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高炮62师第606团鞍山籍战友入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50周年纪念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献给战友(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前期准备</b></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千山,连绵起伏,峰峦叠翠。雨后峭壁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苍松挺拔,松形鹤骨。茂密森林,遮天蔽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身在此山中如梦如幻,那巧夺天工集人类智慧之力建造在峭壁之上的寺庙,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而且这里有美丽的传说,又有动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千山景区正门</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千山景区仙人台</p> <p class="ql-block"> 盛夏的鞍山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美丽的千山绿荫环绕风景宜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在美丽的千山脚下,一帮曾经当过兵的人将从各地纷沓而至,汇聚在鞍钢天座宾馆,隆重举行"高炮62师第606团鞍山籍战友入伍50周年纪念大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帮鞍山籍1972年入伍的老兵,2022年将迎来入伍50周年纪念日。这是半个世纪的跨越,值得去回味,值得去纪念,且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战友协会主席杜文宽倡议下,得到了众多战友们地积极响应和支持。"高炮62师第606团鞍山籍战友入伍50周年纪念大会"就此酝酿而生。由杜文宽总策划,吴刚、黄祖刚、曲维克、单明策划组成的组委会就此诞生。下设会务组、摄像组、后勤组。分别由张玉浩、刘忠顺、魏殿新、苏刚、李继涛等战友组成。为了使纪念大会办得更加热烈、更加奔放,为了把纪念大会办成令人难忘的盛会,组委会几个月前就启动了会务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千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组委会想战友之所想服务战友之所需,无畏辛苦长途奔波且不顾旅途劳累,联系原606团部分首长为纪念大会助力,从而提高老兵们的精气神,进而达到活跃纪念大会气氛的效果。由于他们年事都已高,路途遥远且行动不便,因此,不能前来却是有些遗憾!但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在纪念大会现场,令战友们如身临其境近在咫尺。这也能够表达对纪念大会的祝贺!当得知,1972年带领我们走进军营的老首长,今已90岁高龄将亲临大会现场,与我们共同纪念入伍50周年活动时,这帮鞍山籍退伍老兵们心情是无比激动!也能让我们亲临目睹昔日老首长的军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2年底入伍的鞍山籍部分战友微信群,是战友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加深战友之间情感的纽带。由于一部分战友微信群没有在册,因此导制了微信沟通的盲区,造成很难通知到本人的困境。组委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并组织以连为单位落实到人头,负责到人头,尽最大可能的把信息通知到本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怱怱流逝,五十年间,战友们流动性较大。有的战友移居异地,有的战友客居他乡。即便如此,组委会也没有放弃,积极地想办法,充分地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优势把信息传到送到,为的是方便战友之间相互联系和沟通。几个月过去了,张玉浩、曲维克等仅在战友微信群,通过适时地更改、情况变化、战友入会等有关纪念大会的信息就达上百次之多,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和卓有成效地工作,使参会的战友们达到了可观的人数。</p><p class="ql-block">如图所示: 微信群发佈的有关信息</p> <p class="ql-block"> 战友协会主席杜文宽已72岁,我们都习惯称之为杜大哥。他为了选择最佳会址,二上海城东四方台,四上千山脚下鞍钢天座宾馆,费尽心思与店家协调,为的就是既经济又实惠,既符合餐饮住宿环境,又能达到纪念大会所需要的理想场地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组委会其他成员,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发挥其特长;单明战友为了在会前、会中、会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视频,不但能够丰富内容,而且能够宣染气氛,又能够再现当兵时的风彩,为这次纪念大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需要军旅生活和军训有关的照片时,战友们纷纷响应翻箱倒柜,并找出珍藏几十年的照片给予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拍照身肩责任,按下快门留下美好的一瞬间,将伴随美好的回忆。 由于摄影拍照的特点,要求在拍摄中不能懈怠,以细致入微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才能颇受战友们信任,单明战友: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会前筹备视频∪盘在会场播放,会后还要编辑视频为大家留下更多更美的影视资料,他还要克服年龄大,头昏眼花和高温炎热下的不利因素。