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我

旭日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晴</p><p class="ql-block">今天读了《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认知真相,这本书把佛学和现代科学——特别是进化心理学——联系在了一起,大约讲了以下五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人是进化的产物。说白了,人就是一种动物。作为动物,我们本质上是在为我们的基因服务。基因想要被复制和传播,我们就得好好求生存求发展,要觅食,要求偶,要为自己和后代的幸福不断奋斗。我们做这些事取得成功的时候就会感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可以说是大自然为了让我们去这么做而给我们的回报。动物的日子就是这样本本分分地生存、交配和繁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我们就不完全是动物了。人性在觉醒,而动物性在消退。我们发现,为了基因去做事总是伴随着“烦恼”和“苦”。基因给予的快乐是短暂的,让人永远都不满足,因为只有不满足才能让我们继续去做这些事。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烦恼多而快乐少的境地。快乐和烦恼,都是“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大脑是一个多元政体,由至少七个情绪模块组成,包括求偶模块、安全模块等等,它们在大脑中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这就是佛学说的“无我”,也就是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各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声音,一个人做什么由他大脑中各个模块的竞争结果决定。所谓“理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种感觉的说服工具,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因为受感觉驱动,我们看世界就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我们主观地赋予万事万物各种内涵——这个东西对我的生存有利吗?对我求偶有利吗?据此给它们打上或好或坏的各种标签。而这些标签并非那些东西的本性,只是我们的主观看法而已,这就是“色即是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主观判断有两大倾向:一个是“贪”,希望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另一个是“嗔”,希望远离不好的东西。因为“贪”和“嗔”,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这就形成了“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佛法能让我们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佛学提供的一个方法是冥想。冥想的直接作用是训练跟各种感觉的剥离。我们在冥想中要观察随时产生的各种感觉,而不被感觉所劫持,不做感觉的奴隶。这样我们就能超越贪、嗔、痴,看到更客观、更真实的世界,体会到世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几点中,认知到人类的进化过程,让人更直观更明白,人从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进一步追求精神生活,到活出真实自我。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拥有很多财富却依然活得不快乐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