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娃儿逛故宫

山人

<p class="ql-block">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紫禁城已做为故宫博物院,是京城最著名的文旅圣地。在北京的娃真的好福气,从小就可以到过去“国王”住的地方开开眼界,体会一下童话世界里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p> <p class="ql-block">外朝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p> <p class="ql-block">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p> <p class="ql-block">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9个。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为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清康熙、同治、光绪皇帝在此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p> <p class="ql-block">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康熙、乾隆时均加以修葺,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p> <p class="ql-block">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p> <p class="ql-block">慈宁花园是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在明代早期建筑仁寿宫的旧址上改建的。花园的揽胜门内,叠有山石,起了“开门见山”的障景作用。山石之后,花坛上万紫千红,衬映出跨池而建的临溪亭。池亭周围,又有含清斋、延寿堂和东西配房相向而立,使临溪亭自然地成为花园南部的观赏中心。花园北部的咸若馆,是全园的主体建筑,馆北有慈荫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花园南部有一东西窄长的矩形水池,当中横跨汉白玉石桥,桥上建亭一座,名曰临溪亭,北与咸若馆相对。亭的东西两侧为面阔5间的庑房各1座。</p> <p class="ql-block">花园入口揽胜门设在东墙,为一朴素的随墙门。进门北望,主殿为咸若馆,面阔5间,前出抱厦,黄琉璃瓦顶。馆前有花坛一座,东西两侧有宝相楼和吉云楼,馆后正北为慈荫楼。三座楼形制相近,皆为两层,覆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成“凵”形环抱咸若馆。慈荫楼底层东梢间开一小门,与慈宁宫前广场相通。宝相楼和吉云楼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为含清斋、延寿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汤药之处,亦为苫次之所。院中主体建筑为灰瓦三卷勾连搭卷棚顶,素雅新颖。</p> <p class="ql-block">宫里的藏品高贵精致,领人膛目结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慈宁宫已被改造为雕塑馆向游客展出,故宫博物院馆藏的10200件雕塑,按照材质、年代进行系统性地展出。</p> <p class="ql-block">唐石比丘像</p> <p class="ql-block">德化窑白釉童子拜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南宋泥塑彩绘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清寿山石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木制彩绘贴金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明三彩琉璃文殊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北魏石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秦代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明代夹绘金漆女官像</p> <p class="ql-block">明代彩绘人物像</p> <p class="ql-block">折回到中轴线,坤宁宫北面就是御花园,明代称为“宫后苑”。</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是供帝王家眷休憩游览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p> <p class="ql-block">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内廷三大宫西侧是西六宫,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慈禧五十大寿时,将她居住的储秀宫与南面的翊坤宫打通,使两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院落,供慈禧居住。</p> <p class="ql-block">储秀宫是与慈禧太后关系最密切的宫殿之一,慈禧从刚入宫封为兰贵人时就住在这里,并在储秀宫生下载淳(日后的同治皇帝),后住到别处,50岁大寿后又搬回储秀宫。</p> <p class="ql-block">时间关系东六宫只能下次再说了。</p> <p class="ql-block">娃遛了一天也累了,走出顺贞门,景山凸显眼前,如果登上景山俯瞰紫禁城想必是一种非常壮观的感受,可惜没有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故宫,沿北护城河西行。回目望去,夕阳下的紫禁城角楼漝漝生辉。它是由1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4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古建筑、2个单檐歇山类古建筑的屋顶巧妙堆叠而成,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实在是令人惊奇、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