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p class="ql-block">2022.09.22和二小</p><p class="ql-block">《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数感 几何直观 符号意识(加法的简便运算)抽象能力 运算能力 模型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内乘法后这节课的意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想作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起始课,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渗透乘法的分配律。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说就是在算个位上几个一,十位上几个十,然后合起来的过程,所以似乎不太难,尤其是遇到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极有可能已经教过算法了,但是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不一定算法速成忽略了算理不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而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来讲就应该花时间费心思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12×3是怎么算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一定是来源于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或者说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算理了,这是进步的开始,当老师们以更高的站位教学,那么受益的一定是学生,这就是课改的意义,根据时代特征,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落地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就本节课而言处理好小棒的说理很重要,因为学生都可能“会”所以应该先结合小棒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p><p class="ql-block">其次摆一摆,圈一圈看出不同的群数(1个1个数,10个10个数)现象就是将12分开计算的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口算时学生先算3×10再算2×3最后合起来,也就是把计算按计数单位分开计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如果结合计数单位讲一讲,几个十几个一当然很好。</p><p class="ql-block">本质上以上方法都是学生基于经验将未知转化成了已知来计算,按照计算的一致性来讨论,都是基于位值制和计数单位的意义展开的。</p><p class="ql-block">最后介绍竖式。其实竖式就是将以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的过程。所以在此可以用语总结:我们将刚才的计算过程可以用竖式记录下来,一起来看看:先算…….,好的我们把个位上算的结果记录在?对个位!再算几个十,这个结果记录在?将算法算理相融。</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收获是学会分析做出取舍:本节课重点是基于计数单位算理的理解和计算过程记录的方法教学,通常计算从低位算起不做纠结。收获源于小伙伴的痛苦有点不厚道,记录下来哈哈。</p>

学生

算理

计数

计算

一位数

过程

先算

再算

竖式

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