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遍黄河(下)——小镜头 大世界

维达微雨

<p class="ql-block">  (黄河长江分水岭——雄奇的巴颜喀拉山脉)</p> <p class="ql-block">  (上游风光——四川若尔盖草原上的黄河) </p><p class="ql-block"> 丽景大黄河</p><p class="ql-block"> 有了“会飞的相机”,确实如虎添翼。记得有这么一句哲言,大意是:站位越高,视角越大,卑微与污浊越少看见。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无人机拍摄上。如果天朗气清,小飞机飞得越高,视野越开阔,看得越远,视距几乎能穿透一二十公里远;蓝天白云下不同层次的景物依序展开,那种广阔、开朗、雄浑、多彩,是语言无法形容的。而脚下和身边偶有的垃圾、浊流、污物、不协调的建筑或创疤,似乎都一一遁去。</p><p class="ql-block"> (上游支流白河汇入黄河处,如彩色丝带从天际飘来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上游支流门浩河游走于万亩油菜之间,远处为祁连山脉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风光尤其无限壮丽。黄河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跨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这三阶台地,也是我们祖国地形的三大台阶,具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形风貌,特别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独具高远、广袤、洪荒、雄浑、苍莽等特色,从雪峰冰川到无边草原,从荒凉沙漠到红岩雅丹,从黄土丘陵到肥沃平原,从湾流湖泊到海洋沙滩,应有尽有,真个是“无高空、不壮美”,不是这个“会飞的相机”,无以表现黄河流域的旖旎多姿。</p><p class="ql-block"> (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玛曲曲果的黄河源碑)</p> <p class="ql-block">  掐指算来,退休四年余,我,或和朋友一道,或踽踽独行,行走到黄河两岸拍摄达三十余次,远的,两次翻越巴颜喀拉山脉重到黄河之源,近的,一遍遍驾驶汽车到郑州附近南北两岸的大堤和滩地。这一回回,从空中看黄河,别有意境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钟情的黄河,这也是我相机镜头力所能及表现的黄河。</p><p class="ql-block"> (黄河源头两溪相汇,当地藏族同胞视河源为龙头,两溪似龙须交汇,空中观看更为明确。绿草甸照片为董先生摄。)</p> <p class="ql-block">  (约古宗列盆地俯瞰,远处山峰为雅拉达泽峰)</p> <p class="ql-block">  (位于鄂凌湖畔的河源碑,也称为牛头碑)</p> <p class="ql-block">  (约古宗列盆地中横跨大地的双彩虹)</p> <p class="ql-block">  (黄河流域最高峰阿尼玛卿雪山远眺)</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疫情刚刚有些松动,受河南电视台纪录片《黄河人家》编导之邀,我们乘飞机至西宁,又从西宁到玉树。听了我说明来意,玉树的朋友用自己的越野车送我们前行,由南向北,我们翻越海拔4880余米的巴颜喀拉山折秀拉山口,直抵约古宗列盆地中的玛曲曲果——黄河源头。这是我第五次来到这里,而且是年过花甲后的再次超越自我,这绝对是出乎我余生意料之外的,那种感动、激动、与母亲黄河同在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也是旁人无法穷尽理解的。天空从晴朗继而转为阴风怒号,但是,外在的气候无法阻挡我对黄河源头的膜拜和致敬,也无法阻挡我与朋友们拍摄河源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黄河流域龙头水库龙羊峡水利枢纽全景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还是这一年的8月,黄河上游经历了多年不遇的大水,朋友与我商量,道:“今年黄河水大,特色风景应该很不错。我们去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说走就走,我们两家四口人,简单收拾一下用品,就自驾车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行。我们从河源区的龙羊峡水库开始,以黄河水利枢纽为节点和圆心,一路拍来,李家峡、拉西瓦、尼那、公伯峡、狐跳峡、积石峡、刘家峡、青铜峡、海勃湾、三盛公、万家寨、龙口、天桥,黄河的串串明珠,尽入眼底。说到这里,我想问读者一句:“你知道黄河水是什么颜色吗?”你的回答肯定是黄色的、或者是清色的。但是,你绝对无法想象黄河上游水库倾泄的水流是可以与翡翠相媲美的碧绿色。在拉西瓦水电站,我们看到大多数从未看到过的绝色水流“瀑布”。“拉西瓦”,藏语意为“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里山高峡深,一年四季阳光照射不到,是黄河上游极深极窄的峡谷之一。就是在这里,高耸着一座亚洲第一高的钢筋混凝土拱坝。因为这一年黄河上游来水十分丰盈,我们来到时,水库的三个泄洪洞正在同时泻水——这是建坝蓄水后从未有过的景象:大坝有如一条巨大的弧形钢箍,横亘在峡谷中间,三道碧绿的水轮从大坝中央喷薄而出,奔涌垂落。这个二百余米的碧玉犹如弯簪镶嵌在天上仙女的发际;升腾起的洁白雾珠,飘撒在深峡河谷上,再加上水落河道,阳光斜照,使得拉西瓦好似天上人间,神秘恍然。</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水库拉西瓦 碧玉如轮)</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里的河水与别处不同呢?专家告诉我们,因为这一带的山谷河道富有镁元素,这些元素渗融于水分子里,加之水库拦蓄澄清,因此,这里的黄河水可谓天下一绝。“天下黄河贵德清“,不仅是指这一带的黄河水清澈,而且达到清透碧绿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由于水丰,一路上峡谷的水库都在放水,朝夕时分,水库、泄洪道、河面,时有彩虹久久横跨其间,把黄河上游装点得美仑美奂、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如果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肯定要把他的“碧玉妆成一树高”改为“碧玉妆成万丈高”了。</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李家峡水利枢纽,其右岸为藏族秘境之地坎布拉)</p><p class="ql-block"> (下图: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公伯峡,绚丽彩虹在河谷飞腾 此片请横屏观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尼那水电站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利枢纽全景 仔细看水库中有绿黄二龙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景色。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八盘峡水电站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在中游时游走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及土原下的石层易于侵蚀切割,所以,在苍茫的高原上,黄河更突出地显示出像一条蜿蜒曲行的巨龙,而巨龙的执着前行,在峡谷间切割出非同凡响的数不清的乾坤湾。