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谱华章--确山县留庄镇第一初级中学2022年秋开学典礼

郭宗胜

金风玉露,天朗气清,2022年9月16日上午8点08分,确山县留庄镇第一初级中学暨颁奖典礼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整齐就坐、精神饱满、斗志昂扬。<div><br><div>  开学典礼由工会主席叶玉龙主持。</div></div> 开学典礼第一项,升国旗。<br>  护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国旗在师生的注视中,迎着秋风跳跃飘扬! 开学典礼第二项,校长致辞。<br>  裴书芳校长为开学典礼致辞,肯定了上学期全体师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与大家分享了上学期学校取得的成绩和收获。裴校长说,在确山县教育局和留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留庄一中全体教职工自强不息、克难攻坚,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学校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2022年中招考试留庄一中再传捷报:<div>一、2022年5月28日举行的千人大赛,确山一高精英班在我镇共录取47人,我校被录取27人,全县农村中学录取人数第一名。<br>二、2022年中招考试500分以上我镇共49人,我校有26人,农村中学第一名。480分以上(480分是优秀率,总分600分)我镇共82人,我校有46人,农村中学第一名,刷新历史记录。<br>三、2022年中招考试,我校被一高录取143人,二高录取了94人,录取比率均在全县前列。<br>四、陈家乐、郑世杰两位同学中招数学120分(满分120分),张欢欢化学50分(满分50分),单科均取得全县冠军。</div><div> 成绩只代表过去,希望还在未来。相信留庄一中在裴书芳校长的带领下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师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谱写出留庄一中新的壮丽乐章。</div><div><br></div> 开学典礼第三项,智永利副校长宣读获奖师生名单。<div><br></div> 开学典礼第四项,师生代表发言。 九一班班主任尚菲代表教师发言,她表示会以全心付出助力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并希望七年级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憧憬,八年级的同学们带着历练后的沉稳,九年级的同学们带着冲刺高考的豪情,昂首挺胸走入新学期。 张倩格老师代表2022年新入职教师发言,她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加入留庄一中这个温馨而又上进的大家庭,她将积极主动地学习,争取快速融入留庄一中,为留庄一中的教育、为留庄镇的教育添砖加瓦! 九年级优秀学生代表赵润冉同学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身为九年级的学生要戒骄戒躁,树立“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的信念,不轻易“躺平”,更不要“摆烂”大好青春的誓言。并号召全体学生要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七四班郝梦杰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表达了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并代表新生郑重承诺:我们将一起努力,把握青春年华,把留庄一中作为自己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为留庄一中续写辉煌的一篇。 开学典礼第五项,副校长潘忠发言。<div>  副校长潘忠代表学校向全体新教师和初一新生表达了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向他们介绍了留庄一中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潘忠副校长怀揣着对学生们的殷切希冀,提出了新学期的希望,每位同学都以鸿志少年的标准要求自己,诚信守礼,立志勤学,将自己的初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成为真正的鸿志少年。</div> 开学典礼第六项,政教处副校长宋志杰发言。<div>  副校长宋志杰首先在纪律、安全、文明礼仪、卫生等方面对全体学生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期望留庄一中的学子人人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初中生。</div><div><br></div><div> </div> 政教处主任张伟忠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做了补充,他说,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的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p class="ql-block">开学典礼第七项,为获奖师生颁奖。</p><p class="ql-block"> 首先颁发的是“二高杯”数学思维导图大赛:县一等奖</p> 教学达人 教坛之星 优秀集体备课组 青蓝工程优秀师傅奖 生本课堂优秀教师奖 中招考试单科冠军奖、中招考试特殊贡献奖 优秀班主任 小草文学社优秀教师 2022年暑假值班带班领导 2022年暑假值班优秀教师 2022年防溺水宣传教师 八年级学习标兵 九年级学习标兵 二高杯思维导图设计大赛奖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怀瑾握玉,风禾尽起。此去鹏程万里,所遇皆为坦途,那份乘风破浪的过往,终会成为前行路上的熠熠之光!<br>  留庄一中正青春,年轻的我们正青春,青春是纵情高歌,青春是一往无前,青春是勇挑重担!全体留庄一中人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乘长风破万里浪,凌青云啸九天歌;共同谱写留庄教育新篇章,创造留庄教育新辉煌!!

留庄

一中

开学典礼

同学

青春

副校长

中招

我校

发言

师生