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岭南笔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p><p class="ql-block">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代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56个民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音:素)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音:护)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音:握)尔族、仫(音:目)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p><p class="ql-block">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有部分人信奉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民间尊崇孔子和儒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汉族人口数量为1284446389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p><p class="ql-block">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满族的人口数为1042330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p><p class="ql-block">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p><p class="ql-block">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p><p class="ql-block">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蒙古族的人口数为629020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p><p class="ql-block">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回民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回族的人口数为1137791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p><p class="ql-block">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p><p class="ql-block">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p><p class="ql-block">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藏族总人口为7060731人,其中男性3518532人,女性354219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p><p class="ql-block">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苗族的人口数为1106792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p><p class="ql-block">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彝族的人口数为983032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壮族(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p><p class="ql-block">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p><p class="ql-block">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壮族的人口数为1956854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p><p class="ql-block">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布依族的人口数为357675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p><p class="ql-block">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p><p class="ql-block">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侗族的人口数为349599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p><p class="ql-block">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p><p class="ql-block">中国瑶族共有2796003人(2010年),分布在中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有1471946人,约占全国瑶族总数的百分之55.8%。居住在湖南省的有704564人,广东省有202667人,云南省有190610人,贵州省有44392人,江西省有1198人。</p><p class="ql-block">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瑶族总人口为3309341人,其中男性1722586人,女性158675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p><p class="ql-block">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p><p class="ql-block">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白族总人口为2091543人,其中男性1054892人,女性103665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p><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土家族的人口数为958773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p class="ql-block">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尼族的人口数为173316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p><p class="ql-block">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p><p class="ql-block">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p><p class="ql-block">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p><p class="ql-block">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宁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傣族的人口数为132998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p><p class="ql-block">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的黎族人口数为160210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p><p class="ql-block">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傈僳族的人口数为76299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p><p class="ql-block">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佤族的人口数为43097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畲族总人口为746385人,其中男性403516人,女性342869人,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p><p class="ql-block">畲族发源于潮州凤凰山,是古代潮汕最有影响力的土著民族。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始祖开基地,在畲族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广东的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极少数畲族使用接近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畲族皆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随着畲族融入汉人社区,大多数畲族转说客、赣、闽、粤系的汉语。据统计,中国99%以上的畲民使用的是当地的汉语客家方言。其中,福建福安地区的畲语被认为是全体畲语的标准语。</p><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国务院认定畲族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族称为畲族。[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p><p class="ql-block">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p><p class="ql-block">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p><p class="ql-block">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大陆的高山族的人口数为347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p><p class="ql-block">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拉祜族的人口数为49916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p><p class="ql-block">水族自称“睢(suǐ)”,关于水族的来源,有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说法。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p><p class="ql-block">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水族的人口数为49592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东乡族都兼通汉语,汉文为东乡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p><p class="ql-block">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甘肃的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散居着一小部分东乡族。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东乡族从甘肃迁徙到新疆居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东乡族的人口数为77494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p><p class="ql-block">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p><p class="ql-block">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纳西族的人口数为32376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p class="ql-block">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人口数为16047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p><p class="ql-block">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柯尔克孜族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吉尔吉斯斯坦总人口的69.2%。</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20440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p><p class="ql-block">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p><p class="ql-block">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土族总人口为281928人,其中男性144133人,女性13779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p><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p><p class="ql-block">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语并会书写汉文,与蒙古族杂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通晓蒙古族语。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达斡尔族的人口数为13229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p><p class="ql-block">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p><p class="ql-block">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仫佬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仫佬族的人口数为27723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p><p class="ql-block">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羌族的人口数为31298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布朗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主要聚居地:云南。