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因子,不负青春韶华——闽清二中2022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之红色教育

闽清二中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开学季,闽清二中如期迎来了2022级初、高一新学子。根据我校传统,开学伊始,都对所有新学子进行文泉校本文化(国防、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二中新学子求学的新篇章也在此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闽清二中座落在著名侨乡闽清县坂东镇,校园面积132亩,建筑面积22788平方米。崇文学堂是其前身,由宏琳厝始祖黄作宾于1783年创建,1811年为文昌宫添筑“状元红”围墙,取名“崇文学堂”。清光绪甲午二十年(1894年),崇文学堂扩建告竣,由于前有古井,泉极甘美清洌,蕴含文如泉涌之意,帝师陈宝琛赐墨“文泉书院”。</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福建省委派项南(当时叫项新)等同志来到闽清,组成“闽清县政府战时民教工作队”,简称“战工队”。“战工队”得到了文泉中学大力支持,并给予住食等方便,进驻文泉书院文昌宫(即魁星楼)。战工队以文泉中学为据点,排练出大量的抗日宣传节目,深入全县各地巡回演出,唤起了民众抗日的热情,同时也在文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以后文泉学生参加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战工队”的影响下,文泉中学师生成立了“抗日救亡文艺宣传队”,宣传队演遍闽清各地,促使群众觉醒;增强了群众抗战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心。2021年,文泉书院被省文物局核定为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  在团委池文静书记的娓娓诉说中,孩子们仿佛穿越到1783年书院始建之初。从最初的私塾,到后来的官办书院,再到现在的完全中学;从创办初的艰辛,到南洋华侨的捐资办学,再到抗战时期文泉师生的革命热情,再到解放后闽清教育的发源……新学子们在历史的更迭中感受着母校发展的跌宕起伏,体悟着学校发展的沧桑及其所沉淀下的厚重的文化底蕴、革命传承。</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认真的听、认真的记!</p> <p class="ql-block">  池文静书记在给学生解读书院大门对联“辞源流演水,文笔占柯峰”的含义,此联既彰显了文泉书院的地理位置,又遥寄着先辈们对后辈在文化上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进到文泉书院内部,同学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围着池书记,听着关于文泉书院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的相关介绍。</p> <p class="ql-block">  崇文学堂大厅内红色文泉展板,记录着文泉师生的革命事迹,让广大学子深深感受到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革命传统,激励广大学子继往开来,共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  池文静书记40分钟的校史宣讲过程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畅游在母校239年的厚重历史长河中,在心里深深地烙印下了我们学校的三大文化“儒香文化、红色文化、侨文化”,感受着文泉师生的革命传统,激励着学子们立志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池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地参观了文泉书院,感受着书院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气息。</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文泉校本文化的学习,同学们深深感悟到文泉校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闽清二中增添了一份不一样的情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