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七家大型中药材批发市场

林宣良

<p class="ql-block">我国中药材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p><p class="ql-block">张东伟,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p><p class="ql-block">王建连,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经济师</p><p class="ql-block">2022-03-03 </p><p class="ql-block">  我国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有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的产量占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随着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将更加合理,品种结构更加丰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机械的改良,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组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对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中药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但优良品种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中药材消费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野生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风险需高度重视;三是加工流通趋于规范,但因多头监管或监管错位导致的中药材来源混杂、难以追溯的现状依然存在;四是进出口品种数量年际间波动较大,但中药材贸易顺差格局或仍将保持。五是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等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仍需防控。六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成本高、种植效益预期不稳定依然是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产业发展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有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的产量占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了2566万亩,增长率90.35%;中药材行业产量增加141.1万吨,增长率46.19%。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406万亩,比上年增长7.16%;中药材行业产量446.6万吨,比上年增长5.2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已有21个省市区约60余种中药材开展了生态种植的探索和实践。如东北地区人参生态种植(林下参)模式,华北地区连翘“二保护、三不管、二混栽”野生抚育与生态种植技术模式,浙江省重楼、三叶青、金线莲、前胡、黄精等林下生态种植与仿野生栽培模式,宁夏蒙古黄芪农田栽培中形成的“春发草库、伏耕培肥、秋季播种、双膜覆盖、水肥一体、农机农艺结合”的农田生态种植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等,均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提升了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2018年,中国中药材的消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中国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为289.5万吨,2018年增长至420.3万吨,增长率42.5%。2014—2017年,药食同源品种消费需求总量年增长率由5.4%提高至9.5%,其中以人参、三七、枸杞子、黄芪、当归、花茶等药食同源品种增幅相对较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中药材种养殖、中药材经营、专业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经营和使用六大环节追溯子系统为支撑的流通追溯体系,涉及全国18个省(市)约2000家企业、1.5万家商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201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进口额波动幅度明显。其中,2014—2016年,由于大宗品种量价齐跌,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下跌幅度较大,下降39.1%;2017—2018年进口额逐渐上升,2018年较2016年增长107.1%,较2014年增长26.1%。201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降至19.8万吨,降幅11.3%;出口额10.3亿美元,降幅9.5%;2018年出口额较2014年降2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2018年,全国中药材价格走势整体趋于下行,且年际间波动明显。家种中药材价格整体下行,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价格虽有反弹,但总体下降趋势明显。野生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上涨趋势明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展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将更加合理,品种结构更加丰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机械的改良,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开发,带动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市场的刚性需求增加;中药材用于动物饲料生产,为相关中药材生产提供新的机遇,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饲料等所需中药原料的将迎来快速增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了中药材贸易范围;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有疗效,给中药材带来长期需求上升的积极影响,助推中药材贸易顺差格局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受农产品行情波动影响,国内中药材行情出现错峰周期性波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质量提升,进而助推价格上涨;“植物抗生素”类药材受疫情影响,年度涨幅波动明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繁育种苗优良品种短缺,野生资源品种锐减。一是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不规范,繁育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优良品种短缺;二是对野生资源的无序化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的潜在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种植规范化程度低,药用品质和药材质量安全受影响。一是种植规模小,无序跟风种植造成药材道地性丧失、药用品质下降;二是种植管理模式粗放,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产品质量安全受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工标准化程度低,仓储运输环节问题多。一是产地加工基础薄弱,标准规范缺乏,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容易造成产地初加工的模糊监管与监管盲区,加工过程易导致中药材质量品种受损;二是专业仓库缺少,仓储设施与养护技术落后,物流标准与行业监管不力,仓储流通环节人为造成变质、污染,影响药用品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经营销售杂乱多样。一是大部分中药材加工前属于农副产品,加工成饮片后则属于药材,生产、加工多头监管或监管错位,导致管理不到位,经营方式杂乱多样;二是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产品种植信息不透明,市场准入标准缺乏,中药材流通溯源难度加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政策措施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和监管体系。建立并完善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组织协调、行业咨询、标准制定、监测研究、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保障有序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和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有序推进道地中药材品牌工程;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提高中药大健康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加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强化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品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快中药材市场培育,建立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现代中药材商业流通体系,完善中药材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发展互联网中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渠道;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加快质量追溯系统建立,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转变发展思路,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创建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扩大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调剂余缺,保障供需基本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1.