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br> 为了进一步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9月22日晚,汝城县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于圆形报告厅召开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大会。<br> 会议由核心学校汝城一中校长叶优良同志主持,集团学校校级领导、集团学校教务处主任、集团学校年级组长、汝城一中2021-2022年度创新班科任教师、汝城三中管理人员与会。 会议伊始,22届高三创新班1901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廖雄波老师分享了自己所带班级取得的好成绩,本科特殊类型上线率100%,其中29人被985院校录取,朱诗瑶考取北京大学,李俞波、袁靖航考取清华大学。在最后结束语中他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哪一届是我带的最好的一届?我的回答是“三年后!”。<div> 同时廖雄波老师在分享语文教学心得时重点强调了考试中卷面书写的规范作用和作文写作的带动作用,并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得学生树立信心,勇往直前。</div> “世界上最深的不是马里亚纳海沟,而是爱”这是1916班班主任罗祖辉老师所分享的一句话,深深牵动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无不为之动容,他在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爱的作用,用亲情、友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宋雨薇老师提出:“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并提出赏识教育,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发光发亮,自信从容,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创新班数学教师欧志胜老师对尖子生的培养这一问题,提出在立足课本的前提下,应当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就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欧志胜老师和班级学生打成一片并亲切的称呼他为“欧胖”,既是老师更是朋友。 创新班英语老师钟细兰老师提出在英语的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倡导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1907的班主任朱生金老师在班级的管理经验上都毫不吝啬的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并都对上个学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汇报,使得2022届高三创新班有了一个完美的谢幕,点燃了全场,使得场上会议上的老师们兴致昂扬。<div> 同时朱生金老师在物理经验教学的分享中提到,不能为做作业而做作业,要确保作业的质量,他始终心系学生,惦记学生。同时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心理品质,面对物理高考压轴题能临危不惧,正常发挥。</div> 创新班化学老师范胜建老师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并提出要及时总结,落实反思。在自我教学方面提出“勤一点,多学习一点”,始终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 创新班政治老师卢慰琴老师提出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选择题训练,并注重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及答题规范性的指导,明确政治学习中基础的重要性,稳扎稳打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历史宋韶艾老师指出重点抓高考题,并进行高考题演练,让学生明确备考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找到复习教材的切入点、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复习的角度和方法。 初三创新班杨管养老师在讲话中提出要狠抓能力培养,包括学习力、专注力、抗挫折力、适应力和思考力,从而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强调习惯的作用,成绩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想要提高成绩,先从习惯下手。 成员学校汝城三中校长廖聪康同志在讲话中提到,在本次创新人才交流达大会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在接下来三中的教育教学中,将积极向一中靠齐,努力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对能来汝城一中听创新人才培养大会表示感谢,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鼓舞三中到场聆听大会的老师们全力奋进,并祝愿一中和三中明天会更美好。 核心学校汝城一中党总支书记何斌文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首先向所有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鼓励全体教师敢闯、敢干,并殷切地寄语每一位老师在新学期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立德树人地工作中去;老师要突破自己,务必牢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老师的本分,终身学习、追求卓越是教师的根本,尽心尽职、服务学生是教师的使命。<br> 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试卷要自己先做了之后再给学生做,在奥赛辅导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锻炼学生,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br> 最后要做好保障,有稳定的时间保障,既要保障学生也要保障老师,鼓励大家团结协作,一同谱写新学期人才培养的新篇章。<br> 近年来,汝城县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配合国家“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强基计划”,在中学阶段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致力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培养工作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本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大会是一次团结务实的大会,一次凝心聚力的大会,一次砥砺奋进的大会。汝城县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将积极思考,齐心协力、铆足干劲,扎实工作,以创新之势迎接新挑战、再创新辉煌! 图文:杨婧<br>一审:朱建<br>二审:陈小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