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季皆美,秋韵悠长。秋,于画家而言,远比它时丰富。秋分天瑟,沽酒对坐。此时,秋不仅是大自然的炎凉更替,更似人生的不惑之际。</p><p class="ql-block"> 承前思后,感悟至深。春的青涩、稚嫩与夏的热烈、澎湃似乎都为秋的成熟埋下伏笔。而郭继业先生的“杯酒四时图”也循了此理,循序渐进,循序渐长,循序渐熟,日臻圆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春”,郭先生是这么画的:</p><p class="ql-block"> 插了青枝,挽冬枝;有了新时,不厌旧。</p><p class="ql-block"> 细品,细品,再细品。怀旧恋旧的情愫,不正是修养吗?</p> <p class="ql-block"> 再看“夏”:热情的花瓶与热烈的花卉,最似红粉佳人;而“猫”的欲望永远不逾矩“自律”;“鱼”的快乐也是独善其身。此时,一切皆可怦然心动。而此时,一切皆无蠢蠢欲动。这是一种高级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来看“秋”:“一壶生气,半醉人”,“既有阅历,故不惑”。郭先生画“秋”,不画枯草,不画果实;不画落叶;不画菊花——那些兴衰成败之意断然拒绝。郭先生画“书”,寓意阅历;画“小”酒杯,寓意“自律”;画“硕大”的花筒,寓意旺盛的精力;但是画“浮皮草盖”,则寓意偶尔浮现的天真。总之,在“秋”图里,天真已渐远去,而成熟不是世故。</p> <p class="ql-block"> 画“冬”依然念“春”时,梅插一半留一枝。这个细节刚刚与画“春”时挽留冬枝相呼应。画“春”时,插新枝而不弃旧枝,足见画作者不是“喜新厌旧”;画“冬”时,插梅一半留一枝,足见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喜而不贪、爱而知度的高尚品格。</p> <p class="ql-block"> 读至此,我们不仅对郭先生富于创意的绘画作品好感倍增,更对其非常的职业修养肃然起敬!他的艺术健康、乐观,温暖、正能,叫人回味无穷,更励人正直不苟。</p> <p class="ql-block"> 那么,认识了郭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他所有的艺术便不再难理解。秋分已至,秋意浓浓,让我们在郭继业先生的秋分作品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境界与真谛。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丰盈成熟”、“循序渐进”、“日臻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