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侠四大家看江湖》

由之

<p class="ql-block">江湖, 始终是一个又具体又抽象的名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从小痴迷于武侠小说,高中时候沉迷在金梁古温武侠小说中不可自拔的中国少年来说,江湖永远是一个令人神往却又触之不得的地方。四大名家的作品里的江湖,永远是那么鲜明夺目,个人风格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羽生的江湖,永远是反清复明,正邪对立</p><p class="ql-block">金庸的江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p><p class="ql-block">古龙的江湖,落魄浪子,情深不寿</p><p class="ql-block">而温瑞安的江湖,充斥着阴谋,充满着背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这四大家以外,黄易和孙晓的武侠小说也别具一格。其余一些武侠小说名家的著作我也看过,可是他们的着笔,绝大多数无例外都注重于人,而不是江湖本身。无非是一个少年身负血海深仇,偶得奇遇遇见隐士或者得到武功秘籍,从而神功大成,能够以一敌百,然后单人独剑闯荡江湖,得到一个,不,几个江湖侠女的崇拜爱慕,最后手刃仇人报仇雪恨,携美退隐,江湖就只是一个背景,你把他放到那美克星上去也行。这种脸谱化的小说看一本就够了,悲惨的是那时候没什么其他途径只能是被动地从书摊上或者图书馆里获得,以至于若干年后我读到柏杨先生的杂文里讽刺俗套武侠小说的言辞,一时间于我心有戚戚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哗啦一掌下去,喜马拉雅山塌了半边,闭眼一跳,只听耳边风声呼呼,睁眼一看,已经从长安到了临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至今我都不大爱看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应该就源出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年岁渐长,生活阅历的增加,闲暇之余再度拾起当年的武侠小说来看,还真看出了一些从前看不到的地方,江湖,就是人性,也是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湖一如人性,生活的磨练,造就了作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诞生了作者笔下的种种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羽生是传统文人,所以他的江湖,大侠都是正气凛然,光辉万丈,为了反清复明极力奔走,同朝廷鹰犬做一辈子的抗争,主角往往都是不苟言笑,伴侣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种。因此他这么多本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几乎都是一成不变,主角也像是复印出来似的,读多了除了为他的文笔赞叹以外,更多的是索然无味。他的前期作品,只有《萍踪侠影》一个能哭能歌迈俗流的张丹枫让人眼前一亮。可惜后来几部《撒花》《联剑》都把张丹枫写的泯然众人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庸的眼界立意,比梁羽生要高出一筹。和他学贯中西,担任《明报》主笔见多世面不无关系,他笔下江湖,宏大复杂的程度,无人可比。江湖的复杂性和主角的多样性相辅相成。而且他擅长于从人性入手,小处见大,刻画出江湖的芸芸众生。《笑傲》里面的尔虞我诈,相互算计,每个人都有好几副面具;《天龙》里面人人俱毒,人人皆嗔,有的痴、有的贪、有的憎。如果要说谁能把江湖画成一幅清明上河图的话,非金庸莫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龙又是另外一种模式,他的著作里面,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主角有情,江湖无情。《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第一句: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江湖一如天地,冷酷而无情。主角虽被情伤,浪子载酒、放荡形骸,但一颗心仍是炽热。想到他的小说,唯一能想到的是他的那些主角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等,对他们所处的江湖,作者加以淡化,但是谁能否认,有这些有趣的热爱生命的主角在,江湖又会远离到哪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时候,我除了金庸,独爱温瑞安,从他的《神州奇侠》开始,那种少年鲜衣怒马闯荡江湖,诗话一般的优美文笔,实在让我欲罢不能。萧秋水至今还是我所有武侠小说中最爱的人物。但是,也许是因为温瑞安是四大家中,唯一一个尝过友朋背叛,锒铛入狱经历的人罢,他的江湖,充满了背叛、充满了背刺、充满着反戈一击。前一秒并肩作战的战友,下一秒利刃穿心。《逆水寒》和《刀丛里的诗》这两本书,实在是集温公“”背叛江湖“的大成之作。