单明战友:不会辜负战友们的期望,把最靓丽影照提供给战友们。不留遗憾珍藏到永久!</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纪念大会主席台</p> <p class="ql-block"> 这次纪念大会最大的亮点是由吴刚、黄祖刚两位战友主持,他俩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他俩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拟稿,经过反复磋商现场彩排,使纪念大会准备工作有续推进,做到细致周全万无一失,相信纪念大会将精彩纷呈,我们将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幕后给予支持的奉献者,他们随叫随到默默无闻,在纪念大会筹备期间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李继涛战友就是一个缩影,他克服身体的不适,每次彩排都积极地参与;徐军、苏刚战友等更是忙前忙后积极地协助做好筹备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祖刚、曲维克两位战友家居沈阳,为了开好纪念大会,在筹备阶段经常奔波两地,不顾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全心融入无私奉献。这就是军人的气质军人的作风,认准的事就义无反顾;当冲锋号声声响起时,他们就一往无前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大会主持人吴刚 黄祖刚</p> <p class="ql-block"> 纪念大会的前夜,部分战友兢兢业业为之奉献,无法用精美的语言和动听的词汇加以描述和吟诵!那些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也只有他们不懈的努力,才有我们值得期盼的纪念大会。特别是身居外地的战友们十分感动!特此向前期筹备而付出的战友们道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千山脚下,那美丽的传说和那动听的故事,将奏响悦耳动听的交响乐章,将唱响美丽的传说,吟诵动听的故事……以满怀激动的心情,将迎接那令人难忘的盛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山脚下鞍钢天座宾将呈现五彩斑斓的画卷,在这里书写五十年的感慨,高唱五十年的赞歌。在这里续写战友情谊,在这里不忘当兵初心,牢记当兵使命。永筑那不变的军魂!</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鞍钢天座宾馆会址正门</p> <p class="ql-block"> 纪念大会在微信群广泛传播,受到了许多鞍山籍退伍老兵极大的关注。借纪念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以不同的形式抒发当兵时情感,思念战友想念战友之情油然而生。并献上书法作品和诗词吟诵表示祝贺,为即将召开的纪念大会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战友王芳奎</p> <p class="ql-block">战友情深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战友情源似鸭绿江水源源流长</p><p class="ql-block">——贺高炮六十二师六0六团鞍山籍战友入伍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解放军卫生部原副部长袁永林为纪念大会挥毫,由陈长岱战友代表转赠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 挥毫草书,笔酣墨饱。</p><p class="ql-block"> 行雲流水,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书法</p> <p class="ql-block"> 随笔《战友》</p><p class="ql-block"> 战友友谊如鸭绿江,</p><p class="ql-block"> 川流不息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战友如兄弟感情厚重,</p><p class="ql-block"> 试比水丰大坝比高低。</p><p class="ql-block"> 紧握钢枪守边疆,</p><p class="ql-block"> 青春奉献卫国家。</p><p class="ql-block">——献给战友入伍五十周年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1日 于北京</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拉古哨水丰大坝</p> <p class="ql-block"> 打油诗 《军魂》</p><p class="ql-block"> 成人之年把兵当,</p><p class="ql-block"> 保家卫国驻鸭江。</p><p class="ql-block"> 回望山河人已老,</p><p class="ql-block"> 戎装虽卸心向党。</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记使命,</p><p class="ql-block"> 军魂入骨斗志昂,</p><p class="ql-block"> 国若有召人必回。</p><p class="ql-block"> 人若不在魂跟上!</p><p class="ql-block">—— 献给:我的战友入伍50周年</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3日 鞍山 曲维克</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曲维克战友在训练中</p> <p class="ql-block"><b> 流年岁月 </b></p><p class="ql-block"> 纪念大会,已进入倒记时。我专程从北京乘2550次列车,于次日早7点30分到达鞍山。这是我的老家,而浓浓的乡音、熟悉的街道拉近了我的距离。倍感亲切!