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启功先生的邻居讲启老故事

管季超艺术评论

<p class="ql-block">谭向彤 口述 朱佳宝 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按】此文作者谭向彤,和启功先生在北京市西城区小乘巷是邻居,上世纪70年代复员转业后拜启功先生为师,跟着启功先生学书法。受到启功先生亲临指导,写一手漂亮精美的启体字,曾在电影《启功》里担任启功先生代笔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谁也说不清。我家的胡同是大胡同里套着小胡同,过道狭窄,一户接一户。如果不是胡同里曾经住着个名人——启功,估计这条小胡同早就淹没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了。</p> <h3>启功先生家的门牌<br></br></h3></br><h3>这条小胡同就是北京西城区的小乘巷胡同,启功先生家的门牌号是86号,我家就在他家的隔壁。感谢上天的安排,我和启功先生成了邻居。</h3></br><h3> <h3>启功先生在屋前<br></br></h3></br><h3>那个时候启功先生在北师大上班,下班后乘公交车到大乘巷口下车,然后步行到小乘巷,每天都要从我家路过。所以打小就知道有这么个老先生,总是和和气气的,彬彬有礼,在胡同里见到街坊四邻,都要寒暄打招呼。胡同里的大人小孩,也都非常尊敬他。我们小伙伴们背后里都称呼他“好老头”。其实,启功先生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一手好字,当年胡同里的标语和各家各户照壁上的毛主席语录,都是他抄写的。</h3></br><h3> <h3>启功先生在院子里乘凉</h3></br><h3>文革后期,我插队去了东北,1975年返回北京在家待业,平常闲着就自己拿毛笔练字。这个兴趣还是小学时上书法课培养的,家里也有旧时留存的笔墨和字帖,无事就写字消磨时光。</h3></br><h3> <h3>作者与章景怀先生</h3></br><h3>偏巧,启功先生的内侄章景怀跟我哥是同学,两家又离得近,他就经常来我家串门儿。有一次,章景怀到我家看到我在写字,就问我:“你想不想学书法?”我就回答“当然想啊!”章景怀就说要给我找个老师,我心里一下就想到他要把我介绍给启功先生,内心里既忐忑又激动。</h3></br><h3> <h3>启功先生在南屋前留影</h3></br><h3>第二天启功先生下班路过我家门口,就喊了一句:谁叫谭向彤啊?我在屋里应了一声,出门一看,是启功先生,就连忙招呼进屋。启先生说“我就不进了,听说你学写字呢,晚上拿上你写的字来我家找我。”</h3></br><h3>晚饭后,我就拿着写好的字去启先生家,进门之后景怀对启先生说这就是谭向彤,昨天跟您说过,想跟您学写字呢!启先生说好啊!我说“跟您学写字,要拜您为师,我给您磕个头吧!”启功先生笑笑说“行了,现在不兴这套了,这磕头啊咱就免了吧!”然后就让我把写的字拿了出来,启先生一看就乐了,笑着问我怎么用这纸啊?我看了看那张老北京人用来上厕所用的纸,也忍不住笑了,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家里没有别的纸了,只能在这种草纸上练习。再说这纸也便宜,还吸墨!”启先生笑着说没事没事,什么纸都行。</h3></br><h3> <h3>作者与启功先生</h3></br><h3>启先生看了我写的字,还夸我写的不错,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随后,他拿出纸来写了些范字,让我拿回家对着练习。启先生又问我,你喜欢写什么样的字?我当时很紧张回答不上来。启先生接着对我说:“写什么样的字,因人而异。你喜欢什么样的字,就去写什么字。为什么呢?你喜欢这个字,你肯定会用心去学,不喜欢的字让你去学你也肯定没兴趣,学着也不上心,你就写你喜欢的字。”这是我跟启先生学习写字的第一步,由这算是开始了。</h3></br><h3> <h3>启功先生在屋前小憩</h3></br><h3>由于老伴去世了,启先生是一个人过着,课后回家后经常在家闲着,所以我三天两头就去找他,请教一些书法上的问题,也拿写的作业请他批改。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启先生给我讲怎么写好字,他说写字首先要掌握结构,一个字结构安排得好,字就立得住;上一笔和下一笔要有联系,即使写的是楷书,每笔之间也要有呼应,不可每笔都像单摆浮搁着的,谁也不理谁,每笔之间的顾盼、角度、呼应都很重要,楷书当行书写,行书当楷书写,不可一笔随便带过。写的字,自己看不出来好坏,就挂在墙上看,就像唱戏的、玩票的,不管平时唱得多好听,自我感觉多得意,只要给他扮上(就是化妆并穿上戏装),好坏立马不一样。</h3></br><h3> <h3>作者把习字挂起来请启功先生看</h3></br><h3>先生也经常提醒我,有时间一定要多读帖,认真地看,默记在心。我有一本赵孟頫的帖,是当年捡回来的,我觉得不错,就拿到启功先生那里请教。没想到启先生一看就对我说这帖其中有假,我听得都奇怪了,帖怎么还有假?启先生说这是拓完以后做书的期间掺假的。过了一两天之后,启先生下班到我家门口,拿了一本字帖给我,说“给你一本帖,这就是你上次拿给我看的那个,这才是真的。就搁你这吧,看完再拿给我就行。”随后启先生拿这本书跟假货一同对比,向我讲解如何辨别碑帖造假。