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定华的美篇

谢定华

<p class="ql-block">大安山地域志</p><p class="ql-block">谢氏伯纹公后裔族居地大安山</p><p class="ql-block">大安山,地处正湘中,现属新化县吉庆镇管辖。东邻洞头山,南邻梅花洞,西邻横田堘、李公湾,北邻吉庆。大安山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包括大安山田垅、三角塘、黑土排、干禾冲、红岩岭等地,只有大安山田垅和三角塘面积稍宽,地势较为平坦,有良田数百亩。通往安化的217省道从三角</p><p class="ql-block">塘和大安山田垅经过,一条发源于鸡叫岩的小溪蜿蜒于田垅中经黑土排流向梅花洞。四周由秀丽的东华山,陡峭的红岩岭、逶迤如龙的涧山及卢家山环抱,中间有近十座形状各异的小山峰,有的形如狮,其中一座就叫狮子岩,仿佛是一个神狮的囚笼。所以大安山自古传唱一首这样的民谣:“大安山,嘣嘣嚓,九只狮子一栏关,跑了一只下陇山。”这首民谣概说了大安山的地形地貌。还传说“从大安山逃出的一只神狮,跑到陇山偷食,被上天发觉了,雷公就把它的下巴劈掉了一块,至今还在流血。” 离大安山约十里路程的陇山有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形山,但其下巴处看上去明显少了一块,且那处的岩石又是血红色的,似乎还是血淋淋的。原来这只狮子就是从大安山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在元代由先祖伯纹择址开拓,也不知过去这里是否有人居住,但有个关于”鸡叫岩”(吉庆)马跪坳这两个地名由来的传说,说这一带曾经过一次</p><p class="ql-block">血洗,当时经过这里的军队(元哒子)见人就杀,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一个不留。上面的的命令是“杀到鸡叫、马跪为止”,杀到现在的吉庆这地方时,当时还并未到“三更”公鸡打鸣的时间,由于军队的杀戮过于残忍,天地不容,土地爷就装鸡叫,马也自觉跪下了。军队也就停止了屠杀,故此后来人们就把停止杀戮的地方取名“鸡叫岩”,马自觉跪下的地方就叫“马跪坳”。“马跪坳”紧挨大安山,再上去两公里就是“鸡叫岩”。根据这些传说推测,我们祖宗来这里之前,大安山这地方也还是有人居住的,只是在外族入侵时都被杀光了。我们谢氏先祖圭甫的祖籍地为浙江临海,南宋末隐居资东,其后裔伯纹公见这里人烟稀少,于元末明初迁入此地,自此在此繁衍生息。还据说在明朝末年,清兵入主中原时,我们祖宗为了抗击清兵入侵上了红岩岭,所以东北面的红岩岭原来叫“红岩寨”。传说寨主是谢法玄,谢法雷兄弟,他们本领高强,清兵想要剿灭他们,因山寨地势险要,怎么攻也未能攻下,就只好对他们实行围困,寨主竟然一只脚踏红岩岭顶上,另一只脚踏东华山,在三角塘抓了一条鱼放在红岩岭下的土地庙里,围军见到鱼后知道无法困死他们,也就自然退兵了。后谢法玄兄弟被尊为大安山谢氏神龛上的家主菩萨,成为大安山谢氏家族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是圭甫-伯纹后裔的聚居地,住在田垅两侧和三角塘的是志丽的后裔,志茂的后代住在染房垣,干禾冲、和红岩岭。圭甫-伯纹的后裔已在这里生活了近六百年,从伯纹公起,到现在已繁衍了二十余代,人口有两千多。原来只有谢氏一大家,也就是一个姓,后来有少数家庭把自己开垦的部分土地做嫁妆送给了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女儿一家移居那里,也就有了康氏、刘氏和李氏等,解放后又来了几户车田江的移民,因而也就有了一些异姓人。</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的住房还都是清一色的木瓦结构房。志茂公的后裔在干禾冲和红岩岭的住房都是依山而建的,两个院子一个在山窝里,一个在半山腰,两个院的屋前屋后栽满桃李,每当走进干禾冲或爬上红岩院时,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让你深叹“真是两个绝佳的世外桃园”。</p><p class="ql-block">在大安山垅里,田垅南侧有筧湾里、对门垣,而北侧有塘湾里、康家垣、染坊垣、正屋垣、中间垣和朝水槽门,兴熙的后代大多住在大安山垅里的院子</p><p class="ql-block">里,兴坚的后代大多住在三角塘,后来人口增加,兴坚、兴熙的后代就在在田垅南侧的院落下建起了一列长舖,延绵有两三里路长。