兴奋之余不顾旅途的疲惫,信步走进鞍山二一九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二一九公园劳动湖,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清澈的湖面碧波荡漾,林荫道、休闲亭情侣们勾肩搭背说说笑笑……欢乐声不绝于耳,沉浸在几度浪漫几度风情之中。我不屑一顾,调好焦距按下快门,把劳动湖的美景嵌入镜头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追溯五十年前,学校组织少先队员活动,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高唱着少先队队歌,行走在湿漉漉的林荫小路,在劳动湖畔过队日,快乐伴我行。时光把我们从青涩的少年推到了青年时代,在共青团组织过团日时,我们沿着劳动湖畔,陪伴着白杨垂柳诉说着未来的理想。我们伴随着劳动湖一起走来,时光荏苒,如今的劳动湖还是原来样子没有变化,湖面碧波荡漾,湖岸杨柳成荫……而变化的是我们,时间煮雨,"花开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怱怱又无情地把我们推到了五十年后,并滿头黑发已染成了白发,岁月风霜又把我们脸上额头刻下深深地皱纹,如今,我们已变成了一个的老人。</p><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鞍山二一九公园劳动湖</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张健生战友(本文制作者)</p> <p class="ql-block"> 白天高温酷暑,夜晚热浪未减,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黎明破晓,才感受到窗外吹来一丝丝凉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正逢八一建军节之日,在鞍钢天座宾馆,隆重举行"高炮62师第606团鞍山籍战友入伍50周年纪念大会"。时间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心情随着时间而激动起来,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仿佛回到了从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五十年,跨越半世纪。</p><p class="ql-block"> 回首忆当年,都有好青年。</p><p class="ql-block"> 参军立壮志,卫国守边陲。</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学校工厂如愿地参军入伍,从区武装部报道始,到为我们准备的丰盛午餐,从太平俱乐部欢送联欢会上,深深感到社会的关怀,使我们感动不已激动不已!同时也感受到身肩的责任,而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太平俱乐部楼上的入宿且难以忘记,108名新兵欢聚一堂,有的自编自演节目,有的放声歌唱……气氛热烈推到了极致,我们几乎是彻夜未眠。次日,乘坐的大客车一路欢歌笑语驶到火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欢送的人群如织。当我们踏上列车聚集在车窗前,努力的寻视爸爸、妈妈和家中亲人与之告别时,火车却无情的一声长鸣,喷着黑烟徐徐驶出站台。我们从铁路旁栅栏的缝隙隐隐看到那亲切、那慈祥的面孔,我们挥手向爸爸、妈妈告别。再见了!您们多保重啊!列车渐行渐远,爸爸、妈妈身影看不见了,同学、知心朋友也看不见了,家乡也越来越远看不清了。百感交加鼻子一酸,眼泪从眼眶溢出流滿了脸颊。离别之日总有相聚时,可这一別就是整三年。</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一营一连在训练中</p> <p class="ql-block"> "当兵伊始"三个月的新兵连集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节点,不仅培养我们坚定的信念,而且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新兵连的集训,我们出色完成了军政训练,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各项科目考试。从中受益匪浅,既完成了枯燥乏味队列训练,也战胜了紧急集合带来心里上的紧张与恐惧,并提高了心里素质。学习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的同时,落实到行为规范上,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星期天,是我们最放松的一天,可以睡上一个美美的懒觉,以缓解训练中而带来的疲倦。夜幕降临,在星光陪伴下,有的战友自发地围在一起席地而坐,促膝长谈、交流思想、憧憬未来……此时此刻深深地陷入纯情,感到战友之间亲切有加亲如兄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集训很快结束,108名战友一部分;将分配到宽旬县长旬公社拉古哨大队的二营,一部分;将分配到东沟县长山公社光头山脚下的一营(原曾泽生50军老营房),我们就此远近相宜。</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火炮牵引车GCH</p> <p class="ql-block"> 我被分到一营三连,连队在光头山脚下,如蹬上山顶可以与黄海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次到老连队一切都感觉陌生,日常生活军事训练有老连队的规章制度。为了尽快的适应连队生活和训练,在训练中虚心向老兵们学习不耻下问,老兵们也没有把这帮新兵蛋子当外人,训练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生活上也照顾体贴有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与老兵们休戚与共似如兄弟。并在老兵的帮助下,很快的掌握了高炮操作和保养技能,很快的融入了连队大家庭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军事训练结束后,我们还要为连队副业生产出把力。清理猪圈粪便,为菜地里施肥、除草、清除石头。