混吃混喝,他们也穿粗布衣服,脑袋也绑着白羊肚手巾,但眼神不对,尤其吃煮鸡蛋和窝头,哪有把鸡蛋吃精光,把窝头扔满地的武工队呀?而且贼眉鼠眼面露凶光;“到时候,看我的眼色行事!”说这话的,是假武工队队长,扮演者是著名的大反派,他叫谢万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万和饰演的假武工队长孙进财,非常有特色,性情多变,起伏有致,喜剧感较强,扮相也很有特点,斜视的眼神、阴险的奸笑和自以为是的得意。谢万和在戏中总是那么出彩;别拿应付鬼子那套对付自己人嘛!各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万和还饰演了电影《奇袭》也许是《打击侵略者》,忘了,有点串,扮演其中的摩托队长,骑着跨斗一路狂奔,最后崴山沟里了,轰,一声巨响。</p> <p class="ql-block">  反派有风险,演出需谨慎。因为演反面人物差点丧命、以身殉职的,惟陈强当仁不让。那时陈强演出舞台剧《白毛女》,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观众席里,一位战士越看越来气,嘁哧咔嚓就把长枪大栓拉开了,也幸亏当时武器装备落后,要是半自动瞄准射击,就没有后来捧个海碗,满舞台吃面条的陈佩斯了,当然,这是玩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擅长饰演反派人物,他一反“脸谱化”的表演手法,从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入手,以多种手段揭示本质。陈强</span>塑造出来那么多鲜活的银幕形象,《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应该是最具艺术魅力的,她不但有艺术价值,更有政治意义。这位“鲁艺”时期的老革命,为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中,陈强饰演片中的“南霸天”,这个角色让陈强成为首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以反派角色获奖,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同时1964年并在亚非电影节上,陈强以“南霸天”一角,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影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强还是22大电影明星中,唯一以擅长塑造反派角色的电影人,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说黄世仁当然离不开穆仁智,《白毛女》里黄世仁的首席狗腿子,这小子阴损蔫巴坏,抢喜儿就是他的主意,穆仁智的扮演者叫<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壬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壬林为观众所熟悉,是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系列坏人形象。《秘密图纸》里的叶长谦,别看夹个破人造革兜子老实巴交,说话磕磕巴巴挂不上档似的,实际是隐藏很深的老牌特务,正是他的结巴;火、火、火!谁火、火、火、火了,被田华扮演的公安一把拽过烟斗,小样,还想借抽烟毁灭罪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壬林演出过故事片《白毛女》中的狗腿子穆仁智,《烈火中永生》的渣滓洞监狱长猩猩,《野火春风斗古城》伪军司令高大成等。令人想不到的是,演一辈子特务、看守、伪军军官,李壬林竟是打过游击的老八路。他曾任山西省军区分区副政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办公室主任等职。</p> <p class="ql-block">  陈述最经典的造型是情报处长,他形象偏瘦,适合塑造阴险狡诈、手段凶狠的反派。在《渡江侦察记》中,塑造的敌情报处长,是个注重门面、好大喜功、激进冒险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阴险狡诈,成功地烘托出主角李连长的光辉高大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道游击队》中的临城宪兵队队长冈村,又是个狡猾阴险、凶残毒辣的日本鬼子。陈述把这样一个另类的日本军官刻画得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述还演出了一些农民老大爷等角色,但是他所有的角色也不如一个情报处长。每次看《渡江侦察记》,观众的心都悬了起来,生怕乔装打扮的我军侦察员,被这个狡猾的情报处长识出破绽,那种场面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述爱好广泛,除了喜欢体育运动,还会唱京剧,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摄,留下这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画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述、陈强、方化、刘江、葛存壮,</span>五大反派大聚会,看他们幸福像花儿一样,真是五朵金花!感谢五位老艺术家,如今,他们把欢声笑语带到了天国,把经典艺术永留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擅长扮演反派人物的老明星们渐行渐远,幸存的艺术家寥若星辰,但他们创造的经典艺术形象,永远定格在百姓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热心人,把老电影中的大反派角色,仔细甄别筛选,归纳了一段顺口溜。