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中心”座落在国家级历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内(四大药都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中心”座落在国家级历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内。京九铁路、105国道、311国道从旁边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中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拥有1000家中药材经营铺面房:3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安置了6000多个摊位进声经营;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办公主楼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内设中华药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机构、大屏幕报价系统、交易大厅电视监控系统、中华药都信息中心、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销售部、中药材种苗检测中心、中药材饮片精品超市等。交易中心自开业以来,交易鼎盛,热闹非凡。目前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约5-6万人,中药材处成交额约100亿元。1995年元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亲笔为亳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把亳州命名为“中华药都”并题词鼓励:“弘扬华佗精神,办好亳州药都”。目前亳州市农村约有60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0万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经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同时,以交易中心为龙头,促进了亳州市交通、旅游、通讯、信息业和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交易中心的龙头作用,增强交易中心的辐射力,占地180亩的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项目包括铺面房、大型仓储、大型停车场、学校、医院和中华药都大酒店。中华药都投资股份公司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从而使交易中心形成交易规管理科学、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02.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有中国药城美誉,国家级定点药材市场,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p><p class="ql-block">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p><p class="ql-block">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二00一年,禹州市投资两亿元人民币新建了现今的河南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又称中华药城)。目前该市场是中国十七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城占地面积400余亩,包括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可容纳2500个摊位的中心交易大厅,以及2000余间三层以上经商楼,并附属仓储、银行、饭店、停车场、娱乐场等各种服务设施,是一所集物流、信息、金融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经营品种上千种,固定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交易额达10亿元人民币。位于中华药城中心位置的交易大厅,由河南宋基投资公司独资兴建,禹州市药业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是中华药城的主要建筑设施。它占地三十亩,分上下两层,层高八米。主要采用柜台陈列式经营。三平方米的摊位售价约为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一次性付清的可获赠交易柜台。租用该摊位的租金每年需两千元人民币左右。对于购买交易大厅摊位的买主,由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权属证明,拥有对摊位的出让权、出租权、继承权、抵押权。整个大厅宽敞、明亮、整洁、有序,是八方客商云集的中药材主要交易场所。市场内二间三层(其中门面房八十四平方,共计二百三十余平方)经商楼的年租金为七千五百至八千元人民币;三间三层(其中门面房一百二十六平方,共计三百七十余平方)的年租金为一万元人民币。为适应中药材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华药城交易大厅目前正在重新改造和定位。改造后的交易大厅将设立河南省唯一经国家授权,按GSP标准经营中药饮片的法定场所。目前,禹州中药材市场拥有全国各地药商600多家。同时,在市场周边聚集着许多内地知名中成药厂家,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品种达上千种,以批发为主,兼顾零售,主要是现金交易。由于依托周边乡镇30余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华药城的药材价廉物美,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颇受商家青睐。配套服务多样 管理规范。</p> <p class="ql-block">03.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p><p class="ql-block">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聚霞路1号,成都国际商贸城对面,规模和效益在17个被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定点批办的专业药材市场中名列前三位,是西部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1996年由位于成都市位于成都市五块石蓉北商贸大道42号的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区和五块石中药材市场合并而成。该市场占地80亩,拥有3500个铺面、摊位,年成交量20万吨,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销日本、韩国等。</p> <p class="ql-block">04.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四大药都之一。</p><p class="ql-block">“药都”安国市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国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药兴市、科技兴药”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药业特色经济新格局;全市药材种植常年保持在13万亩以上,药材产量占河北省的75%以上;占地2000多亩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有药行(栈)近300家,中心交易大厅摊位4000多个,市场去年成交额逾50亿元。东方药城东侧正在施工的市场升级工程———东方药城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总投资2.2亿元,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北省市场建设示范项目。</p> <p class="ql-block">05.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p><p class="ql-block">四大药都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p><p class="ql-block">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但由于设施落后,交易方式陈旧等原因,近年来,“药都”繁华逐渐逝去。  </p><p class="ql-block">2004以来,樟树开始规划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硬件设施一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规划面积为500亩,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集商贸、仓储、居家为一体的店铺1000余套,设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大厅,以及休闲广场、阳光草坪、景观大道等配套设施。新中药材专业市场一期规划紧邻105国道,长500米,纵深311米,占地235亩,市场主入口处设置一个直径为120米的半圆形广场,建筑围绕广场展开,铺面房由3层半联排式单元组成,市场中央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后侧布局停车、货物配载中心。一期市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店面4万平方米,交易大厅0.6万平方米,仓储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亿元,可同时容纳1000户以上药商入市经营。二期市场规划用地256亩,用于中药材加工、仓储、中转。