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 翰墨华章——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家孙海青作品鉴赏

艺缘斋

<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编者按</b>丹青歌盛世,翰墨寄深情!为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和建国73周年国庆节,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崇尚经典,致敬名家,倡导学术,传播交流,更好的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力加强文化自信,倡导人间真善美,以美润心,以美育人,以美讴歌人民大众的美好生活,我们特从活跃在当今中国艺术界的众多书画名家中遴选推荐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德艺双馨著名艺术家,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以 “喜迎党的二十大,翰墨华章——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家作品鉴赏” 的专题形式向海内外推广介绍,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孙海青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 孙海青,当代著名国画家,1956年生,山西太原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晋阳印社副社长、太原董寿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画院副院长。其创作的多幅作品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和海内外各种美展上多次获奖,并被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等众多机构与个人收藏,被媒体誉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投资收藏价值的著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乡村戏班系列》 180 x 96cm 2013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梆子系列之一》 136 x 68cm 2009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梆子系列之二》 136 x 68cm 2009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水月镜花》 180 x 90cm 2001年 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戏剧符号的绘画诠释</p><p class="ql-block"> 介子平</p><p class="ql-block"> 山水、花鸟、人物,孙海青无所不及,成趣涉猎,且都能秀出班行,不同凡响,但最为精到者,当数人物,人物中又以戏剧人物为特色,油画、国画皆然。</p><p class="ql-block"> 或重彩、或水墨、或线描、或晕染,对于孙先生而言,不同的只是形式。重彩之中,藤黄朱砂,靛青赫石;水墨之中,灰白玄黑,浓淡焦润;线描之中,粗细凝畅,飞白滞笔;晕染之中,深浅涩滑,浸泽重影,形式,仅仅形式而已。但戏中的故事自然也不是他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也就不必在意这是哪出哪折的戏了。</p><p class="ql-block"> 戏剧曾是旧时代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高尚的娱乐方式,戏剧中所容纳的信息符号无穷无尽,不知凡几。就剧情而言,它是一部演义过的历史,是一部传奇的人物志,故事中有教化,有训谕,有示例,还有传授,而这些又是在娱乐的大前提下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其表演体系更是独具一格,有着浓郁的东方特色。戏剧早已溶入了国人的血液,人们的伦理道德与行为准则往往源自戏剧,以戏剧人物的标尺为绳墨。英雄与懦夫、忠臣与奸佞、明君与昏君、才子与蠢才,皆是戏剧人物形象,赤脸关公、白脸曹操、黑脸包公、蓝脸判官,皆是文学和生活中的典型角色,戏剧形式还影响到了其他艺术领域,木雕石雕砖雕、刺绣剪纸年画中的人物,无不是照搬摹画于戏剧。戏剧早已超越了戏剧的范畴。孙先生的戏剧人物,也已概括成了一种符号,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自不必说,更主要的是,它表达着作者的纷繁心绪。鲜亮色彩下,总掩饰不住淡淡的忧郁和伤感。惨白的烦乱、失望的黯淡容易理解,而若将俏然的愁悒、怅然的沮丧设计于艳俗的繁华中,布局于鼎沸的嘈杂里,那便是一种潜意的表述、无言的倾诉了。人生的无常,最是那剧中的陈述。一声“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不知是歌者有心,还是闻者在意,其中的沧桑变故、波折反复,霎时间超乎影戏之外,治乱兴衰只在一句唱词,贫富毁誉仅仅一个场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一》 68 x 68cm 2004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平遥纱阁艺人》 136 x 68cm 2011年 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永济唐代黄河铁牛》 200 x 200cm 2009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二》 68 x 68cm 2014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三》 68 x 68cm 2004年 纸本设色 </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秦腔晋韵》 180 x 240cm 2004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云生班、保和班、乾梨园、锦霓园,过去戏班子的名号虽说起得挺雅致,但角儿们的艺名却俗极了,且带有诙谐滑稽的味道,什么狗旦、秃旦、毛旦呀,大碗肉、没骨头、灌肠红呀,就连班主的大名,不是二疙瘩,就是大臭臭,这似乎与晋人育儿多以贱名呼之的气习一致。且这些阳春白雪的创造者,也无一例外是穷苦人家的子弟。孙先生笔下,近乎抽象的概括,已在极至的边缘,有时甚至简约到了眉眼的舍略,乍看上去粗糙鄙陋,蓬头历齿,砢碜如角儿们的贱名,却有着希声寓意、虚韵得趣得妙趣。</p><p class="ql-block"> 英俊小生背对观众疾步登场,就在其转身亮相的一刹那,紧锣密鼓嘎然而止,台上台下陡然寂静。