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2年9月21日,集美区全体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活动。本次讲座活动由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周存益老师主持,分小片区进行腾讯会议线上培训,特邀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福建省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召集人、委员陈明祥老师。以灌口小学为片区龙头校,灌口中心小学、李林小学、三社小学22位专职体育老师齐聚灌口小学梯形教室培训学习。</h3> <h3> 本次讲座陈老师分别通过四个方面对学校的体育学科的发展思路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划。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展背景;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的变化;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变化与内涵;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教学思考。</h3> <h5><p></p><p></p></h5><h5 style="text-align: left;"></h5><h3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各师笔记与心得体会</span></div> 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叶老师</span></div> <br> 新课标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学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课后总结,在总结中不断进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其次,课堂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舞台,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了积极性,提到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林老师</span></div> <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学校体育发展思路:<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体育节、运动会、各项目比赛展示运动技能和体能<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体育课堂学练、运动技能和体能提高、认知和情感能力<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大课间体育、课外体育活动、课后体育作业、运动技能和体能<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内容标准:载体<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学业质量标准:学业成就的可视化 可测化<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3.教学活动标准:教学理念 教学提示,教学建议,教学案例<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主要变化和内涵:<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从完善人格 培育人才 开发人力 造福人民和凝聚人心出发,着眼于优秀 新颖 实用 科学和情晰,落脚于国家殷切期望 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素养提升<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新增:运动负荷和每天校内外各锻炼1小时的要求运动负荷要求每节实践课的群体密度75% 个体密度≤50% 中高运动强度 平均心率140-160次/分 10分钟体能练习。<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蔡老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span> 本次线上培训会议,受益匪浅。跟着陈明祥老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对新课标的认识,联系自身课堂时间,反思一些问题。<br> 1.要明确每节课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落实课堂教育质量。<br>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会话课堂,对教师而言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教为主转向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质量。同事丰富教学形式,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br> 3.提升课堂氛围,营造更愉悦欢快的课堂气氛。快乐简单的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时间中,我们赢着重围绕新课标进行改课,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选择。<br> 最后,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予鱼不如授之于渔。</h3><h3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许老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 通过学习陈明祥老师关于新课标课程的变化和思考的讲座,认识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体育情境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应根据身体如何移动:努力、身体移动的处所:空间、与对象—人的移动:关系等动作概念进行变化,使学生做到在不同真实情境中进行训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练赛评的教学目标。</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黄老师</h3><p></p><p></p><p style="text-align: right;"></p><p></p><p></p><p></p> <h3>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深入领会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内涵,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个人素养,拓宽教学与运用的领域,从实际教学出发,注重五育并举的学科教育教学。</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