本人按顺序,附加了简介,前文介绍的不赘述,后边又添加了几位艺术家。顺口溜是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帅不过舒适项堃、阴不过李林浦克、匪不过方辉夏天、横不过刘江存壮、鬼不过方化程之、奸不过陈述李纬、刁不过景波超明、霸不过陈强董霖、呆不过封顺志坚、损不过季云梁山、坏不过震江怀志、滑不过孝忠白穆。</p> <p class="ql-block">  舒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历深厚的老牌明星,参演过《清宫秘史》等一批电影。塑造最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莫过于1961年,在电影《红日》中扮演的张灵甫,他在影片的表演方式,一度成为晚学后辈膜拜的楷模。40年的演艺生涯中,舒适给观众呈现出无数个鲜活且个性鲜明的银幕形象。</p> <p class="ql-block">  李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扮演的反面角色,给人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凶狠、恶毒、狡诈,以及声色俱厉的反派腔调,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表演坏人坏的方式,又远近高低各不同。李林善于抓住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同是特务,《地下尖兵》中的军统专员邹至甫工于心计,隐身化名,故布疑阵,表面制造假情报,暗中密布岗哨,引我地下党上钩,大耍螳螂在前,黄雀在后的鬼把戏。在《虎穴追踪》中,又是蛮横无理,装傻充愣,胡搅蛮缠的套路。</p> <p class="ql-block"> 浦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早知道这个名字,以为是打扑克的扑克,后来知道,他是《英雄儿女》中的朝鲜老大爷。再看到他的精彩表演,是1972林农导演的《艳阳天》,浦克饰演“反一号”马之悦,电影里正面人物是萧长春,还有马立本、马小辫等。浦克演出这部电影,没少被折腾,因为“首长”多次亲自过问,审查样片经常被枪毙,原因是浦克表演太逼真了,“正不压邪”。</p> <p class="ql-block">  方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名方城,1949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同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8年在《英雄虎胆》中饰演土匪司令李汉光,以擅演反派角色而为人注目。还参加拍摄的影片有《无名岛》、《粮食》等影片,表演风格以骄横粗犷,霸气侧漏闻名。</p> <p class="ql-block">  夏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经典的角色是《羊城暗哨》里的特务马老板,及《林则徐》里的反面角色穆彰阿。在《羊城暗哨》里,马老板一出场,正对着两名新招募的特务进行训话。夏天声情并茂:“你们能够洞悉时机,投效党国,将来计划成功,到了台湾……”夏天还饰演了《飞刀华》里的金吉庆、《秋翁遇仙记》中的府尹等。</p> <p class="ql-block"> 程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银幕形象经常以一脸坏笑示人,感觉一肚子花花肠子。曾参演石挥执导的故事片《鸡毛信》,出演王为一执导的反特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还参演惊险片《沙漠追匪记》,喜剧片《魔术师的奇遇》。在战争大片《红日》中,扮演国民党军官。他儿子程前是曾经非常著名的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李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堪称“影坛常青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同龄人几乎都告别了影坛,但他却进入了自己影视生涯的“第二春”,继续活跃在影视界。这期间他塑造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张艺谋邀请他出演了《菊豆》。</p> <p class="ql-block"> 李景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虎穴追踪》中的崔希正,他所塑造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精湛的演技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早年媒体举办“最受欢迎的影片和最受欢迎的演员”评选,李景波位列前三,而他之前的,一个是塑造祥林嫂的白杨,一个扮演董存瑞的张良。</p> <p class="ql-block">  董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代表角色;《红日》中的敌军官张小甫、《南征北战》中的敌少将、《舞台姐妹》中的恶霸倪三老爷、《宋景诗》中的地主爪牙王占鳌。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 </p> <p class="ql-block">  崔超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兵临城下》饰演马军长,在王炎执导的电影《独立大队》饰演匪军连长 。