他的笔下江湖,让人背后发凉,思之心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江湖也一如人心,阅历的增长,造就了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也见证了作者作品的变换转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纵观四大家的后期作品,撇开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坑王温瑞安不说,其余三大家,其实都在慢慢求新求变,相信这也是和他们笔耕多年,而且人生见识了更多大至整个天下,小至周遭街坊的人生故事,心中有块垒有不平有共鸣有顿悟是分不开的,如此,才有了那些附诸笔端,完成升华的惊艳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羽生一改前面四平八稳的文风,写出了金世遗这种癫狂疯丐般主角,也写出了石破天惊的女主角光芒全然压制住男主角的情节,至此《云海玉弓缘》和《萍踪》《白发》《七剑》并称,到了晚年他更是向金庸看齐,写出了檀羽冲这种家国矛盾集于一身的人物,他笔下江湖的复杂化从而得到了升华。除此以外,他笔下女主,比如武则天、练霓裳和历胜男的光芒,不但胜过传统男主,也胜过了其余三大家中绝大多数女子,这对于一身传统文人思想日常循轨蹈矩的梁老来说,是十分的不可思议和极大的突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龙可惜英年早逝,难以想象如果他活到金庸一般年纪,能写出何等的惊艳文笔! 不过在我非常喜欢的《欢乐英雄》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古龙,主角还是热爱生命,热爱人生,胸有热血,有好酒有情人还有朋友知己。但是江湖不再是无情的、肃杀的,而是温暖的、带泪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金庸,在射雕三部曲奠定武侠第一人的基础上,看政治权谋有感,写出了《笑傲江湖》;看佛经有悟,遂有了博大的《天龙八部》;到了最后封笔,他一反常态,写出了《鹿鼎记》这样有点荒诞的“反武侠”----江湖也好,官场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大的江湖,由此推广到人生,人生,不也是一个大的江湖吗?充满着理所当然而又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反转反讽。他笔下的江湖,反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说了这么多,四大家的江湖完全不一样。到底,哪一个才是江湖,或者说,到底,什么是江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入江湖,人如江湖。对梁羽生来说,江湖起初是亦狂亦侠真名士的张丹枫,继而是规规矩矩的陈石星和唐晓斓,偶尔是昙花一现的凌未风和金世遗,一如他人生四平八稳规规矩矩,偶尔想来个奇峰突起快意平生的文人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金庸来说,江湖起初是满怀理想的陈家洛,憧憬的是笑傲江湖的令狐冲,升华成为侠之大者的郭靖和萧峰,最后一笑变成了油头滑脑但是讲义气的韦小宝。一如他饱读诗书胸有抱负,奈何在这弹丸之地四处周转,见过政治风云,见过人间悲欢,求诸佛经以求七苦解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古龙来说,江湖起初是天意如刀的萧十一郎,进而梦想以及效仿成为洒脱不羁的浪子陆小凤,其实内心最深层的愿景是做个开开心心,有酒有伴有家的郭大路。一如他的悲欢离合颠沛流离的浪子人生。因为他的内心,其实始终永远有一个温柔有情充满希望的花满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温瑞安来说。。。算了,他的江湖就是个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也一样,以前是个惨绿少年的时候,以为江湖是鲜衣怒马,快意恩仇; 等进入社会,觉得江湖是波诡云谲,雾里看花,步步为营;也许等过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之年,远离是非,对江湖的理解,又会是另一番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是佛家说得好: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用水浒的人物来说,少年我们是闹江州的李逵,中年我们是风雪庙里的林冲,暮年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是谁?六和塔下的武松?还是闻潮信的鲁智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想起《武林外传》电视剧里印象极深的一幕:郭芙蓉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试图给初出茅庐的小表妹讲什么是江湖,却欲说还休,只能嗫嚅道:“江湖。。。就是江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说江湖论江湖,什么是江湖,真的只能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湖,就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也许还能有诗文,能表达一下一个过尽千帆的人对江湖的心情描述,可以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也可以是“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怅然。但我觉得,最适合的,还是这一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p><p class="ql-block">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