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示总览 <p class="ql-block">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p><p class="ql-block">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p> 单元作业设计 <p class="ql-block"> 1.作业内容</p><p class="ql-block"> (1)在本单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诵读或者吟唱,录制成小视频发微信群,并在笔记本上分享自己诵读或者演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2)收集关于忧国忧民或者豁达乐观的诗句或语段,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上摘抄理由。</p><p class="ql-block"> (3)片段写作:</p><p class="ql-block"> 从滕子京、滁人、舟子三个视角中任选一个,以《我眼中的范仲淹》或《我眼中的欧阳修》或《我眼中的张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p><p class="ql-block"> 提示:</p><p class="ql-block"> ①结合《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内容以及对范仲淹、欧阳修、张岱的课外拓展资料——知人论世,丰富作文内容。</p><p class="ql-block"> ②从滕子京、滁人、舟子三个视角来写作,要注意他们的身份、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要符合所选人物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2.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p><p class="ql-block"> 作业1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文本的声韵之美,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赏鉴能力。</p><p class="ql-block"> 作业2让学生搜集佳句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即是对美文佳句的积累,又可为后期的写作做积淀。</p><p class="ql-block"> 作业3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以致用”,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尝试着转换角度进行片段写作,更进一步体会范仲淹、欧阳修、张岱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3.完成时间:30—40分钟</p> 学生优秀作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范仲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林珍如</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可他,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动摇。</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的故交,政绩卓著,在朝堂之上敢于进谏,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居邓州,那年正是我被贬官的第二年。 </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我的性格与他有些不同,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大局,以大局为重。而我呢,有时候做事有些不计后果。 </p><p class="ql-block"> 在我被贬谪的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于是我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当我登上岳阳楼后,站在城楼上,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感油然而生,我被眼前之景所震撼。因此,我便书信一封并 附上《洞庭晚秋图》,嘱托范仲淹代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一口答应。</p><p class="ql-block"> 庆历六年,在邓州花洲书院里看了《洞庭晚秋图》后,范仲淹挥毫撰写了《岳阳楼记》。他从未来过岳阳楼,却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我也从中读出了他对我殷切的叮嘱与期望,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涌起层层波涛。 </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记》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崇尚风雅比兴的进步文笔,不要单单拘泥于封建腐朽的文笔当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皆“以物喜”“以己悲”,而他范仲淹却偏偏要探求古仁人的心境,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德高尚之人。 </p><p class="ql-block">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他忧国忧民的写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豁达胸襟的写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伟大政治抱负的写照。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他是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人,是为了民族大义能屈能伸的人,他不仅是我的益友,更是天下人的益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范仲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相煜</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知己与挚友,与我而言他更像是我的老师。不断地关心着我。 </p><p class="ql-block"> 被贬到巴陵郡后,我曾愤郁过,为什么我的一身才华不被重用,反而那些只懂享乐媚俗之人会得到重用。而后我又听说范兄被贬,便更觉得不值,他的才华与能力尽人皆知,却还遭此境地,真是可悲。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主持修建岳阳楼,想到范兄才华横溢,便将一幅《洞庭晚秋图》送交他,想让他为岳阳楼作文。终于等到了范兄的来信。我迫不及待拿起阅读,不免心生惭愧。</p><p class="ql-block"> 范兄那“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豁达心胸让我心生佩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令我汗颜。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完了《岳阳楼记》时,我深受触动,范兄胸怀天下我属实难比。</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范兄这样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之人竟被如此对待,我还是深深地叹惋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欧阳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照洋</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滁州人,我们这里原来只是个荒凉之地,直到朝廷派来了一位太守,这位太守可不一般,他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很大变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太守不光尽职尽责,还很亲民,乡亲们都很爱戴他。他带领大家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在他地不懈努力下,我们不仅不再缺衣少食,生活还变得很自在。这欧阳太守,博学多识,十分重视教育,他来的这段时间,我们这里的学堂兴盛起来,读书学习蔚然成风,考中功名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都十分尊重、敬佩欧阳太守。</p><p class="ql-block"> 当然,欧阳太守还有一些自己的兴致爱好。每当他赋闲时便跑到我们滁州周围的山上四处游历,我们滁州人平日里视而不见的景色,在他笔下熠熠生辉,我们也开始为家乡自豪。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跟随他一起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后来听说他是个大文人,大概看遍山河就是文人共同的理想吧。