那小生一转身一扬脸间,凤眼睚眦,胆鼻翕动,额头一道红,脖梗白玉柱,头顶赤绸结“火焰”,耳间翩翩挂流苏,文生巾,厚底靴,身穿大襟花褶,浅藕色的面料,上绣枝子梅花,手拿二尺折扇,金粉色的衬底,上绘团状牡丹,雍容大雅,倜傥不羁,好不洒脱,好不风流。此时满园皆惊,老年人眯缝起刚抹掉泪的花眼,破涕为笑,大姑娘小媳妇们忘却羞涩,直眉瞪目,一直玩耍的小孩子们停辍了游戏……千瞳投递,万目齐射,舞台之上顿觉闪亮无比。这时,刚才那小生急步后的尘埃尚未落定,从木地板上传出的“咚咚”足音正在回响。不知是谁“啧啧”了两声,所有的人这才拊掌起来。等那小生一声高八度的喊叫,字正腔圆地开唱后,“哗”的一声,满场这才又是呼好,又是赞叹。这才叫角儿呢!这是孙先生戏剧人物画中的细致缜密、剖毫析芒之处。从一个眼神到一个手势,略微点掇,即可成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芭蕉扇》 50 x 50cm 2004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盗灵芝》 50 x 50cm 2004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四》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五》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六》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七》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戏剧与绘画,孙先生似乎找到了二者间的共通之处,那便是艺术形式的程式化体系。</p><p class="ql-block"> 戏剧里,碎步走边表示长途奔走,四人龙套表示千军万马,抖动衣袖表示悲愤至极,手搭凉棚表示前路渺茫,行船有行船的动作,走车有走车的模样,笑有笑式,哭有哭相,而脸谱、衣饰的定式让人一目了然便知孰忠孰奸、谁文谁武。生旦净末丑之行当、唱念做打之规范、西皮二簧之概括,无一不是程式化的结果。翎子功、髯口功、甩发功、水袖功、扇子功、手帕功、跟头功、椅子功穿插始末,各有表述,既可贯通一体,戏不离技,又可单独成篇,技不压戏。没有虞姬之剑舞、昭君之马舞、武松之打舞、徐策之跑舞等等的绝活,便不足以渲染其情绪波动与内心起伏,没有姜子牙的拂尘、诸葛亮的扇子、赵子龙的长枪、包文正的笏板等等的道具便不足以明示其职业营生与性格特征。但虞美人之剑舞与白娘子之剑舞杨八姐之剑舞、武松之打舞与张飞之打舞薛蛟之打舞、姜子牙之拂尘与高力士之拂尘赵德芳之拂尘、孔明之扇子与周瑜之扇子赵高之扇子,还是因剧情不同分明差异,因人物不同呈显区别的。程式化之后,实可以化虚,无中可以生有,而观众并不以此为假,反触发了其无限想象。没有实景的干扰琐屑的交待,全部的注意便可集中于角儿的演技之上,可谓妙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八》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九》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十》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十一》 136 x 68cm 2021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十二》 136 x 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国画里,墨分六彩,浓淡干湿黑白,色兼五味,青黄红绿赭,运笔四法,皴擦点染,透视三法,平远高远深远。衣褶纹有十八描,兰叶描勾仕女、撅头描勾黔黎、铁线描勾佛陀、枣核描勾武士;山石皱有十三皴,披麻皴绘土丘、斧劈皴绘山石、折带皴绘焦岩、雨点皴绘青峦。云隔山水,石间大小,烟润涩浊,苔点左右,桥者板桥,屋必茅屋,居前水浦,舍后杂树,竹林抚琴,月夜醉酒,江湖饱帆,天际归雁;高士者或讲道或问礼,隐逸客或骑驴或柱杖,布衣人或牧童或樵夫。佛画有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周家样之型,仕女有周昉式张萱式仇英式唐寅式之系,山水有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家之别,花鸟有黄筌型徐熙型崔白型赵昌型之分,后人学画无不由近及远,分门专攻,再由远及近,自立风格。初学生临摹画谱启笔,先树石后山水,先翎卉后人物,名师匠则固守界域,画竹兰者不涉猎梅菊,画虫蝶者不问及虎猿。程式化之后,中国画便有了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庄重严律、不求工巧的境界,于是无论绘制者还是欣赏者,便都不在乎应物写形、随类傅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的拘囿束缚、刻板矜持,而变的内旷外疏、生意盎然了。</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的戏剧情结源于他生活的晋中一代深厚的戏剧文化。过去的晋商凭借囊中银两养戏班蓄名伶,沉迷其间,乐此不疲,正是仰仗这般扶持襄助,才有了晋剧的百年兴盛,才有了好剧连台、名角层出的大好局面。曾几何时,那略带醋香的梆子腔,成了城乡的所有寄托,收成好自然求仁得仁,顺心遂愿,谈婚论嫁者、迎神赛社者谁人不请几出梆子戏,乡党共享,少长咸乐。收成不好则寄希望于来年,企上天以垂青,祈愿切盼者、馨香祷祝者也要延请戏班子与神灵沟通。若遇灾害降临、劫数当紧之时,更是虔诚以驱魃戏避邪戏。甚至哪家的小孩子吓丢了魂、哪家的大牲畜产下了驹,也要请上台戏。这种溶入血液、潜入骨髓的文化,其实不必刻意去表现,它就在一投足一动作、一落笔一傅色间,此乃地域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烙记。对孙先生戏剧符号的诠释,这仅仅是一题一解而已。江月去人只数尺,清晰乎?朦胧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戏剧人物之十三》 68 x 136cm 2017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山水系列之一》 68 x 136cm 2021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山水系列之二》 68 x 136cm 2021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山水系列之三》 68 x 136cm 2021年 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山水系列之四》 68 x 136cm 2021年 纸本设色</p> <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发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p><p class="ql-block">编辑:姜宇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剪纸创研员、《中国民间剪纸》微刊编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