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把握教学脉搏,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022年9月19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表述”的学习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交流活动之前,我校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老师们认真学习,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将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炼成教学中的目标,从日常教学中的一件事做起,切实践行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一项,张召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新课标。张老师认为,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二项,王郑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2022版语文课标与2011版语文课标的不同点,并带领大家将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梳理总结。</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并对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作了概括性解释。语文教师的站位要高,要认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努力构建语文课堂新样态。</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三项,每位语文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年级教材特点,分享了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体现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老师们一致认为,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开拓思路,才能真正把握新课标脉搏,将语文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低年级组的王郑老师、徐广源老师和张召老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自己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王郑老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源于语文素养,既保留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维度,又涵盖了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换言之,语文核心素养更集中更明确更精致,更强化人性功能,包含了知识、能力、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p><p class="ql-block"> 徐广源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张召老师认为: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对学生语言感知力,对文字敏感度、对文学鉴赏力的一种更高要求,这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高年级组的冯莎莎老师、王兆杰老师和王晓黎老师对如何在高年级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进行了交流。</p><p class="ql-block"> 王兆杰老师认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化自信,不光要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更要与时俱进,打上时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王晓黎老师认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内核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在课堂上要注重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p><p class="ql-block"> 冯莎莎老师认为:语文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情境,在课堂中,应当为学生设置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语言,同时利用相应模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开展,加深了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相信老师们在今后定能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耕耘有时,收获已至,金秋已至,期待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