由此可见启先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就我这么一个小事,启先生还专门去买回真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br></br></h3></br><h3> <h3>启功先生在小乘巷家里写字</h3></br><h3>和先生来往多了,看先生写字的机会也就多了。要说自己是先生的书童也不足为怪,先生写字之前都要研墨,但只要我在,这研磨的事就由我来完成。先生每次都笑说我研磨不知为何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顺时针,而我正相反。每次站在先生旁边看写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可惜那时没录像器材,不然录下来该多好。先生写字时,笔在纸上行走,时快时慢,时而凝重,时而飞动,就像听一曲优美的旋律,让人心情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h3></br><h3> <h3>作者交给启功先生的作业</h3></br><h3>后来,北师大给启功先生分配了宿舍,在铁狮子坟那,我就经常坐公交车去他家,一见面启先生就伸出一只手来,意思是“作业”带来了吗。每次,启先生看了作业之后第一句话肯定是鼓励我的,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应当改进的地方,从来不直接批评,这也让我不断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了许多年,一直先生病重住院才中断。</h3></br><h3> <h3>启功先生给作者批改的作业,图中浅色墨迹是启先生批改留下来的</h3></br><h3>先生为我批改的作业很多,由于几次迁居,都不知所踪。现在留存下来的一幅,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向先生求教,先生在上面认真批改,给我讲怎么用笔,纠正我写字的结构,至今仍能想起当时的情景,倍感亲切。</h3></br><h3> <h3>启功先生送给作者的临唐人写经大字本</h3></br><h3> <h3>启功先生给作者的字课范本</h3></br><h3>先生喜欢临写唐人写经,他收藏的唐人经书非常丰富,他喜欢古人的墨迹,提倡学书法要感悟古人的笔墨之趣。他的书桌上常常放好几卷他收藏的唐人写经,一有空闲就展开临几页。当年在小乘巷住的时候,他就临写在大字本上,还送了我几本,我都珍藏着。后来搬进北师大红六楼,这个临写的习惯一直没变。有次得知先生生病,我去红六楼看望他,一进门看见先生还在临唐经。他说住了几天院,没写字,手都生了。先生这次是临写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信笺上,已经有厚厚的一摞。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欣赏着先生隽永秀美的书法。临走时,先生把这一摞字送给我,我非常感动。我想,信笺上的字,不仅是启先生的书法,更是启先生对书法的态度。先生在书法造诣上已经是卓尔不群,但仍然对自己一刻也不放松,日耕不辍、勤奋努力,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h3></br><h3> <h3>启功先生送给作者的临唐人写经之一</h3></br><h3>从我跟启先生学写字,到2005年6月启先生去世,整整三十年。现在想想,这三十年里自己很愚笨,虽只学了启功先生书法的一点皮毛,但除了学问之外,启先生的人品也让我终身受用。他的言传身教、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影响着我。面对启功先生,像面对一片汪洋大海,你无法看到这片大海有多深,更无法穿过这片大海,只能像条小鱼一样在海里尽情的成长,无忧无虑,时刻吮吸着“大海”的营养。</h3></br><h3> <p class="ql-block">作者与晚年的启功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作启功先生的邻居,是一种巧合,能够跟启功先生学书法,是一种幸运,而能在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头儿”身边跟随多年,更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和永久不能忘怀的幸福体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管季超艺术评论》美篇专栏总点击率今日突破一百九十万人次!190w!</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管季超艺术评论》美篇专栏分为十个子栏,按类搜帖,极为便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迎朋友们加关《管季超艺术评论》美篇专栏,自由下载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www.jszywz.com资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