这些简简单单的活看似简单,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从来就没有干过,累得满头大汗却未见活儿出多少。但是我们没有气馁,在连队其他的活动中,去努力完善自己,彰显个人的能力和特点。</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二营炮班在训练中</p> <p class="ql-block"><b> 难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我们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清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那是星期天的清晨,太阳刚刚爬起露出一个半红脸。忽然,从门窗处飘来一阵叫卖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吵醒,顺着卖叫声望去。(营房无封闭)一个老乡赶着一辆毛驴车,看上去也就40来岁,脸上已被海风涂抹了一层铜色油脂。车上放着两个大筐,并用麻袋捂得严严实实的,我们凑上前咋一看,老乡穿的鞋已经被海水浸泡着湿淋淋,半挽着裤腿上也能清楚可见的泥沙,看来这位老乡是早早赶海回来。借着星期天也是想把车上的海鲜卖到兵营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十分好奇的问道:车上卖的是什么呀?老乡底气十足,十分豪爽的答道:螃蟹、青虾,我们更加好奇不可思议?急不可待想识庐山真面目?当我们小心翼翼掀开麻袋一角时,忽然间碗口大的螃蟹,就像喊了口号似的,向我们张牙舞爪好似威风。再看另一筐还没有等掀开一角,受到了惊动活蹦乱跳的青虾,顺着麻袋和筐的边缝已跳到了车上。我们又兴奋又惊呀!真是大开眼界!这是我们长这么大,这么鲜活的螃蟹和青虾还是头一次看到。3角钱一斤的大螃蟹、青虾,我们还是仰之弥高望尘莫及,伙食费一天4角9分钱,当兵津贴费一个月6元,是无法支持这么高的消费价格。</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火炮牵引车解放30</p> <p class="ql-block"> 星期天,让我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写家信了。能把近日军训及生活情况向家中父母汇报,以免父母对儿子的牵挂!以真挚的情感,通过书信对知心朋友加以表达,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队所在地长山公社,一条国道东西贯穿,道旁有一个储蓄所、一个邮局、彼邻是公社唯一的一家百货商店……我们写好的家书和信件,通过邮电局邮箱投递进去,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随着家书信件飞到远方父母身旁,飞到知心朋友心间,见信如见面、见面如见人。既安慰父母惦念之心,又暂解父母牵挂之情,又得知,知心朋友在部队的近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国道一侧似乎比平常时人多了一些,也热闹了几分,叫卖声也此起彼伏。我们随着人们前去看看究竟?印入眼帘有提着篮子的、有挑着担子的、还有推着小车子的,从她们身上散发着大海的味道。当走近一看,全是来自大海里的礼物,有螃蟹、大虾、带刺的海胆、八爪鱼……且数不胜数。有的不知道叫什么也对不上号,真是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犹如把海底世界搬了上来。我们带着十分好奇的心情,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欣赏来自海底世界的不速之客。从而认识了许多不明生物,增加了对大海的认识,同时也大大开了眼境,收获的知识也是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张健生战友(本篇制作者)参观坦克</p> <p class="ql-block"> 位于长山公社以南约几里路有一座山峰,山虽不高,却很陡峭,涨潮时海水可倒灌在山脚下,在黄海之滨耸立一座山峰更显得它的存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它肩负海防巡逻、防空预警、海面搜索等重要任务,这就是空隆山。当地人称之为黄海前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隆山山脚下,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土壤肥沃,给水稻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部队的农场就座落在这片黑土地上,每逢春天,部队派一个连队适时春耕、平整稻田、灌水插秧……今年轮值:是高机连担当此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机连指战员们,从水稻插秧,到田间管理,从防控病虫害,到灌水施肥,他们做到科学管理,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换来丰收的景象。金秋十月,金灿灿的稻穗沉旬旬,风吹稻穗千层浪,十里飘来稻谷香。战友们个个喜出望外,眉宇间露出灿烂的笑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不日,我们三连奉命派一部分战士,前去支援空隆山高机连秋收稻谷。</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张玉浩、刘宝财在阵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徒步来到农场,当看到成梱、成垛、的稻谷堆满田间,且连成一片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于是,我们从田间把收割好的稻谷,捆绑几梱搭上肩,避开田间低凹处的积水沿着湿漉漉的田埂,一呲一滑艰难地往向走,有时一不小心连鞋带脚陷入淤泥里,费了好大劲才拔出来,到了场院一屁股坐在地上长长的喘着粗气。待会,我们像蚂蚁搬家似的来往于田间、地头、场院之间,当看到场院堆积如山的稻谷,心里也充满着喜悦。苦和累也不知道去哪了?大自然的馈赠,离不开指战员的辛苦。是劳动与汗水的结晶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端上白白的大米饭,饭香可口食欲大增。