以物喻思,中国人对乾坤湾情有独钟,因为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史前,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就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观河洛交汇呈清浊以悟而画太极图。中国文化以阴阳、虚实、正反为哲学主道的思想源远流长,而黄河有诸多个乾坤湾,都与太极相关。黄河文化文明源自乾坤湾,使多少人梦寐以求,想以一睹为快。这一次,我们拍摄了诸多乾坤之湾。</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宁夏青铜峡水利枢纽)</p><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乾坤湾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宁夏沙坡头形成的乾坤湾,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内蒙古海勃湾水利枢纽 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内蒙古三盛公拦河枢纽,左边为引水渠道,灌溉着广袤的河套平原。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万家寨水利枢纽。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龙口水电站。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利枢纽。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最后一座水利枢纽,在黄河下游防洪供水灌溉和调水调沙起战略作用的水库。此片请横屏观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河支流上的地形地貌与文明也是种目繁多。比如说,无定河。无定河是黄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它以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一诗而闻名:“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白于山,之后向东北经内蒙古乌审旗向东然后又折向东南,流经黄土梁涧、风沙草滩、丘陵沟壑、土石山崖多种地形地貌,最后在陕西清涧县汇入黄河。无定河流域,是四五万年前“河套人”生活的地方,留下众多人类遗址,出土过古人类“河套人”门牙牙齿化石;这一带,2000年前为“临广泽而带清流”的水草丰美之地,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过渡带,也是这一方土地上各民族生存必争之地。在行进过程中,长城烽台时断时续,残垣断壁掩映刀光剑影。无定河的本身就像一支充满张力的弯弓,弓的边缘就是古代民族居住分界线,也暗喻着这里曾经是战争的前沿。</p><p class="ql-block"> 无定河在这塬面上切割出曲曲弯弯的深沟大堑。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这一高原似乎一马平川,走近一看,才发现,河流却在脚下数十米深的沟底,而且在数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河道蜿蜒达数十公里长。飞起来的无人机,才能拍出河道的全貌。在清涧县高家洼之南约十公里的地方,是无定河入黄河的交汇处,沿着河道有一条古道通往无定河谷底,谷底有一座名为王宿里的村庄,据说,唐李世民曾经在这里倚石休息,再往山顶上走,到了一处称为鱼儿峁的山梁,你就能看到一条山脊的两侧像鲨鱼一样的丘峁,这就是典型的蛇曲河谷地貌。站在这里,你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毛主席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的景观。我甚至以为,主席词中的佳句,就是行军到这里目睹此景而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下图:黄河下游山东滨州的平原水库。此片请横屏观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无论是黄河源头还是黄河入海口,彻底改变了数千年来荒凉、贫穷的面貌,成为人们安居乐业之地。在源头,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大多放下了牧牛鞭子,转而成为生态保护区的管护员;在中游,原来难见树木的黄土高坡,整体被绿色覆盖,在下游,年年担心洪水侵扰的农民住上滩区高台上的排排楼房。</p><p class="ql-block"> (下图: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黄河源头八白塔)</p> <p class="ql-block">  (黄河山东大堤外的移民新村。)</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下游山东段的标准化堤防。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入海流景象)</p> <p class="ql-block">  (黄河源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黄河源头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游宁夏108塔景象)</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内蒙古阴山下库布其沙漠中的移民新村。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下游河南郑州堤防俯瞰)</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宁夏段鱼米之乡景象。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变化,进入了我们的镜头。我们同行的摄影大师,每次出行都做足功课,他把数十年前前辈摄影师拍摄的航片,通过数字地图标上精确的经纬度,每到一处,通过GPS定位,找到当年的拍摄地点,然后放飞无人机,进行重新拍照,与数十年二十年前的航片进行地形地貌和建筑物进行对比。这种比较,使我们对黄河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祖国的进步、对于各地的迅猛发展,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变化,我们由衷地高兴。大家开心地说:“我们这是自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的”。</p><p class="ql-block"> (黄河下游河南段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桥。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黄河河南中下游分界线上的黄河大桥。此片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方显流长。这就是黄河,以及她众多支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美哉,黄河!</p><p class="ql-block"> (黄河河南中下游分界线上的黄河大桥夕阳无限好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