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

丹心素裹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p> <p class="ql-block">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p> <p class="ql-block">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p> <p class="ql-block">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范钦曾孙范光文在天一池增构池亭,环植竹木,堆“九狮一象”假山。</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p> <p class="ql-block">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珍本共638部,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p> <p class="ql-block">这次献书,造成了天一阁历史上藏书精品最大的一次集中流失。然而,通过此次献书事件,天一阁被推举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和样板,皇家藏书楼,即四库七阁均仿天一阁建造。</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宁波府城鸦片战争爆发后陷落,天一阁《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被英军掠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天一阁藏书被盗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天一阁书籍被盗运往上海,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一场强台风对天一阁楼宇造成重大损害,成立了以冯孟颛为主要负责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募捐、规划、修缮、迁建、扩充。天一阁私家藏书楼性质进入公私共管时期,为在新中国建国后由国有公管准备了良好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五年(1933年—1936年),范氏后人在修茸天一阁的同时,又在假山上增设兰亭,移原府学中的尊经阁于宝书楼之后,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p> <p class="ql-block">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p> <p class="ql-block">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有宅六栋: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藏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楼上的通间大致上是用于存贮图书,布置书橱,用书橱将大通间有效地划开,使整个楼上分得井井有条,楼下为六间的布局。天一阁与范氏住宅中间还有一墙相隔,用以防火。</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收藏新老家谱的数量已接近五百五十部,内容涵盖百余个姓氏。收藏现代作家铁凝、黄亚洲、叶辛、高洪波、雷达、王宏甲、王剑冰、韩作荣、陈源斌、王旭烽、叶文玲、陈祖芬等12位作家的书稿,计14部23卷,是天一阁第一次成批量收藏当代通俗类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将80余方碑刻移至后院,建立“明州碑林”。收集市郊的石马、石虎和铁牛等物置于东园,数十方碑石嵌入东园新筑围墙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