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德育.立德树人】预防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于家屯小学永不止步!

木悠朵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为了预防发生校园欺凌现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于家屯小学组织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 共创和谐校园 ”主题活动。 新学期伊始,王校长就明确表示:学校坚决反对各种程度和形式的欺凌和暴力行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言行。 随后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带领同学们分析校园伤害案例,讲述了"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使孩子们懂得了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如何正确、有效保护自己和同学,怎样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利益,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 <h1> <b><font color="#167efb"> 何为校园欺凌?</font></b><font color="#ed2308"></font></h1> 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h1><b><font color="#167efb">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font></b></h1> ● 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br>● 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br>或嘲笑评论别人。<br>● 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br>在团体之外。<br>● 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br>片或视频等。<br>● 财物欺凌 ∶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br>●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 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校园欺凌的危害</font></b></h1> 被欺凌者:引发肢体创伤、引发心理疾病。<br>欺凌者: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br>围观者: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br>在欺凌事件,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遭遇欺凌怎么办?</font></b></h1><h1><font color="#ff8a00"><br>学生应该:</font></h1>1.保持镇定:不能胆怯忍受,更不能以暴制暴,要理智机智的解决问题。<br><br>2.机智求救:向路人呼叫求助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br><br>3.生命第一:要注意策略,留存欺凌证据,依法保护自己。<br><br>4.敢于告诉成年人(亲人和老师)<br><br>5.记住相关重要人员的联系方式(亲人、老师、报警),关键时刻寻求帮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家长须知</font></b></h1> <h1><font color="#b06fbb">怎样辨别孩子遭受欺凌暴力?</font></h1>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个体会有所变化,教师家长需细致观察,认真对待:<br>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伤口(如红肿、 淤青和割伤等)<br>经常告知家长自己生病,无明确原因的头疼、肚子疼或其他不舒服,要请假在家休息不想上学,甚至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br>出现失眠、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br>在学校或家里闷闷不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情绪表现上突然出现焦虑、胆小、沉默寡言,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br>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br>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br>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br>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br>有时以各种理由给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br>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br>如果孩子有这些现象,教师家长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欺凌?<br>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听说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h1><b><font color="#b06fbb">孩子遭遇欺凌家长怎么办?</font></b></h1> 1.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br>2.直接与孩子沟通讨论。避免孩子因羞耻和尴尬而不愿提及。 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给孩子信心,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br>3.暂时放下其他事务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稳定孩子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出何种行为和状态或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都要耐心陪护。<br>4.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自闭、自伤甚至自杀等倾向,要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br>5.如果欺凌和暴力多发生在上放学路上,要亲自接送或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孩子上下学,直到问题解决。<br>6.关注孩子性格,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和信心。 <h1><font color="#b06fbb">欺凌者家长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font></h1>1.跟孩子讨论校园暴力行为,清楚明确地告诉孩子,学校、老师、社会、法律都不容许这样的行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辨是非。<br><br>2. 跟孩子讨论受害者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让孩子换位思考,体验感受。<br><br>3.陪同孩子向对方真诚道歉。<br><br>4.对孩子实施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且符合他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惩罚,也可配合学校对孩子实施惩戒。<br><br>5.加强对孩子参与活动与行踪的掌控,了解他是否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行为,规范孩子言行,强化孩子的转变。<br><br>6.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转变情况。<br><br>7.对孩子的转变及时表扬,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br><br>8.禁止孩子玩暴力游戏,劝导孩子同时家长自己做到不玩暴力游戏,并且确保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 我校将对"预防校园欺凌"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遵规守纪,严格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学生。<br>

欺凌

孩子

校园

家长

学生

学校

伤害

暴力

预防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