留个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与梁音演对手戏,饰演抗日战争片《三进山城》,在影片中饰演黄队长,看电影时想,这鬼子造型不光有猴头獐目的,还有驴脸大下巴款式的啊。</p> <p class="ql-block"> 刘季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接拉节目单,书名号也省了,太费劲。秘密图纸、古仲儒。地道战、李大爷。夺印 、陈景宜。鄂尔多斯风暴、巴彦尔。暴风骤雨 、韩老六。林海雪原 、老道。回民支队、李老汉。五更寒、劳良才大爷。战上海 、刘毅将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歪脖李。英雄虎胆、崔老九。</p> <p class="ql-block"> 梁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影老演员,以塑造反派角色闻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参演一批影片,1951年拍摄的《团结起来到明天》饰演敌警察局长,1953年拍摄的《金银滩》出演敌司令,1954年拍摄的《山间铃响马帮来》中,他扮演的是潜伏的特务李三,1957年拍摄的《牧童投军》扮演的是匪军胡四。</p> <p class="ql-block"> 张怀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早是业余客串,后来调入珠影,成为专业电影演员。先后在《英雄虎胆》、《林海雪原》、《回民支队》、《苦菜花》、《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斗鲨》、《雾都茫茫》、《梅花巾》等十多部故事影片中担任角色。“独眼龙”、“兰毛”等反派人物成为经典艺术形象。</p> <p class="ql-block"> 白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金牌配角,他沉着、稳重,配角里透着斯文,演艺高超,演啥像啥。是上影一位不可多得的反派艺术家,白穆在《南征北战》中饰演的敌参谋长,文质彬彬却又心机重重,那句经典台词“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让观众对他的形象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 田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刹钟声》中潜伏在庙宇中的国外高级特务老和尚了凡、《神秘的旅伴》中赶马帮的特务萧五、《铁道卫士》中潜伏的特务九道宫宫主、《新儿女英雄传》中的申家庄大地主申耀宗、《边寨烽火》中的寨子头领梅普山官等。</p> <p class="ql-block"> 李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午风云》中北洋水师将领刘步蟾、《车轮滚滚》中的国民党军团长郑子成、《吉鸿昌》里的特务张先生等。他还在1987版的《红楼梦》中饰演贾赦,并任演员表演指导老师。在2010年版的《红楼梦》中,他又饰演了焦大。</p> <p class="ql-block"> 刘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长于塑造反派人物形象。参加拍摄的影片主要有《勐垅沙》、《南海风云》、《猎字99号》、《二泉映月》、《路漫漫》、《风雨下钟山》等。</p> <p class="ql-block">  周文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午风云》中扮演重要反派角色方伯谦,周文彬把笑里藏刀、贪生怕死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这个卑鄙无耻的民族败类的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还在《英雄儿女》中扮演老工人。</p> <p class="ql-block"> 杨成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前栾平气难平”,他扮演的栾平看着是让人来气。在电影《林海雪原》中塑造的反面角色,外号小炉匠,奶头山许大马棒的联络副官,后被杨子荣在威虎厅外枪决。《林海雪原》改编成了样板戏,各个戏种和影视剧汗牛充栋,最经典、最有名气的“栾平”,还是电影《林海雪原》中由杨成轩饰演的“银幕第一栾平”。</p> <p class="ql-block"> 言小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身梨园世家的言小鹏,经常在电影中分饰两角,《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苗先生和监狱看守两个角色,《奇袭》的伪军司机和美国大兵,言小朋把一部影片中两个性格经历不同的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可见他塑造角色的能力,是多么深厚。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王晓棠的丈夫。</p> <p class="ql-block"> 孟庆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林海雪原》中不光有贼眉鼠眼的栾平,还有獐头鼠目,面目可憎的一撮毛,作为影片中的过场人物,他让人过目不忘,不能不说功力不凡。在《奇袭》中,那个抓捕曲云扮演的阿妈妮的敌警官,同样奇丑无比,还故意把嘴唇化得特别厚,令人生厌,也是他扮演的。