部队主食以粗粮为主,农场能为其他连队提供一些大米,做为主食的调配。是件让我们非常高兴的事,那是皆大欢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秋收稻谷,我们的后背脖颈被稻芒扎的起了一片红包,非常的痒有时伴着疼痛真是很难受。尽管如此,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耍继续,怎么办?有一个老兵像似很有经验似的,凑到我们身边亲切的说了几句……我们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各自奔向饮事班找来米袋和麻袋之类,往后背一披,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背起稻谷稻芒也无法威胁和刺伤皮肤,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王芳奎、金兆维、杨凯、金广惠、张健生战友在坦克前</p> <p class="ql-block"> 良好的自然环境,给水稻提供充足的生长条件,相伴与水稻一起生长的还有其他生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鳝是稻田地土生土长,它们在这里滋生并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后收割水稻时,它们选择了钻进淤泥之中藏匿越冬。这不,走过来几个挖黄鳝的老乡,走在前面的左手拎着鱼篓,右手拿着铁锹,他们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说说笑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忽然间,有人喊:快快过来啊!你们看,并用手指向另一个方向,说:有这么多洞啊!于是乎,迅速用铁锹沿着洞的方向挖了下去,顺着淤泥的翻动上来了几条黄鳝,有黄色的、有棕色的,当地老乡说:黄鳝能大补还可以入药。这是什么黄鳝鱼?长相像蛇,身形怪异,我们根本不敢靠前,站着远远的地方望而却步。当锋刃的铁锹挖下去,有时把黄鳝截成两节真是有些惨无忍睹。老乡们越挖,兴趣越浓,收获越多,不到两袋烟的功夫,黄鳝鱼已装了鱼篓。老乡们收拾好工具,两个人抬着鱼篓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这里黄鳝鱼真的很多啊!可惜!我们对黄鳝鱼还缺乏一定认识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身感受却难以忘记,不经意间在回忆中重现。</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王声宪、苏刚、许守文战友在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b> 拉古哨我的第二故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宽甸县境内重山峻岭沟壑纵横,且林业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林业县。拉古哨位于宽甸县以南,对岸是隔江相望的朝鲜,这里是祖国的边陲。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高高的水丰大坝耸立在中朝两国边境,拦截的鸭绿江水高达百余米。又曰:拦截江水筑大坝,高峽出平湖。湖水倒影浸山青,鱼逐鸟啼飞。湖水直下百十丈,俯瞰雾柳水茫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水力资源丰富,水电为中朝两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泄水口湍急的江水奔腾不息,越过了平原穿越了峽谷,共用一江水造福了两岸人民,他们友好相待和睦相处被两国人民传为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分配到二营的部分战友,乘部队的解放汽车,由长山公社始发一路到达丹东市。从丹东市转乘小火车驶出,沿着山脉穿行于山谷中,喘着粗气喷着黑烟艰难的向前爬行。由于山谷中温差变化很大,铁轨上时常会结成薄薄的冰,影响火车的正常行驶,如果忽然传来急促的喘气声,那是火车驱动轮打滑。于是,火车司机拉下开关,沙子从喷口喷洒在铁轨上,火车好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顿时兴奋起来,像似脱了疆的野马,火车速度确实提高了许多。列车经过坦旬、永旬,下一站就是终点站长旬车站,其实长旬车站不是终点站,下一站为河口,这一站现已封路不通车了。河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参战其中的一个渡口。这里曾普写了气壮山河泣鬼神的诗篇,被后人广为传诵,现已成为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金广惠与战友在雷达站</p> <p class="ql-block"> 列车到达长甸车站已是下午,长甸为一个小镇,也是长甸公社所在地。来至鞍山、营口、江苏的战友们下车后,我们没有等来解放车前来接,(除战备外,其他车辆训练或故障车。)而是听到的是,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看到的是,站台上聚集许多前来迎接的首长和老兵,他们在此已等候多时了。首长简短说明情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得知,以实战要求在负重的情况下,完成一次长途行军几十里目的地——拉古哨。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对新兵连集训后的一次考试啊!后由,团部及各连点名分别召集新兵列队,一支由团部及各连几百人组成拉练队伍浩浩荡荡,由长甸启程踏上去拉古哨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长旬小镇,沿着农村的土路一路前行,穿过了一道梁、越过了几道坎、走过几个小村庄后,眼前出现了一座山。山脚下劈山开凿的盘山道,蜿蜒盘旋顺着山势延伸,像似一条巨蟒盘踞在山腰。我们行走在高低不平此起彼伏的盘山路,在不断地调整行军姿态来缓解身体上的负重,还要小心左侧岩壁上的坠石,也要留神右边峭壁下湍急的鸭绿江。虽然身体有些不支,大口喘着粗气艰难地前进。