现有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300余户药商在场内经营,年成交量10万吨,交易额超10亿元,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06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于1979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开办,是全国首批8个重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是广州市惟一合法的中药商品交易场所。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年成交金额高达10亿元以上,经营户来自五湖四海、商品交易活跃,销往全国和港澳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是南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特别是贵细滋补性中药材--南药的集散地和进出口贸易口岸。2006年3月27日,由广州清平集团投资,广州清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广州清平路与六二三路交界处的清平中药材市场全面竣工。标志着有26年经营历史的清平中药商铺正式升级换代。</p> <p class="ql-block">07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p><p class="ql-block">十七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之一。山东省唯一。</p><p class="ql-block">鄄城县素有“中国绿色药都”之称。鄄城县建设的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继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之后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余亩,中药材加工企业30余家。该市场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门店460余套,日上市摊位1000余个,经营品种1100多种,年经销各类中药材5万吨,成效额3亿多元。由新疆汇通集团投资20.8亿元建设的山东舜王城中药现代科技园,将按照“大市场、大物流、大药都”的思路,利用3-5年的时间,建设成集中药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产学研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园。目前,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首期项目“舜王中药城”现在正在紧张施工,按照规划设计,主要建设280套风情典雅的商铺楼、标准仓库、一处中药材交易大厅及各种配套工程,预计10月份可投产运营。</p> <p class="ql-block">08重庆市解放路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重庆中药专业市场的前身是由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中药市场和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药材厅合并而来。重庆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市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为六楼一底的大型室内交易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全国首批八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共设摊位400个、写字间40套。由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全国唯一的由专业公司开办的中药材市场。</p> <p class="ql-block">09 哈尔滨三棵树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于1991年,是通过国家“三局一部”验收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中药材市场。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址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容纳的商户由原来的百余户增至千户,内设中草药种植科研中心,电子商务网络中心、质检中心、仓储中心及商服、银行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场,无论从规模到设施均达到国内同类市场一流水平。</p> <p class="ql-block">10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4年8月创办,1996年9月经国家一部三局联合批准为甘、宁、青、新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兰州市十大市场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营业额已达上亿元,实现利税上千万元,逐步形成了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甘肃陇西中药材专业市场2003年6月18日公司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整体顺利搬迁至黄河国际展览中心2号展馆。进行市场化经营和商业化管理模式,树立了全新的服务和品牌。2003年9月为响应国家对专业市场的整改,以消除对中药饮片经营的影响,10月初公司向省药监局提出中药材专业市场改制申请,并于年底正式领取了中药饮片批发公司经营许可证,目前正按GSP要求的标准筹建中药材批发有限公司,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中药品牌、模式和供销网络。现甘肃省陇西县建成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首阳药材市场是西北最大的地产药材市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11 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西安药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面积45万m2有固定、临时摊位1500余个,市场经营品种达1600多种,日成交额150多万元且经营机制健全、服务优良的新型药材市场。其销售辐射新疆、甘肃、兰州、青海、宁夏及周围市县(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12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地处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镇。1997年,经国家工商局、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批准,列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蕲州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品种较多,而且门类也较齐全,是我国著名的盛产道地药材之乡,历来为重点药材产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13 湖南岳阳花板桥中药材市场</p><p class="ql-block">岳阳市花板桥中药材专业场由岳阳市农办、农业局、农科所于1992年8月联合创办,是国家首批验收颁证的全国八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位于岳阳市岳阳区花板桥路、金鹗路、东环路交汇处,距 107国道5公里,火车站2公里,城陵矶外贸码头8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花板桥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湖南省重点市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14湖南省邵东县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湖南省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前身邵东廉桥药材市场)位于邵东县廉桥镇,市场经营方式灵活,批零兼营,并可代购代销。医疗、电讯、托幼、食宿、短途搬运,长途发运等服务设施配套,购销便利。药材销售辐射到全国各地,部分品种运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并跻身全国十大药材市场行列。有“江南药都”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15 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工商局首批获准开办的全国17家中药材市场之一,也是广西唯一。</p><p class="ql-block">市场贸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转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玉林中药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16 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年代,就是粤东地区中药村集散地。</p><p class="ql-block">中药材销售已辐射到全国18个省市,且远销日本、南韩、东南亚、港澳、北美等国家和地区。1996年7月,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批准为首批8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一个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传统中药材集散地,是南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最大窗口。</p> <p class="ql-block">17昆明中药材专业市场</p><p class="ql-block">昆明市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个经批准成立的中药材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中药材市场。该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品种4000多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新螺蛳,是云南省唯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