</p> <p class="ql-block">  王秋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午风云》中饰演李鸿章。晚年患肝癌,临终前想见老搭档、扮演邓世昌的李默然,李闻讯赶到却不获准进,病房里的王秋颖问道:“二堂何人喧哗!”李默然闻声,推开医务人员闯进病房,将衣袖左右拂扫,趋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道:“回大人,彪下镇远号管带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弥留之际的王秋颖紧紧攥住李默然的手,泪流不止,俄顷,溘然长逝……</p> <p class="ql-block"> 郑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出演陈述饰演的宪兵队长冈村的顶头上司、鬼子司令小林。在1957年上映的《不夜城》中,郑敏饰演了日本纱厂买办宗贻春,在他的逼迫下,纺织印染厂濒临破产。孙道临饰演的张伯韩一度与宗贻春利用机会非法牟利,最终,张伯韩悔悟,工厂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王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进三城》的刁德胜最为观众瞩目,还先后参演了《昆仑铁骑》中的匪官、《七天七夜》中的敌参谋长、《独立大队》中的王子奇、《南海的早晨》中的邹复兴、《两个小八路》中的田伦、《吉鸿昌》中的上校乙、《血沃中华》中的监狱长、《药》中的红眼阿义等角色。</p> <p class="ql-block">  顾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苦菜花》中那个阴险的汉奸王柬芝。一般说鬼子好演,特务好演,汉奸最难演。顾岚塑造的汉奸王柬芝,狡猾、伪装,表面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实则男盗女娼杀机重重,这需要演员扎实的基本功。顾岚晚年还参加了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 叶琳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0岁高龄的叶琳琅,是目前电影《铁道卫士》演职人员中,唯一健在的老艺术家,一句“海外来人了!”让老观众对狡猾的女特务记忆犹新,叶琳琅在中国银幕上,扮演女特务应该说首屈一指、舍我其谁。她在国内知名度极高,几十年后在片场被看热闹的观众认出:“这不是《铁道卫士》的那个女特务吗?”她回答:“是我,刚刚出狱放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衷心祝福老艺术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span></p> <p class="ql-block"> 滚滚红尘,次第花开。芸芸众生,粉墨登场。人间悲喜剧,惟有真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老电影伴随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电影工作者,逼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反派人物,成为中国电影艺术长廊的瑰宝。他们创造的经典艺术形象,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是中国文化艺术珍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艺术家,多数是职业革命者,或者是文艺爱好者,有的是工人、农民、士兵、学生。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基础薄弱,没学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知道表演三大体系,没读过“演员的自我修养”。但他们以纯真的心灵,对生活的挚爱,对艺术的追求,定格了鲜活的艺术形象<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令人遗憾的,他们经常遭遇误解,似乎扮演神形兼备的反派人物,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缺乏起码的尊重,蒙受不公,在正常的晋升、提拔、评奖等方面遭到冷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历次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span>追究家庭出身、历史背景、社会关系,遭受质问、打击、批判、批斗等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是进步的,时间是公正的,艺术是永恒的。百姓心中有杆秤,在观众心目中,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影视市场不尽如人意,以繁荣艺术的名义,蝇营狗苟粗制滥造,以商业运营的名义圈钱、捞钱、洗钱,以培养新秀的名义,制造小鲜肉、流量明星,说句乡野村夫粗陋之语;所谓小鲜肉流量明星,跟这些老电影大反派相比,真不如人后脚跟的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念老电影,怀念用心、用情塑造反面人物的演员!致敬经典,致敬老一辈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图片摘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