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棋王的童话回忆同学孙宝臣(上)

吴国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014年11月9日,由北安市象棋协会主办、欧普照明灯具协办的“宝臣杯”中国象棋邀请赛开赛。此次举办“宝臣杯”是为纪念北安市已故的象棋名家孙宝臣同志,他生前酷爱象棋,曾七次获得北安市象棋赛冠军和哈铁分局冠车,多次代表北安市参加全国、黑龙江省以及黑河地区比赛,并屡获佳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一引自北安市政府网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如作家阿城小说《棋王》塑造的“棋呆子”王一生一样,我的高中同学,孙宝臣,近乎王一生这人物的一个真实版本,真人秀,生活的年代都是一致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忆是一种享受,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回忆往事。孙宝臣把象棋下到这个份上,呆、智、愚、慧寄于一身时,他的往事也真近乎于童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安一中是省里的重点中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安一中高中只招两个班,百十名学生。当时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一般的中专。凡考进了一中的学生和他的家长们,大都在这时开始了这个家族的大学梦。那时谁家出个大学生,真是门楣生辉,因为那时大学生,是凤毛麟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初秋,北安一中如期开学,与同来新生报到处的孙宝臣不期而遇,而且还恰巧被分到同一个班。读小学时我和孙宝臣在北安兆麟小学曾有过一年多的同班,所以并不陌生。报到后他伸出大手,在我背上猛地一拍:“我们分在一班,那就咱俩坐一桌!”宝臣快人快语。于是我俩很谦虚的选了教室最后排靠墙的一张课桌,正式成为了同桌。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我家住在发电厂南边的铁路南的“南下坎”,邻近乌裕尔河,那里是城东南的贫民区。而一中在城西北的“北岗”,上学要从东南走到城西北成对角线形穿过北安整个城区,约有八公里的路途。老爸很早就对几个孩子宣布:“别看一中远,谁考上一中高中,家里怎么凑钱也要给买自行车上学。”但在我考上一中后,却并没有马上兑现。当时我家三代十口人,只老爸一人上班养家。自行车在那时属大件,还需有“票”才能买到。我也只有等待。而孙宝臣家在铁路货物处门前,我每天上学要经过他家,走到他家,蹭他的二等车坐。记得宝臣当时是一台沈阳产的白山牌自行车,这车他初中已经骑了几年了,可是老驾驶员了。从那被他骑的比较狼狈的自行车身上即可知道他的技术已经相当熟练了。当时我俩合起来也就百十多斤,我高他一点,他胖我一点,也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是高手,武功果然了得。宝臣上自行车,双手握着车把,猛的起速不踏脚蹬,只身子一纵,便稳坐在车座上,旋即飞驰。我只有一溜小跑,赶上去。一开始我坐在他车后货架上,属全蹭车式,常常被他的“快,猛,险”骑风吓出一身冷汗。没两天,他不干了,觉得这不行,白蹭车还不出力。于是对我说:“我把车把,你蹬车!咱俩个合作。”于是通往学校的路上,一种新的骑行模式出现了。我们两个配合技术也越来越厉害了,他有时坐在车大梁上,要我坐车座。这主要是他嫌我在货架上蹬车速度太慢,怕丢了他的“快猛险”的骑风。当时北安街道上汽车很少,自行车也不多,还没有交警,这种合作骑法很快被同学们推广开了。蹭车吗,那你就蹬车出力好了。这都与孙宝臣和我在操场上的几次表演分不开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终于,老爸把一台天津产的红双喜自行车买回了家。我们的一车双人阶段结束了。开始了双车并行的骑行,每早两个人会合后共同骑车去学校。一直到文革停课之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像60年代的冬季特别冷,冬雪也特别大,路上的积雪清理也没有现在这样及时,从一中出校门即是一个大下坡到北岗桥,然后再从北岗桥爬上原工人俱乐部转盘路那个大上坡。那时的路也没有现在宽,冰雪覆盖很厚。冬天这大下坡路上车很少,我班那时有十几辆自行车,往往在放学时这自行车阵同时出发,下坡时一摔倒就是一片,在这倒地的一片车阵中往往找不见孙宝臣,而刹住车,站在一旁哈哈大笑的,正是他。摔倒的,躺够了才起来。那时孩子也是皮糙肉厚,满不在乎。雪地摔出多远,爬起来仍然拼命的蹬着上坡。这时你看到最前面的骑手还是孙宝臣。在这些骑行的同学中,孙宝臣车技就是胜人一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车技高手,聪明有悟性,并不知道它还有下象棋的天赋。考上一中,再考上大学,是唯一的要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