没建公路前,舖子前的</p><p class="ql-block">街亭就是去安化的大路,每栋舖子支撑街亭的屋柱上还安装有一条长板凳,过路客人从这里经过时,雨天淋不到雨,晴天不会受太阳嗮,走累了,就可坐在</p><p class="ql-block">板凳上歇息,你只要坐下来,舖子主人就会送茶水给你喝,会给人一种温馨难忘的感觉。有几家舖子是客栈,也有几家舖开了商店,从外表看,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小镇,但是大安山几乎没有一家是完全弃农经商的,实际上大安山直到现在也没有成为集镇。从前的大安山田陇,几个院子和舖子平行分布,院子基本都是四合院,还建有槽门,院子后是竹山,前面有池塘;而舖子是同一结构的,高矮一致,首尾相连,排列得整整齐齐。一进大安山看到四面环山,到处郁郁葱葱,田垅开</p><p class="ql-block">阔,村落整齐雅致,清澈的小溪悠悠流过村旁,给人一种非常美的享受。在院落、舖子的建设和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先祖的聪明才智和家族的团结。</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大安山交通确实方便,贯穿大安山的217省道是从1958年后开始修的,但到这个世纪,也就是改革开放后,这条公路才逐渐变为柏油路,成为一条像样的省道。这条公路的开通使得从新化到安化到常德,交通十分便利。过去的木瓦结构房屋已经不见了,四合院也完全变了样,取而代之的是砖瓦结构房,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增加了很多,原院落里的新房屋是见缝插针,公路旁的房屋也是一栋挨一栋。新建的房子,每栋都建得相当漂亮,很多外表都贴上了瓷砖;这一切表明,这里的人们比起过去来是富裕多了。但美中不足之处是:从整村来看,统一规划不够,布局有点凌乱;还有过去清澈的小溪现在变浑了,显示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p><p class="ql-block">大安山的山岩地质结构多为石灰岩,土质多为砂土,不算肥沃,也无矿产,是一个缺水之地。大安山人世代靠农耕生存,解放前,作物收成完全仰仗于天。解放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了车田江水库,其水可灌溉到大安山的垅田,但在天旱之年也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出产除稻谷外,基本上每家都种有红薯、花生等。在作物种植上现在也有所变化,人们开始注意种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如吉庆西瓜已在新化市场上很有名气了。现在这里人口密度已相当大,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6亩,至今也无工业,所以这里至今仍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由于这种情况,伯纹公的部分后裔已</p><p class="ql-block">外迁涟源香草园,武冈,桃源、广西、四川等地。</p><p class="ql-block">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实行退耕还林,种下了比较多栗子、李子、杜仲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林木,已经出现了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昔日难得意境。</p><p class="ql-block">光大先祖的美德,增进族人团结,同心同德整治环境,建设更加美好、文明的家园已成为当代大安山人的责任和迫切任务。</p><p class="ql-block">过去老祖宗到这个山区来隐居是因为当时国家受外族侵犯,为了避乱不得已而为之。先祖们在过去的环境下能有一个温饱的生活也就满足了,但今天国家已经在走向强盛,外面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安山人需要跟上时代,首先要从重视教育,提高自己和儿孙后代的文化素质入手,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既要改变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也要立志做出更大的成绩,报效国家,做一个不愧对先祖的谢氏子孙。</p><p class="ql-block"> 作者谢原寿</p> <p class="ql-block">大安山地域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