但是还多亏了有新兵连集训时积累的底子,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储存了一定的能量,所以通过长途行军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顾不暇接无心观赏鸭绿江畔,那美丽的山水和自然风光。回眸是峭壁下的江水,耳畔传来是湍急的江水声,脸颊感受到从江面袭来的阵阵凉风,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行军,我们通过了实战考验,并安全地完成了此次任务,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时,天色已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们放下背包总算是减轻了身体上的负担,在后勤大院原地稍作休息后,由值班人员领队陆续进入后勤饭堂吃晚饭。饭后跟随老兵下到班里,老兵们非常热情的帮我们拿背包安排床铺问寒问暖,想的也非常周到准备了热水,让我们泡泡脚缓解乏力……此刻,一般暖流涌遍全身,顿时打开了感情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张洪刚与战友在大客车</p> <p class="ql-block"> 拉古哨大队,系宽旬县长甸公社所属一个座落边陲的自然村,(拉古哨村) 下辖六个生产队。距江边约百十米,江对面即是朝鲜的村镇,其山头也驻有朝方高炮部队。二营各连至东西走向分别驻守在几个山头,并构有永久性式炮阵地,高炮昂首箭指长空,常年战备值班,日夜担负着水丰发电站的对空安全。其他团直分队,分别驻防在沟沟壑壑隐蔽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高的水丰大坝近在咫尺,宽阔的江面清澈的江水,孕育的大量鱼类,为人类提供了餐桌上的美食。登高望远一览无余,拉古哨村与群山相倚,周边林木环绕,这里有栽植的桃树,还有当地特有板栗树、核桃树、柞树、橡树……等当地多个树种。如果又是一年春天季,这里将是林木成荫,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充满着活力的拉古哨村,更显现出它的魅力,美丽的拉古哨村,我们心中拉古哨村,就此与你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曲维克、杨逢运、刘忠顺、李维恒、孙绍朋(已故)邹广信(已故)印友贺(后调出)几个战友分配到六连,(其他战友们分配到各连)炮阵地驻守在拉古哨大队第五生产队的山头,营房就在阵地的背后。星期一黎明时分,东方泛起鱼肚白,雄鸡报晓,远处又传来几声犬声……拉古哨村从睡梦中慢慢醒来,农家升起了袅袅饮烟,同时社员们开始准备着农具……做好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始,今天的早晨天空格外晴朗,明媚的阳光洒在炮阵地上。年轻的哨兵笑迎阳光,手握钢枪,威风凛凛站在神圣的哨位上,警惕巡视着远近目标,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忽然江的对岸是乎有人向我方挥手示意,由于有一定的距离看的不太清楚,哨兵走到观察镜前调整好焦距、选好方向、锁定目标实施对方观察。一下子就把江对岸的人拉到眼前,显现出是一个年轻的女兵,穿着整齐的军装,更显衣着得体英姿飒爽,哨兵下意识向对岸挥手回示。他知道对方根本就看不到,一会功夫,对岸的女兵就在镜头下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曲维克、刘宝财、韩维富、金福昌等战友</p> <p class="ql-block"> 他回到哨位,密切注意周围的情况,哨兵的职责:就是坚守哨位,提高警惕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忽见江面一群鱼儿游逐,溅起层层的鳞波,打破了江面上的宁静,随着鱼群渐渐的离去,江面恢复了往常。广阔的江面,清澈如静,宛如明镜,清晰地映出蓝天、白云……此时,哨兵走下哨位与前来接岗的战友交接,随后拿起笔在值班一览表上写下一切正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调入团司训队参加培训,那是一年之中"春"的当头的季节,大地复苏、万象更新、一片生机……我们司机班在教练班长王继友的执教下,从长甸到拉古哨进行道路适应驾驶训练。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次就是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我们在训练中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动作,正确判断,正确处理。不能带有半点疏忽大意,这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驾驶室的后窗,观看战友驾驶车辆,从中取长补短。忽听一个战友大声感叹:真漂亮!你们看,顺着他指的方向映入眼帘,哇噻!左侧的山坡上,美丽的映山红开遍整个山坡,红的、粉的、白的……五彩缤纷,犹如一个美丽的画廊镶嵌在山坡上,酷似画家手中的作品。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感染和视觉上的冲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汽车沿着曲折的盘山路缓慢的行驶,转弯处鸣笛、减速、左转大、右转小、提前避让。道路借山临江而建,春天的鸭绿江水温差变化很大,江面上雾气缭绕,给鸭绿江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我们站在车箱内,从飘逸的雾气中举目望去,隐隐约约一群野鸭子从一侧江面探头、展翅、拍打着江面惊飞。忽然又收拢翅膀潜入江中,过了好一会也不见探头?只见远方,在雾气缭绕的江面上,出现一群黑色的点点在江面移动。</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李春平、李克、田福林、 王德凯、杜文宽在光秃山一营</p> <p class="ql-block"> 湍急的江水,在巨大的岩石背后打了一个漩涡后放慢了流速,在这一侧的江面上,歇息着数只身披艳丽的羽翼,不离不舍静静的守护着爱侣,沉浸在爱河之中,它就是人们称之为忠贞不渝的爱情之鸟,爱情吉祥物鸳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汽车转弯后进入直路,班长示意车停在路边,我们下车后非常兴奋的跟随班长,连蹦带跳地越过江滩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很快的来到了江边。