前不久,他还和山中僧人一起建了一个亭子,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太守有时望着天上的鸟儿发呆,有时醉倒在地上还满脸笑容,大家又都看着他,此情此景,大概就是“醉翁亭”最好的诠释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太守高兴地给我们读他写成的文章,虽然大家不甚理解,但隐约之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太守眼中滁州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我们的欧阳太守就是能做到为国为民、与民同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欧阳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相烁</p><p class="ql-block"> 看!那位白发苍颜,举杯痛饮的人,你们猜他是谁?这可是我们滁州的“老大”——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正在醉翁亭,接受着醉翁居士本人的宴请,真玩得不亦乐乎呢! </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醉翁亭这地方环境真美,四面皆山,眼前却有一处瀑布,空气清新怡人,四面都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嗯,再来一壶酒,此时心情就更加愉悦了。我们太守的眼光,着实不错!</p><p class="ql-block"> 此时,你不会以为太守他只是一个纵情山水什么事都不管的人吧?这你就大错特错了。要在以前,我们可过不上这种日子,生计都十分困难,更不必说游玩了。就在前几年,我们太守欧阳修被调了过来,听说是被贬而来的,刚开始我们还忧心忡忡,可没想到,太守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我们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呀,都得归功于欧阳修—我们的太守。</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滁州每天都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异常热闹,我们太守也经常带我们一起游山玩水。每次他大醉之后,都会写下一篇篇文章。每当这时,我就禁不住想,这样的太守?为何会被贬呢?他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去京城,为皇上,为更多的多百姓造福。 </p><p class="ql-block"> 每当太守听到我们这么说,总会说:“只要你们幸福了,我也就满足了。”这时,我总会捕捉到他眼中的向往。但转念一想,若欧阳修一直为我们太守,一起享乐,不是也很好吗? </p><p class="ql-block"> 看,太守又要醉了,我也应该回家了。太守醒后,定会有一篇文章诞生,但不知内容为何了。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太守,我眼里的欧阳修。为国为民,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我所敬佩的欧阳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张岱</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小菲</p><p class="ql-block"> 我从未见过像张岱一样古怪的人。大雪接连下了三日。寻常人都躲在家里取暖,而他,却坚定地要去游西湖。我也见过不少痴迷于西湖美景的游客,可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p><p class="ql-block"> 他站在船上,明明有炉火,我却感觉到了清冷与孤独。他一定有心事吧,我想。他的眼里有雪一样的孤冷。西湖雪景确也美丽,大雪仿佛为湖渡上了一层银装,放眼望去,一片苍白,天地间万籁俱静,似乎只有我们船上的人存在。 </p><p class="ql-block"> 慢悠悠地,我们到了湖心亭。亭中居然还有人?难道有比张岱更奇怪的?他们几位攀谈了起来,我似乎闻到了酒酿的醇香,一看,果真有正在沸腾的酒。那童子热情地邀请张岱一同饮酒,他勉强饮了三大杯,随后告别。我看见他的脸红彤彤的,眼底出现了笑意。我喃喃自语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似乎听到了,转过头来冲我笑了。 </p><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张岱,是一位心事诸多却又孤高清傲的人。他的身后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张岱</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许萍萍</p><p class="ql-block"> 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这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全然没有鸟声人迹了。</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这恶劣的天气,不会有生意,却不想张岱先生,仍要去往湖心亭。我将张岱先生扶上小舟,与他往湖中渡去。雪一片一片地落在他的身上,他却完全不在意,任由雪浸湿了他的衣袖。雪如花般绽放在张岱先生的眼底,风雪交杂着,银色为疮痍世间披上一层侘寂,仿佛将四季停涩。</p><p class="ql-block"> 正是傍晚时分,水天一色、雾凇沆砀,平静的湖面上只留有船划过的痕迹和湖中心的那坐亭。到了亭上,竟不想仍有与张岱先生一样,在夜中赏雪景的人。或是因志同道合,张岱先生与那二人欢饮了三杯,三人一同从亭中向外望去,雪花如棉絮般在空中飞舞。伸手去接,雪花在手心中盛开。虽是寒天,我却仍觉张岱先生的心底涌出一股暖意。</p><p class="ql-block"> 随后三人分别,我将先生渡回湖边,看着先生的背影,再看看这正下着的,如花如絮般的雪,别说先生痴,竟更有痴似先生的人。果真文人墨客与我这般常人不同,这雪中的情趣,怕是只有与张岱先生志同道合的人懂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眼中的张岱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大明</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舟子,也就是船夫,在西湖工作。今天,我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叫张岱。</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清代,大明王朝已经灭亡了。不过我们大多数平民都不在意朝代的更迭,什么“国”,什么“忠”,都不重要,只要能赚到钱,足够去养家糊口就行了。但张岱却和我们不一样,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我以为他的家出了什么事,所以并不在意。但他十分高傲,看都不看我一眼,仿佛不把我当人,让我有些恼火。</p><p class="ql-block"> 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更定时分,这个时候张岱出来赏雪,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夜深人静,氛围有些凄冷,但他竟似乎十分陶醉于眼前之景,真是奇怪。到了湖心亭,我仔细一看,亭中竟然早就有人了。张岱也有些吃惊,只见他登上亭子,三言两语后,几人便投机地聊了起来,也不知道在谈论什么。很长时间过去了,张岱尽力饮了三大杯酒,才不舍地告别,这使我大为惊奇,小声嘟囔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p><p class="ql-block"> 过了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了《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正是张岱。我有幸认识几个字,便仔细阅读。读完后,我彻底被震惊了,没想到,张岱心中正牵着故国之思。看来,是我肤潜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眼中的张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馨</p><p class="ql-block"> 雪下得很大,天气也很冷,于是我点上了炉子,在舟中透过那束细烟望着朦胧的街景出神。</p><p class="ql-block"> 我是名舟子,平时在西湖载游客维生,自己也懂些西湖的典故。“这雪下的真大啊,天这么冷,估计不会有客人了。”我自言自语着。</p><p class="ql-block"> 雪刚停没多久就来了客。“相公,里面请。”我忙道,起身又往炉里添了把柴火。</p><p class="ql-block"> “去湖心的亭上。”我抬头一看,那人眉清目秀,带些书生气。这样单薄的身体,难道感觉不到冷吗?</p><p class="ql-block"> 船桨滑过湖水,银白的镜面上激起一阵涟漪。“这样冷的天气,相公怎么还要来赏湖呢?”我忍不住发问,他温和地笑着,似答非答:“你看这雪景,旁些时候可看不到。”是啊,天上因为刚下了雪,没有云,一片苍茫,水映着遍山的雪,白的让人眼晕。确实是难得一遇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到了亭上,本以为空无一人的亭子里坐着两人,童子把炉上的酒烧的滚沸,客人和他们大抵是不认识的,却都因为相同的品味一见如故。</p><p class="ql-block"> 到了下舟的时候,他的嘴角还挂着笑容,我握着手中温热的铜币,喃喃道:“别说相公痴,还有比相公更痴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