</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布朗族的人口数为12734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无文字,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主要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撒拉族的人口数为165159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等地,其余散居在环江县内的水源、木论、川山、洛阳、思恩等乡镇,以及周围的河池、南丹、宜山、都安和贵州的惠水等县(市)。</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毛南族的人口数为12409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p><p class="ql-block">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仡佬族的人口数为67752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p><p class="ql-block">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同于汉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锡伯族的人口数为19191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p><p class="ql-block">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p><p class="ql-block">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p><p class="ql-block">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阿昌族总人口为43775人,其中男性21840人,女性2193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p><p class="ql-block">普米族信仰苯教,韩归教,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普米族的人口数为4501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朝鲜族总人口为1702479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5万人,黑龙江省为38.8万人,辽宁省为24.1万人。此外,还有14.8万多朝鲜族散杂居于北京、山东、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口由传统居住地东北三省迁往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珠江下游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p><p class="ql-block">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朝鲜语归属尚无有定论,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我国朝鲜族现在使用的语言文字称为朝鲜语和朝鲜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包括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大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p><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地区,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聚居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p><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为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80%,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塔吉克族的人口数为5089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原碧江县) 、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p><p class="ql-block">怒族自称“怒苏”(泸水),“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和“若柔”(兰坪),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原碧江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自称为“阿龙”或“龙”。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区域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各自还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怒族的人口数为36575人。</p><p class="ql-block">怒族使用怒语,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孜别克族,中国境内称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民族语言为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p><p class="ql-block">乌孜别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县、市,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少数在农村。</p><p class="ql-block">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78.8%。</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人口数为1274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不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下辖额尔古纳市等地,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俄罗斯族总人口为16136人,其中男性7615人,女性8521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p><p class="ql-block">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p><p class="ql-block">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p><p class="ql-block">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鄂温克族的人口数为3461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昂族,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p><p class="ql-block">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中国一侧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德昂族的人口数为2235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安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和周围汉族、回族长时期的交往,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通用汉文,以汉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p><p class="ql-block">“保安”系本族自称。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地方,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其它各县和兰州市以及青海、新疆等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20074人。</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保安族的人口数为2443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使用三种语言,分别为: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裕固语(尧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裕固语(恩格尔语),以及汉语。</p><p class="ql-block">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喇玉固尔”,1953年,取与“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族称。</p><p class="ql-block">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裕固族的人口数为14706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族也称为越族,民族语言为京语,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p><p class="ql-block">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京族的人口数为33112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塔尔族族称为自称“tatar” 一词的音译,在汉文史籍中常被译为“鞑靼”、“达怛”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体位于中国境外,2021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塔塔尔族的人口数为3544人,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少的民族。</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天山北部地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区人数较多,比较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吉木萨尔、阿勒泰、昌吉等地。</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是中国唯一的以塔塔尔族为主体的民族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p><p class="ql-block">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p><p class="ql-block">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等地。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p><p class="ql-block">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独龙族总人口为7310人,其中男性3562人,女性374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9168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p><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今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p><p class="ql-block">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p><p class="ql-block">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赫哲族的人口数为537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p><p class="ql-block">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门巴族和藏族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964年,门巴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门巴族的人口数为11143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p><p class="ql-block">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珞巴族的人口数为423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p><p class="ql-block">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p><p class="ql-block">1979年,基诺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基诺族的人口数为2602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国庆》</p><p class="ql-block">——2022国庆感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山盛开吉祥花,</p><p class="ql-block">华夏多姿美如画。</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国庆来,</p><p class="ql-block">喜盈灯笼高高挂。</p><p class="ql-block">强国富民现代化,</p><p class="ql-block">千秋伟业世纪跨。</p><p class="ql-block">努力圆我中国梦,</p><p class="ql-block">国运昌盛好年华!</p><p class="ql-block">(笔客/2022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p><p class="ql-block">爱我中华!</p><p class="ql-block">上世纪读小学时,老师教导我们说,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长大后参加工作了,但对56个民族的了解还是不深…退休后,有时间了,慢慢地深入了解、认真学习…特编辑此美篇向国庆节(1949~2022)献礼!</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注明:借用网络上的有关宣传资料编辑而成,特此呜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者简介:梁炳光,网名:岭南笔客(笔客)。广州市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退休干部。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过诗集《红尘有我》、《沧海一粟》、《红棉花开》、《珠江浪花》、《一诗一画小集》(网络版)、《2020“战疫必胜”(个人诗画小集)》(网络版)、《岁月难忘(1994年~2013年在广东电台工作)》(网络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