班长让大家洗洗脸精神精神,江水清澈凉爽顿时大家精神了许多。此时,我捧着江水正要洗脸时,看见两个小小黑点在不断的移动,我问班长这是什么?班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很疑惑?于是,放掉水才看清楚原来是一条小鱼,啊!两个黑黑的小眼睛全身呈透明,除此之外同其他鱼类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战友好像才恍然大悟似的,我知道:它是江里小银鱼是鸭绿江珍贵鱼种,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起到生态平衡呢,噢!这时,大家才知道鸭绿江里有一种鱼叫银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江边驻足小憩,江边的浅水区不时的溅起水花,正在莫名其妙时,可见几条大鱼翻动着鱼身纠结在一起,旁若无人却不惧人类。这时,从我们身后走来一位老乡,看上去年龄约50多岁长得一脸连毛胡子,很客气的说道:鱼儿正在交尾不要惊动,我们立刻明白老乡此话的含义并迅速避开。当地老乡有从事渔业生产的,所以视鸭绿江为母亲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鸭绿江鱼类资源丰富,有江鲤鱼、江鲫鱼、江草鱼、江鲢鱼、江银鱼……鱼鳞均为银白色,其肉质鲜嫩没有土腥味。其中鳌花鱼是鸭绿江特产,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清蒸、烧纯……都是酒店推荐一道名菜。老兵探家时需要什么鱼?什么时间来取?提前告之渔夫即可。次日,在约定好的时间来取,保证你所需要的鱼是活的,让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回到驻地揉搓几个棉球,然后,再涂上白酒塞进鱼的鳃部和嘴里,此时,鱼昏昏沉沉陷入醉中。临行前用湿润的毛巾包在鱼身上,不管是经过长途旅程,还是再颠簸两天,到家后,放在水里鱼会慢慢地醒来,你要是站在鱼的附近会溅一身水的。这是老兵通过实践而得到的证实,并把这一秘密告诉我们这帮新兵蛋子。拉古哨蕴藏着许多神秘,走进去会让你感受到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曲维克战友王声宪战友</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脚下,并小心翼翼踩踏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一步一颠地离开了江边,选择路边一棵大柳树下围着班长坐在砂砾上,认真的听班长对适应驾驶的总结,并对每个学员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纠正。稍作休息,我们从新上车体会,随着车辆进入拉古哨腹地,山沟庭院都有盛开的桃花、杏花、樱桃花……空气弥漫花香,挑花芬芳、杏花淡雅、樱桃花斗艳……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我们陶醉在花香之中,真的有些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拉古哨村盛产水蜜桃,进入7月下旬至8月初,是水蜜桃收获的季节。通过水蜜桃陆续上市,给当地老乡带来了一定收入,拉古哨村的水蜜桃在这一带颇受好评小有名气。部队所在的驻地和炮阵地上,都有栽植的桃树与我们天天相依相伴,陪我们一起沐浴着阳光、一起站岗、一起训练。看着它们发芽、开花、结果,并一天天长大。当树枝叉挂满了水蜜桃,大大的、圆圆的涂抹着半个红脸,向我们微笑时,它那美丽的外表,诱人至深颇得一味,感到水蜜桃滋多而甜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队组织我们学习纪律条令,并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别提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驻地与老乡的住房交错且距离不远,班务会也非常强调注意群众纪律……要做到秋亳不犯与老乡和睦相处,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炮阵地与营房之间,为了避让树上的桃子,都要低着头弯着腰生怕把树枝上的水蜜桃碰下来。当地老乡视解放军为亲人,水密桃成熟时,把自家树上最大最好吃的水蜜桃摘下来,装上一筐送到班里。我们本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诚恳的收下老乡的心意,却婉言谢绝了那筐份量比较重的水蜜桃。班长为了让大家能吃上新上市的水蜜桃,主动拿出一块钱,吩咐一名战士买回一筐水蜜桃。看到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水蜜桃,原来是这么好吃啊!由于买的比较多没吃完,剩下了几个水蜜桃放在桌子上等第二天再吃。早晨起床时,待目光聚焦在桌子上时,水蜜桃没了?剩下的是桃核和桃皮,桃滋顺着桌面流到了地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 新兵班,前排左起张健生、张洪刚、带兵班长、齐延胜(已故)桂金铭 后排左起孔献平、杜文宽、滕士学、纪庆全。</p> <p class="ql-block"> 一年之中又到了老兵退伍时候,在老兵眼里,入伍未满一年都是新兵蛋子。虽然有老兵新兵之分,但是,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劳动,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朝朝夕夕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兄弟的情谊。"经过军营淬炼的战友,是非血缘而亲,而情浓于水的兄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伍老兵们,为了连队建设做出了贡献是有目共睹,把青春献给了部队续写了人生价值。退伍老兵们与连队与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天后,就要离开热爱的部队,离开亲爱的战友,心情如五味杂陈难以抚平。连队也把最后的几天留给了退伍老兵,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几年来对部队对战友的情感尽情释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队精心饲养的肥猪,通过月前的特殊照顾(加料)也已膘肥肉厚了。到时候了,各班抽一名帮厨那杀猪的事,就自然落在了身体素质好又有杀猪经验的人身上。当五六名战士进入猪圈,它也习惯了每天送好吃的这般打扮的人了,肥猪旁若无事,打着哈欠懒洋洋晒着太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很顺利的把肥猪从舒适的温床赶出猪圈,温顺而乖乖的听从指挥,拖着肥胖重达四佰多斤的身躯,慢慢腾腾地走着,此时,它殊不知前面会发生什么?死亡也正向它慢慢走来。走到饮事班门前,其他战友们已经把杀猪用的桌子和大煱、盛猪血的大盆和绳子……都准备好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退伍老兵带花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不动声色互相递个眼神动作归一,这突如其来的动作,肥猪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束手就擒,被牢牢地梱在杀猪桌子上动弹不得,也就哼了几声就算是最后的挣扎了,这时肥猪可能明白?早晚是人们桌子上的肉和盘中餐也该回赠了。杀猪者手拿浸刀,手法娴熟一刀下去,血从刀口喷溅而出肥猪一命呜呼。到饮事班帮厨战友们,开始大显伸手各显其能,顿时饮事班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晚上全连组织欢送老兵退伍大餐,几百斤肥猪够全连吃上几顿,这是连队拿最高礼物来款待即将退伍的老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伍的老兵,难舍难分的是战友,情有独钟的是拉古哨鸭绿江和炮阵地,江水滋润了我的心脾,青春为拉古哨而绽放,我的第二个故乡啊!——拉古哨。离别之时,总让人心酸泪流满面,拥抱之时,我们何时再相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退伍老兵到长甸车站,连队都有名额限制,这些名额一般都被老兵占据了。我们这帮新兵蛋根本没有份,也就送到营房外帮帮拿着行李而已,说话也靠不前表达情感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挥手致意,直到汽车远去而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兵们把拉古哨装在心里,把鸭绿江装在心里……把自己的情感留在这里。小火车一声长鸣,载着退伍老兵徐徐驶出站台时,车窗外前来送别的首长和战友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洒站台。车窗内战友们惜惜离别,手伸出窗外不断地挥动,哽咽……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我亲爱的战友,我亲爱的拉古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禾:45年前鞍山籍部分老兵</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的三五牌挂钟,时针指向五时传出悦耳的钟声,我从深深地回忆中醒来,止住了回忆的脚步。心情略平静后,简单的吃了几口早餐,背上双肩包确定带好了照相机,怱怱走出家门直奔8路公共汽车站达乘早班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沿着千山中路行驶,公路很宽有主辅路有绿化带,真是不敢相信几年不见,变化可真大啊!到站后,急不可待直奔鞍钢天座宾馆。大厅门前悬挂着大幅横标红底金字,上面清晰可见,"高炮62师第606团鞍山籍入伍50周年纪念大会"工整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驻足观看,忽然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定神一看原来是郭玉石战友。看上去,头发比去年见面时多了一些白发,不过看上去还蛮有精神的。他从大连专程而来,参加此次纪念大念的,我以为来的早呢,可他6点半就到了,比我还早半个多小时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再走,可觉得时间走的太慢?在焦急的等待中,盼战友们早点来,等待中,战友们陆陆续续从各地奔来。多少年尚未谋面了,彼此见面时相互愣了一会,脑子里装的都是当兵时的你,那时你还英俊潇洒呢,你看你头发怎么白了?是的,彼此彼此变化都很大啊!又是激动!又是高兴!我本想上前打招呼寒暄一下,但这是难得的机会,这一瞬间不能错过时不可机。我迅速拿起相机抓拍,把这美好的影像嵌入镜头中。时钟已指向9点30分,纪念大会召开临近,战友们携手同步进入会场,迎接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本文揭示的事情,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所叙述事情都是真实的。从侧面反映了部队的生活……并情感贯穿始终!现在还能记住曾经的经历,再过几年就想不起来,趁着现在,用文字记载曾经的经历,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将不会遗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 张健生</p><p class="ql-block">编辑: 张健生</p><p class="ql-block">校对: 马殿华</p><p class="ql-block">信息提供: 马殿华、 曲维克、 张玉浩</p><p class="ql-block">文章支持: 吴刚、 魏殿新、 曲维克、 单明 、 杜文宽、 张玉浩、 张洪刚 </p><p class="ql-block">千山照片: 取之网络</p><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单明、 曲维克、 张洪刚、 王德凯、 金广惠、 张健生、 陈长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9日 (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